說起京杭大運河,只是記得在上學的時候歷史課老師當時給我們講得繪聲繪色,塗抹星子滿天飛。
一說是全世界三大人工開鑿的運河裡最長的。京杭大運河長度居然是排名第二巴拿馬運河的7倍還多,有1700多公里。運河從現在的北京後海積水潭一直到杭州的拱宸橋;
二說隋煬帝是修建京杭大運河最重要的主導者。運河工程耗時長,用工多,耗資巨大。隋煬帝可以說是舉國之力來修的大運河,以至於隋朝滅而更替為唐,以至於後來的大唐盛世不啻是隋煬帝為其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也有人說隋煬帝脩大運河就是為了泡妞,因為江南美女多。我認為純屬扯淡。當時他從洛陽一條往南,一條往北都修了。
人家的世界你不懂,只有人家自己懂。再說了,身為一個皇帝人家還缺美女?
據說這個隋煬帝生活用度都很節儉。以下是皮日休的一首詩對隋煬帝的評價可謂是淋漓盡致了: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裡地無山。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來杭州前,我就訂了計劃。我的計畫有二: 一是要好好看看運河,二是好好遊西湖。
西湖邊總去,去了N次了,遊玩了很多西湖景點。運河邊去的次數就差好多了。也屈指可數的幾次。
對於杭州運河,我印象深刻的也就是運河邊的小河直街。岸邊楊柳依依,河中靜水流深,船來船往。當時我要是住在這條河邊可是美得不要不要的了。
記得有一次,我專門來到了運河拱宸橋,那是去年夏天的時候了。我站在拱宸橋頂的石板路上,看著波光粼粼的運河水。
她在那裡喃喃自語訴說著千年故事,遙想當年販夫走卒不絕於耳的叫賣聲,飯鋪酒坊人聲鼎沸,漕運碼頭一片繁忙。有上貨的,有下貨的。有布匹,有棉花。有山貨,有水產林林總總,無數。運河道裡舟船如織。好一派江南繁華盛世! 好一片上河圖景再現!
走進運河廣場附近的運河博物館,今天我要好好看看這京杭大運河了。
我進去一看,來訪者,本地人多,外地人少,而且還是母子或者一家三口居多。看來,杭州的人就是不一樣啊,從小就重視孩子的教育文化薰陶。
我站在一張運河開鑿變遷圖跟前審視著這條運河的來龍去脈。
原來運河的開挖背後有這麼多道道啊!我們知道江南水鄉是可是魚米之鄉,物阜民豐,而北方四季分明,一年一茬糧食,還得看天吃飯。中華數千年的文明主要是農耕文化,這也決定了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就是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
與天鬥,鬥不過就有了星象八卦,易經占卜。
與地鬥,興修水利,愚公移山,其中運河也可以說是一個工程浩大的水利工程,其目的就是快速運輸糧食物質等。
與人鬥,就不說了,大家懂得。
櫥窗裡一張順風快利的船票引起我的興趣。這個難道是順豐快遞的祖宗? 仔細一看,不像。順風快遞才幾年的光景啊。人家這張順風快利貨票可是有年頭了,好像是清朝時候的物件了。看來此順風非彼順豐了。
京杭大運河從北京出來直到杭州整整分為七段,其中一段是長400多公里的天津到臨清的南運河,她路經滄州就是我的老家。
我記得上世紀一年的夏天,我回到了滄州老家。印象最深刻的是那裡水好鹹,白開水很喝不下去,只有放好多茶葉才能勉強入口,關鍵是越喝口還越渴。也不知道老家的人這生活是怎麼過來的。後來有了引欒進津,老家的水才好了。
究其原因是因為村子後面有一條很寬很寬的河道,也常常能看到有船行駛,一打聽才知道那裡的河和海河是相通的,海水混進來了,不咸才怪。
我記得那年夏天那個晚上天氣熱得睡不著覺。
我就爬起來,和幾個堂兄堂弟,拿手電筒的拿手電筒,拿臉盆的拿臉盆,來到了村子後面的河道。
噗通! 噗通! 噗通! 堂兄幾個就順著河岸朝水里跳了下去,然後就在水里摸來摸去。我也跟著他們下了水,學著他們的樣摸了起來。他們說別急,先看看岸邊淺水處有魚沒有。大家就躡手躡腳,輕輕的,順著河邊走。快看,這裡有一條,個頭好大。叫聲不絕。我們拿手電筒一照,泥窩窩裡的魚就一動也不動,然後我們上去雙手一摁一個,不一會兒,我們抓了很多黑魚。
看來,收穫不小。
心裡那個美呀。
當時我們還在河道裡痛快地洗了一個海水澡。
現在想想,心裡都是美滋滋的。
當時自己就在古運河裡玩了半天,竟然渾渾噩噩,渾然不知!
這段美好回憶一直深深藏在心裡。
直到現在,我才猛然意識到原來我老家那裡就是古運河啊。
怪不得,怪不得呢。我當初一來到杭州的運河邊,就想住在這條運河邊。
原來我就是從這個運河邊走出去的人啊!
呵呵,不識運河真面目,只緣身在此河中。
齊公鑿新河,
萬古流不絕。
豐功利生人,
天地同朽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