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來西湖,我和家人盪舟西子湖上。
在船的左邊一遠遠的綠樹叢中有一個「胖子」塔,後來才知道是把白娘子壓在下面的雷鋒塔。因為這座塔是新修的,也沒有法海,索性就不去了。一個新磚樓有什麼看頭。
在船的右邊遠遠的青蔥山頂上有一個「瘦子」塔,那就是保俶塔。
聽說保俶塔有近千年的歷史,我一聽就來了精神。這個保叔塔千百年來,一定有好多故事和傳奇。當時就暗暗在心裡種下了草: 有機會一定要上去看看這個保俶塔。
2019年初夏的一天,有個朋友說杭州有條最美的健行線路,就有寶石山保叔塔景點的。我一聽來了興趣, 當下決定要徒步遊歷這深藏內心已久的寶石山保叔塔。
這條路健行路線,坡不陡,彎不急。你可以緩緩前行,遊哉,悠哉。
這條路線是更重要的是一路之上美景不斷: 有紅紅的嶙峋怪石石頭;有清脆鳥語和浮動的花香;有鬱鬱蔥蔥高大樹木遮蔭;還有可以消暑解熱的山洞穿行。
遠處山下還有既可以鳥瞰的西湖美景,還有又可以偷窺穿梭在若隱若現的竹林中的西湖美景。
細心的您一定會發現,不是保俶塔嗎?怎還保叔塔呢?是不是我寫錯字了。
當初我也是這樣想的。人們一會兒保俶塔,一會兒保叔塔的把我都整蒙圈了。
其實呢,不是錯字,而是大小名。這個保俶塔也是保叔塔。一個寶塔倆名字。每個名字背後都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傳說。
保俶塔的由來是這樣的: 宋太祖趙匡胤建國大宋時,杭州這裡還是五國的吳越國呢。吳越國王一聽說改朝換代了,心裡一驚,生怕趙匡胤把自己的這個小小吳越國給改沒了,換掉了。
錢俶真是惶惶不可終日啊。於是吳越國王錢俶帶領重臣及家人前往開封,也就是當時的汴京,接受宋太祖召回,以示忠心無二。宋太祖好吃好喝招待吳越國王一眾,還給了一個不錯的宅子讓他們拄著。一個月後,趙匡胤就讓錢俶及一眾回吳越國了,並且在行前還給了他一個大包裹,一再叮囑錢俶回去路上再打開看。錢俶千恩萬謝趙匡胤之後就率眾往回走了。在回杭州的路上,他急不可耐地打開包裹一看,結果嚇了一大跳。
原來裡面全是要求扣留他們在汴京的折子。不過趙匡胤沒有聽他手下人的,選擇了相信錢俶。畢竟錢俶為趙家打江山出了不少力。宋太祖繼續封他為吳越王。錢俶一眾感激涕零回到了杭州。信佛的錢王為了紀念這件事,把他娘舅為他祈福修建的寶石塔改為了保俶塔。
而保叔塔一名的由來更富有傳奇色彩。確切的說,這個塔應該是宋嫂保叔塔。
這個宋嫂就是那個大名鼎鼎的杭州美食宋嫂魚羹的宋嫂。這個宋嫂魚羹,確實美味,我吃杭幫菜必點。
一牽扯到叔嫂,人們心中都會不免俗地臆想連篇起來,甚至會斷定叔嫂如何不清不楚。想不污都很難,因為有人帶了這個頭。當時一任新知府遊西湖時做了一首謳諷宋嫂的詩:
為何保叔不保夫,叔何親密夫何疏。
縱然掬盡錢江水,難洗嬌娘一生污。
但是,事實上是這樣的。
北宋年間,有一對雙胞胎宋氏兄弟,父母雙亡,兄弟倆情深似海,相依為命。
老大有家有業,當然有大嫂了,這人就是宋嫂。
老二單身一人,走南闖北,做點小生意。
北宋初年,塞外遊牧部落犯邊不斷,連年天災水患氾濫,朝廷強徵壯丁。
老大下田不幸中招被抓,徵丁路途上碰到了經年不見的弟弟,弟弟就把這麼多年來賺到的錢和一個大包裹給了哥哥,和哥哥換了衣服,然後義無反顧地跟著抓人的縣衙捕快走了。
宋嫂聽到小叔捨身救兄的義舉之後,便在鄉鄰裡奔走呼號,籌集善款。宋嫂在寶石山頂上建造了長生塔,祈願小叔健康平安。四周鄉鄰感懷宋嫂事蹟,親切地把這座塔稱為「保叔塔」。
八年後,身體極度虛弱的老二回到了家,看到兄嫂有兒有女,也甚是欣慰。
宋嫂看到兄弟虛弱的身體,就想盡辦法為兄弟補身體。宋嫂夫妻倆到西子湖捕來了魚蝦,在寶石山上挖來了竹筍,採摘來了菌菇,買來了上好的金華火腿,還有醇厚的老酒。經過宋嫂的精心烹調熬煮,一鍋熱騰騰的宋嫂魚羹就出鍋了。
老二天天喝這個宋嫂魚羹,臉色也紅潤起來了,身體也強壯起來了。
老二一看這魚羹這麼美味好喝,於是便做起宋嫂魚羹的生意,老二生意日漸興隆,一家人日子也越來越好。
保叔塔有詩為讚:
叔叔出征代奴夫, 為報深恩造浮屠。
奴心明似西湖水, 州官何須費猜度。
不過呢,保叔塔還是改叫保俶塔為好,免得誤會,你懂的。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