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經過虎跑,又正好疫情期間免門票,就在景區門口預約成功後打個卡,沒想到以前不曾留意的“羅漢堂”,也挺有意思的。其實坐落在大名鼎鼎的虎跑夢泉旁邊,是看泉水必須經過的地方。
它原本只是鼓樓,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後來隨著歲月蹉蹌而荒廢。在民國初期,寺僧模仿石屋洞內的五百羅漢造像,並置於其內,故名「羅漢堂」。
而現在的羅漢堂,是1983年重建的,供奉的也只是五百羅漢線刻像。所以佔地面積非常小,粗粗看去,很多人會以為是個涼亭吧。
在羅漢堂的兩側,分別掛有牌匾,右側是:“行分內事”,左側是“作方外遊”。其實為了悟透這兩句,我花了將近半小時。其實是自己把它們看複雜了,想複雜了。最簡單的意思,從讀法就可以明了:行~分內事,作~方外遊。還需要過多的解釋嗎?歡迎留言交流。
但個人對右側牌匾的這個「作」字,有太大的意見,不知道是哪位名家所書,第一眼總會讓人產生誤會,以為是「伯」字少了一豎,也因此,讓我迷惑許久,是故意的嗎?
“羅漢堂”三個大字方方正正,個人覺得是“魏書”,但是這個“董正”是誰,網上搜索半天,也不敢確定。若有老師看見此文,懇請解惑。
室內四壁上的佛像井然有序,每一座都是精雕細鑿而成。在每具線刻像的下面,都標註有他的排位和稱號。
而外壁上也一樣,線條清晰,每座羅漢都有其個性鮮明的表情和動作。而在這些栩栩如生的刻像之外,景區都用玻璃作了保護。
羅漢堂的每個角落都可以用精緻來形容,上至木樑護欄,下至白牆青磚。
虎跑是當地人非常喜歡來的地方,因為這裡有天然的泉水,可以免費裝回家。但是我住得離它比較遠,就只能眼巴巴地羨慕他們了。下一篇就詳細介紹一下打虎跑泉水的過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