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皆有“鎮館之寶”,杭州靈隱寺亦有“鎮寺之寶”。我個人認為,靈隱寺的「鎮寺之寶」有兩樣:經幢和冷泉亭。
7月25日下午兩點半,走出靈隱寺之西門。門口佇立著經幢,所謂經幢,乃刻有佛的名字或經咒的石柱子也,柱身多為六角形或圓形。雨中的經幢老態龍鐘,而依然美麗。導遊,一邊淋雨,一邊認真地告訴遊客:這個字不能念 jngtong,而是要念 jng chuáng。導遊也告訴遊客:幢,原是中國古代儀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絲織物做成,又稱幢幡。 由於佛教的傳入,將佛經或佛像起先書寫在絲織的幢幡上,為保持經久不毀,後來改書寫為石刻在石柱上,經幢,是源於古代的旌幡......。來自東北的遊客聽得入迷,我也受益於側。當他說到此經幢已經有1051年的歷史,引得遊客一陣嘖嘖。
曾經聽過來杭州旅遊的遊客如此抱怨:靈隱「店老欺客」!進入外圍的飛來峰景區買票45元,進入靈隱寺內,還得另購30元的門票!有啥辦法?只得忍痛掏錢。 「忍痛」二字,難忘印象。
不過,在我看來,花這點錢,看看北宋的經幢,再看看寺廟出口外的冷泉亭,也值了。
冷泉亭在靈隱寺外。今日天雨,亭內遊客多多,請看照片。遊人知否? 1000多年來,冷泉亭一直是詩人們流連忘返的處所!
白居易“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蘇東坡“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記幾回來”,歷史上多少名人皆為這裡的常客。白居易被貶杭州刺史。靈隱是他所愛,如《宿靈隱寺》詩曰:
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宿因月桂落,醉為誨榴開。
此外,我個人覺得明朝書畫家董其昌撰題的「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最應景,最富詩意,也最難忘。
觀經幢,入冷泉亭,感受歷史悠久,是否也感受人生之短暫?是否想起大文豪蘇遼之嘆:哀吾生之須臾,羨慕長江之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