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傳統的旅遊旺季,各地景區的票價也會隨之提升,然而今年許多景區門票的價格卻一降再降。
比如說湖北省全省近400家A級旅遊景區免門票活動,內蒙古自治區對旅行社組織的旅行團隊,旅遊景區門票全免,江蘇省蘇州市多個知名園林景點的門票「一元一元,統統一元。
這其中,有疫情方面因素的影響。疫情發生後,全國各地景區暫停營業,承擔無收入來源的經濟壓力,需要透過國家政策扶持、遊客支持等方式來恢復景區營運。
但更重要的是,人們已經發現了以往景區經濟發展的弊端:過度依賴門票收入是一種不健康的發展模式。
從大的方面來說,世界發展具備許多不確定性,很多未知因素都會影響到景區發展,例如天氣原因、疫情原因、以及其它突發情況,如果像這次疫情這樣再多來兩次,那麼對景區的打擊將會是致命的。
從產業本身來說,過度依賴門票也有很大的弊端。一個景點每天所能容納的人數都是有限的,這樣的商業模式發展天花板太低。
景區門票是硬性或非彈性收入,而旅遊業發展到成熟期後,需要挖潛的恰恰是彈性收入。以增加消費者滯留時間帶動彈性收入成長,旅遊業才會進入產業鏈完整的更高階段,進而形成良性循環。
此外,景區門票逢假日就漲價,也給遊客造成了不小的困擾。因此,從深層看多地票價降價,實則是我國旅遊業轉型升級,通往高品質發展的一種探索。
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免費景區」出現,不過對於許多遊客來說,免費景區都是和「天坑」、「服務品質差」、「別去」等連結起來的存在。
但是,我們不討論質量,不討論景區社會道德,單從商業模式上看我們就會發現:收費景區通過製作產品進行一次性的銷售,而免費景區可以通過長期的運營來出售服務。收費景區的收費方式只有一次,免費景區遊客的儲值無上限。
例如,杭州西湖景區免費後,雖然每年損失四、五千萬元的門票收入,但公開數據顯示,只要每個遊客在杭州多留24小時,杭州的年旅遊綜合收入便會增加100億元。
當然我們不能全盤否定門票的作用,作為調節流量和市場的槓桿,門票必要時候還是有帶動市場的效果的。但是有些景區過度依賴門票經濟來創造收入、將門票收入作為自己核心收入組成的做法,既不科學,也不符合產業發展法則。
旅遊業需要多一個行業備案,景區也需要預備特殊管道,使部分收入能夠脫離時空界限,至少脫離空間界限。線上VR參觀、文創產業的發展等產品升級和業態豐富的模式或許能幫助景區邁過門票經濟這道坎。而邁過這道坎,觀光業才能迎來更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