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蓮子在江浙一帶不算是稀罕物,每到夏天,我都會吃上不少,因此也算頗有些心得了。現在雖然去西湖邊比較少,但記憶中延安路北山街南山路都遇見過賣蓮蓬的老太太,幾年前的價格是十元兩個或者三個(如今的行情確實不太清楚)。
雖然西湖裡種著不少荷花蓮藕,但外面兜售的,大部分還是從杭州週邊採摘而來,只有偶爾特別幸運「機緣巧合」的情況下,遊客才可能買到景區現摘的蓮蓬,反正我好像一直沒嚐過。
好在杭州人想買新鮮的蓮蓬蓮子,不算難。一般只要起個早床到社區週邊的農夫市集門口散個步,基本上都能買到。無論市民還是郊區的農戶,似乎都有著「千百年」傳下來的默契,價格也是相當實惠。像我早上剛買的,還還價,七塊錢六個蓮蓬就到手了,雖然品相差一些(去晚了,好看的都被老頭老太們“搶”光啦,也因為這個原因,才能還價),不過也是早上剛摘的,新鮮!
開蓮蓬很像現在年輕人喜歡的遊戲:「開盲盒」。雖然“道兒老”點的杭州人在買之前都會捏一捏,預測個八九不離十,但往往也有“失手”的時候,畢竟蓮蓬的中間部分想靠手感判斷,就得相當“暴力”了,大家都是要點「體面」的人,通常不會那樣做。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來賣蓮蓬的老太太們也習慣了“捆綁”銷售,“十塊八塊一把,不准拆”,從此雙方都省了些“勾心鬥角”的過程。
「蓮蓬盲盒」並不能簡單的靠大小來評估是否“貨真價實”或“物有所值”,因為很多蓮子都有欺騙性,看它露出來的“尖尖頭”數量不少,等剝出來才知道很多是空的。以我多年的經驗來說,正常情況下,每隻蓮蓬都能“產出”12到15枚蓮子,如果你在杭州買蓮蓬了,可以按我這標準看看自己開的這個“盲盒”是虧了還是賺了。
也許有些外地的朋友對這種食物非常陌生,會想到蓮子芯的那種苦味而不敢嘗試,其實只要是真正新鮮的蓮子,現剝現吃只有“爽脆可口”,還帶點微甜,根本就吃不出苦味的。這裡也要分享點挑選的小技巧,千萬不能以豟取之,人不可貌相,蓮蓬同樣如此,尤其那些看上去長得大氣可人,果實飽滿的大蓮蓬,最好不要買,因為它們極可能「老」過頭了,一旦買到這樣的,蓮子芯就很可能是苦的,蓮子肉也會「粗糙」很多。
好的蓮子剝出來,應該是略顯橢圓形狀,色澤翠綠,泛點黃色則更嫩一些。而裡面的果仁同樣不會太圓,那種自然鮮嫩又帶點爽脆的口感,相信每個人都會喜歡。
(圖文作者:阿陸,謝絕轉載哦,歡迎關注與合作)
其實我一直認為杭州確實沒什麼特色美食,論菜餚,無非是那些「東坡肉,叫化雞,龍井蝦仁,西湖醋魚」等,實在是老掉牙了,還經常在網上被各地的朋友們吐槽,褒貶不一。
在這個夏日炎炎的季節,突然被蓮子「勾」得一吃就停不下來,就覺得這才算是本地最有意義的傳統美食。它「流落」於民間,雖很少登上大雅之堂,卻是真真正正幾乎每個老百姓都熱衷的「小點心」。
所以大家在杭州大街小巷或各景區散步休閒的時候,碰到賣蓮蓬的攤販,不妨「冒險」買幾個嚐嚐,如果一個蓮蓬能開出20顆蓮子,你絕對是大福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