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旅行和旅遊業的明天因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而變數陡增,該如何應對和引領產業變革?這是11月13日、14日在蕭山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旅遊聯盟·湘湖對話」中,全球文旅精英探討的話題,而這也是疫情影響下,蕭山文旅一直在著力的方向。
透過以本土特有的山水、人文資源,借力賽事、節慶、會展,積極規劃符合市場需求的鮮明的目的地品牌形象,除了擦亮湘湖國家旅遊度假區這張蕭山文旅「金名片”,也創新打造極具蕭山特色的鄉村遊、文化遊、親子家庭遊、康養遊等旅遊產品,有效活化了蕭山文旅市場。今年國慶日、中秋假期,蕭山文旅強勢“逆襲”,遊客接待人數、旅遊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雙重成長。
疫情之後,路程近、時間短的近郊鄉村遊成為最先回暖的地方。而鄉村遊也是蕭山文旅近年來重點打造的旅遊品牌之一。截至目前,成功創建省級A級景區村莊36個。今年以來,配合鎮街舉辦農民豐收節、杜家楊梅節等多場特色節慶活動;整合全區鄉村文化、旅遊和節慶活動資源推出了首屆鄉村文化旅遊節……如今,特別是蕭山南部八鎮的美麗鄉村遊漸入佳境。河上鎮鳳凰塢村、戴村鎮沈村村、義橋鎮昇光村、樓塔鎮樓家塔村等都是城裡客青睞的休閒目的地。疫情防治常態化背景下,蕭山文旅在鄉村游上更加發力。今年國慶、中秋假期,進化歡潭村推出主題活動,打造全新沉浸式場景遊玩體驗,8天累計吸引遊客10萬餘人次;大樓、義橋、浦陽等地紛紛借力舉辦鄉村籃球賽成功吸睛,成批的本地及週邊地區的遊客前來「打卡」。鄉村遊成為蕭山文旅加快復甦的「催化劑」。
如果說美麗的山水、精彩的賽事還不夠獨特到吸引更多的遊客,那麼,蕭山深厚的文化底蘊則是最好的旅遊“金字招牌”,也最能體現蕭山的旅遊目的地形象。目前,蕭山文旅深入挖掘古越文化、運河文化、湘湖跨湖橋文化、革命文化和錢塘江文化等本土五大文化,推動浙東運河蕭山段的保育與開發,做好茅灣裡印紋陶博物館、江寺運河文化展示館、蕭山博物館等一批文化場館的建設或改造,為蕭山文旅永續發展打實根基。其中,展現蕭山8000年跨湖橋文化的跨湖橋遺址博物館歷經升級大改造後全新亮相,在今年國慶、中秋假期的人流量超過4萬人次,與改造前同期相比出現激增。
除了努力找準文旅融合的最大公約數、最佳連接點,蕭山文旅與科技、與康養、與教育、與體育等其他產業的融合力度和速度也都在加快,例如在戴村打造體旅融合的郊野運動小鎮,已引進雲石滑翔傘基地、水上運動中心、窪里花海樂園等多個娛樂項目,形成了集水、陸、空於一體的產業項目集群;資訊港小鎮、圖靈小鎮、浙江蕭山機器人小鎮等一批數位經濟特色小鎮作為旅遊考察景點,常態化、市場化向商務和研學遊客預約開放…不斷豐富的“文旅+”,讓全域旅遊發展有了更多落腳點和想像空間。
此外,蕭山文旅還依托城市大腦平台和數位經濟發展契機,積極佈局數位化、智慧型的智慧旅遊。正在建造的蕭山智慧文旅系統,未來將為蕭山文旅高品質發展提供新動能。
一場G20峰會,讓蕭山站上了國際舞台;世界旅遊聯盟總部的落戶,讓蕭山成為世界旅遊的「高地」;乘著杭州2022年亞運會的東風,蕭山文旅在疫情之後逆風飛揚,以促進文旅融合高品質發展為目標,在旅遊國際化、全域化、品質化的旅程上越走越穩健。
來源:蕭山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