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近一個月,西湖變成什麼樣子了?西湖19日開放,昨日駕車孤山,不限行,不塞車。湖區空氣良好,氣溫適宜,湖岸柳絲吐芽,春意盎然。
白堤上已有不少遊人漫步,都戴著口罩。白堤將杭州市區與孤山連接,東起“斷橋殘雪”,經錦帶橋向西,止於“平湖秋月”,唐代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有詩雲:“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孤山碧波環繞,山間花木繁茂,亭台樓閣錯落別緻,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藝術美為一的立體園林,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早在唐宋已聞名遐邇,南宋理宗皇帝和清帝康熙都在此營建行宮、禦花園,佔了大半個孤山。現遺存放鶴亭、林和靖墓、西泠印社,瑪瑙坡、一眼泉水、文瀾閣、中山公園、清行宮、敬一書院、秋瑾墓、六一泉、蘇曼殊墓地、半壁亭等許多古蹟。
孤山的東面是外湖,著急的遊客已坐上遊船,開始在雲水茫茫,煙波渺渺的湖面遊玩,大概將近一個月的宅居,已經憋壞了。
湖岸的座椅,偶爾還有空的,或許是留給你倆坐的。
春冬之交,孤山是探梅、賞雪的勝地,踏雪尋梅,最為引人入勝。今年沒有下雪,但梅花沒有停下報春的腳步,孤山東草坪,春遊的人們被梅花包圍。
梅園規模不大,但佈置精巧,檀香梅急性先開,宮粉梅俏麗香濃,硃砂梅紫艷色重,綠萼梅潔白素雅,灑金梅紅白相間,各逞妖嬈,各具情趣。
沿著孤山後山路向北,一直延伸到西泠橋堍,左邊是梅林,右邊是北里湖,寒梅怒放,清香四溢。後山路開始的九曲橋畔便是久負盛名的放鶴亭和林和靖紀念館了,這裡曾被譽為“梅林歸鶴”,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北宋著名隱逸詩人林逋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經常駕小舟遍遊西湖各大寺廟,與高僧詩友相與往還。林逋囑咐門童子,每逢客至,縱鶴放飛,他見鶴必定棹舟歸來。
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鶴,自謂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廣為人知的《山園小梅 》估計是在這裡創作的,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成功地描繪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風姿,被譽為「 千古詠梅絕唱 」。林逋死後被宋仁宗賜諢「和靖」。
放鶴亭其實是後人為紀念林和靖而建,亭內石壁有《舞鶴賦》行書刻石,栩栩如生地描繪了鶴的美麗動人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能,字跡是清康熙帝南巡弋州,臨摹明代書法家董其昌手跡所書。
亭東有兩株高可參天的大樹,濃蔭之下,就是林逋的墓廬。林和靖死後葬在孤山北麓,傳說他養的那隻鶴也在墓前悲鳴而死,人們將它葬於墓側,取名鶴塚。宋室南渡之後,杭州變成了帝都,在孤山上建造皇家寺廟,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等完全遷出,唯獨留下了林和靖的墳墓。
孤山的梅花,不是山鄉果農種植的商品梅,也沒有漫天飛舞的十里香雪海,每一朵,都是一段花飛花落的歷史瞬間,每一枝,都是冬去春來的傲世風骨,步入梅林,就像進入蒼茫的歷史長河。
白鶴已仙去,梅花獨自開,斜水清淺過,暗香浮動二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