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五一小長假的開始,不少朋友又開始「抱怨」高速和景區的擁擠。其實身為杭州人,真的沒必要捨近求遠,跑到外地或比較有名的網紅打卡點去湊熱鬧。因為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適合休閒遊的地方,無論風光或餐飲,甚至人文,都不遜色於國內的一些四A級五A級景區。
例如今天要介紹的這個“ 旅程”,雖然僅在這裡待了大半天,卻深深被它的花草和亭台水榭所折服。沒想到在莫干山路和湖 南路之間,還有這麼經典的江南園林,真是枉我一直在拱 區生活到三十出頭,都沒來這裡「玩」過。
“ 莊園”的原名叫“拱 公園”,建於1959年,在1985年又經過改造,才成為如今融江南園林、蘇杭格調至一體的市民休閒公園。它的佔地約3.47公頃,其中有12畝的人工湖泊。
如果細看,整個成型花園可以分為琴棋書畫區、老人活動區、湖心區和兒童樂園區。園內不只有仿古的建築群,還有卵石花街、石橋、水池、假山等典型的小景觀。
公園裡的植被茂密,種類繁多,像我認得的就有:香樟、杜鵑、金錢松、水杉、桂花、茶花、玉蘭花、含笑,還有我們習慣稱為「楓樹」的「雞爪槭」等等。來得時候恰適暖春,陽光下的杜鵑花和垂柳,一紅一綠相互映襯,格外好看。
憑心而論,成型的風景完全不遜於國內一些四A級的景區,例如海鹽的綺園。就算和紹興的五A級景區沈園相比,我覺得也可以一較高下,唯一遺憾的,大概就是陸遊和唐婉沒有來過這裡。
坊間傳聞,這裡是杭州比較有名的“同誌公園”,以我之觀察,倒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狀況。雖然在墅園坐著休息的時候,的確碰到一男子非常熱情地上來搭訕,但給人感覺更像是精神有點異常的病人,找個理由快走幾步也就擺脫了。
之所以有這樣的事,大概也跟環境營造得「太好」有點關係。除了人工湖邊的亭子和走廊都有一部分在林中若隱若現,公園裡到處都有相當僻靜的「角落」。因為花草樹木成蔭,人一旦坐在木椅石幾上,幾十公尺開外就很難被「發現」。
因為我是白天來的,墅園裡相當熱鬧,來來往往的大人小孩都在愉快地玩耍和聊天,偶爾也有幾個新手在練習二胡和薩克斯,除了風景好點兒,這就是一個普通的人民公園。
有趣的“同心樹”,三根樹幹粗細均勻,長成如此參天的模樣,估計也起碼有四五百歲的年紀了。如果是種在其它一些「聲名顯赫」的景區,相信很快就會被「繫」滿紅飄帶,用來寄託相思,或者祈福吧。也只有在 收穫區,才能如此安靜,自然地繼續生長,不知道算不算是它的福氣呢?
不少孩子在家長的帶領下,裝備齊全地在湖邊撈魚捕蝦,全程歡聲笑語不斷。像這樣的活動,對於杭州人來說很常見,畢竟城市裡適合大人小孩一起活動的戶外項目很少。許多園區景點也基本上採取的是「默許」的態度,除非行為過於惡劣或被一些多事的人舉報,保全才會上前阻止。
(圖文作者:阿陸,謝絕轉載哦,歡迎關注與合作)
最讓我喜歡的,還是這間書屋,書不多,卻本是經典。雖然偶爾會有人經過門口,進來閱讀的卻很少。如此清幽的環境,如果天天這樣,真是「暴斂天物」啊。
聽住在附近的人講,墅園的名氣雖然不“響”,但這兩年卻會有一些劇組會跑到這裡來取景,可見國內知道杭州有個防護園的人也已經越來越多了。至於「同誌公園」的名聲,我覺得可能是「老黃歷」吧,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