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天幾乎都要去一趟杭州,在我心裡,春雨朦朧中的杭州,幾乎就是江南的代名詞,彰顯出溫潤氣韻。
當成千上萬的遊客湧向西湖、龍井踏青時,我開始致力於尋找杭州非熱門旅行地。這些地方有的沾染了西湖的靈氣,有的比靈隱寺更具有禪意,就算假日也依然靜謐。
趁著春暖花開的日子,推薦3個我曾經去過的寶藏景點。也許你去過,也許你經過很多次卻不曾深入了解,那麼就跟我一起去發現它們的細微之美吧。
烏龜潭
初聽烏龜潭的名字,不覺得很有美感,甚至問杭州本地人,他們都會想想到底在哪裡。這間隱密的角落隱藏在西湖景區深處,位於花港西門與於謙祠之間,順著楊公堤走走即可到達,據說因潭邊的山形狀像烏龜而得名。
要說烏龜潭有什麼特別之處,那就是靜謐和濕地,當一堤之隔的花港遊人如織時,來烏龜潭卻能靜靜賞花遊湖。濕地風光,為烏龜潭所獨有,它又將西湖的山清水秀巧妙融合進來,輔以亭台樓榭和木曲橋,儼然一個微縮版的“小西湖”。
於謙祠前種滿了白色晚櫻,4月初開得剛剛好。沿著烏龜潭走一圈,紅色杜鵑、紫藤、雪柳、海棠等各種春花交相輝映,襯著綠幽幽的潭水,想怎麼拍怎麼拍。偶爾遇見湖中搖船的工作人員,不經意入鏡卻成了畫中的一部分。
烏龜潭的一角,有一個小瀑布,另一角則有一座石橋,這座古橋是從桐廬按原貌拆遷過來,儘管都是小小景緻卻頗具靈氣。在潭邊隨意找張長椅,倚著感受徐徐春光,或是打開一本書默讀,一天的時光就慢慢過去了。
法鏡寺
杭州寺廟文化源遠流長,最盛名在外的要數靈隱寺。若要追求更寧靜的禮佛之地,西湖古剎豚三寺值得參拜。漫走在豚路上,猶如踏上一條朝聖之路,濃密的參天古木,鵝黃色寺廟若隱若現,蜿蜒台階拾級而上,清幽至極。
清高宗乾隆為這裡的上、中、下三竺分別命名為法喜寺、法淨寺、法鏡寺,並親題寺額。三寺相距不過近千米,其中以法鏡寺最為小眾,它在三竺寺中歷史最悠久,也是杭州唯一的女眾寺廟。
快要到下三竺時,偶爾邂逅一兩個僧人,這也意味著法鏡寺到了。它位於著名的飛來峰和月桂峰之間,又與靈隱寺遙遙相望,地理位置可以說非常有靈氣了。院落雖不大,但亭台樓閣建造得頗為用心,看起來小巧秀氣,很適合女僧人在此修行。其中走走,心情也跟著愉悅起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位於院內的藥師殿以及蓮花峰東麓的三生石。藥師殿裡供奉的藥師如來壇是依照《藥師經》儀規設計而成,乃國內僅有。三生石則在林俊傑《江南》裡被提到,“緣分就在三生石上面”,最初卻是友誼的象徵。
小牙塢
來過杭州西湖的人大都知道梅家塢,“十里梅塢,風景如畫”,來600多年曆史的梅家塢喝正宗龍井茶,吃頓農家飯,看看西湖風景,三種美事兼得。
不過由於來的遊客太多,總會把梅嶺南路堵得水洩不通。我更偏愛離梅家塢約兩三公里路程的小牙塢,這裡幾乎看不到遊客,可以肆意在茶田穿梭,靜心體驗杭州獨有的茶文化。
說小牙塢是西湖邊最小的村子,它的確很小,全村總共十多戶人家,全部沿山而建。跟梅家塢一樣,小牙塢的村民也大都經營農家樂,由於地理位置相對偏僻,他們都做熟客的生意,我可能是個例外。杭幫菜和正宗龍井在這裡都能找到,河蝦、白鰱、醃篤鮮等,老闆總會質樸地依照人數推薦,基本上不會浪費。
吃完飯後順著小徑去爬山,兩旁都是茶園,而且地勢平緩。極目遠眺,所及之處全是綠意,也沒有蜂擁的遊客來破壞意境,頗有些獨享醉人春色的意味。繼續往山上走,左邊為十里瑯璫和雲棲竹徑,右邊為龍井村,向左走非常適合徒步,路兩邊山泉水潺潺流過,竹子新抽嫩芽,徠徉其中,總忍住到處拍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