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杭州有一座很小的博物館,長不過60米,卻藏著1400多年的歷史。

杭州有一座很小的博物館,長不過60米,卻藏著1400多年的歷史。

2008年2月,杭州市古城牆博物館在大雪初融後的環城東路上破繭而出。因為它的位置在“慶春門”,就一直以為這座“新建”的“古城門”只是單純的仿古建築,面積也不大,所以在這十多年裡,即便經常路過,也沒有停下來去參觀一下的念頭。畢竟在杭州,類似的人文古建築風景太多了。

算是機緣巧合,前天下午徒步路過時,突然心血來潮,就漫不經心地到此一遊。發現這座古城門下,竟然隱藏著兩座「微型」的博物館。而杭州古城牆陳列館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杭州的冬天雖然不冷,但因為疫情的原因,出門遊玩的人比以前少很多。慶春立交是比較重要的城市交通樞紐,無論上下,都是車來車往湍流不息,於是旁邊的“慶春門”,反倒顯得更加冷清了。

古城牆陳列館位於「慶春門」城牆的內部左側,一眼就能看到頭。有趣的是大概因為“人跡罕至”,裡面有位文質彬彬的老先生正在吹薩克絲管,看到有人來,也並不避諱,旋律的節拍穩穩噹當,絲毫不受影響。應該是習以為常了吧(突然想起在部隊時,偶爾要到收發室值班,我也會帶吉他彈上一陣,在此竟產生共鳴,哈哈)。

伴著音樂聲,再靜靜參觀,給人彷彿有點VIP的待遇。古城牆陳列館的面積算是我在國內各地旅遊所見過的,最小的一座。網路上官方資料是66米長,以我目測,那應該是指整座「慶春門」外牆的長度,而陳列館內部,頂多四十米長,甚至不到,寬則最多五六米。

但是轉了一圈後,卻覺得不虛此行。因為在這小小的略顯零亂的展示館裡,擺放著許多非常有意義的展品,向我們述說著杭州古城的歷史變遷、文物遺址,這份滄桑與厚重怎能不讓人動容。只是不知道為什麼,許多牌匾和書畫作品被「隨意」堆放在一邊,心裡閃過微微的嘆息。

「武林門外魚擔兒,根山門外絲籃兒,鳳山門外跑馬兒,清泰門外鹽擔兒,望江門外菜擔兒,候潮門外酒壇兒,清波門外柴擔兒,湧金門外划船兒,錢塘門外香籃兒,慶春門外糞擔兒。繁華。

在陳列館的門口和內部,分別有兩處安裝了透明的玻璃地板,清晰可見地下的古城牆遺址,沒有想像中的“殘磚斷瓦”,在有關部門的精心整理下,竟然覺得十分精緻。原來一千多年前,杭州的古城牆的建築工藝就已經達到瞭如此地步,和以前我發過的臨海台州古城牆,贛州古城牆照片相比,是不是做工“細膩”了許多? !

(圖文作者:阿陸,謝絕轉載哦,歡迎關注與合作)

最裡面的杭州古城牆“沙盤”,則可以讓人更直觀地感受十大城門和古城牆的規模和氣勢。據說在展示館裡,本來還有許多互動設置,例如會隨感應變化的投影等。不過「非常時期」嘛,許多功能都關閉了也正常。

遺憾的是外部入口鐵門緊鎖,上不去「慶春門」。在問過那位吹樂器的老師後,得知這裡已經鎖門很久了,據說是在維修,至於修什麼,沒人知道。

「慶春門」位於貼沙河邊,環境不錯,碰到天氣好,風景自然也不差。沿著河邊的一排玻璃護欄上,又有相關十座城門的簡單介紹,襯著岸邊的柳樹,隨著潺潺流動的河水,似乎正在把古杭州的故事,傳頌到更遠的地方去。

“慶春門”位於杭州的“老城區”,隸屬於刀茅巷社區,於是這兒也就成了社區文化廣場。但其實穿過天橋就有個青年公園,因此本地人在飯後閒暇或平時娛樂,一般都不會到這裡來。這個小細節也反映了杭州人好客的一面,讓景於遊客。

這個陳列館很小,卻向我們展示著杭州1400多年的歷史文化,還是挺值得一逛的,當然,如果讓人登上城牆,就更好了。我記得以前是可以上去的啊!

交通:

它的位置在環城東路和慶春路交叉口,不建議自駕,公車很方便。

K517、B支3路、K555、K518、K517(區間)、56/K156、14/K14、11/K11 慶春門站或慶春門北站下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