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杭州臨安二日遊: 浙西天池 河橋古鎮。

杭州臨安二日遊: 浙西天池 河橋古鎮。

一、浙西天池,神池浩渺,天鏡浮空

2021年6月4日星期五,我和愛人趁夜色趕赴臨安廬隱特色度假酒店,說是特色度假酒店,其實就是一處隱藏在大山峽谷間的民宿。

臨安廬隱特色度假酒店

隔天早上,我們打算遊覽11公里外的浙西天池。高山上的湖水是流淌在地球表面的一顆明珠。那高處不勝寒,飄渺在天空中的孤獨和純淨之湖,只能用「天池」來稱呼。浙西天池,不但包含自然景觀千公頃塘、千公頃山,還包含人文景觀吳越古道和千公頃關。

如此一說,似乎誘惑滿滿,可一查高德地圖,「暫停營業」這四個大字,卻潑了我們一身冷水。浙西大峽谷暫停營業,浙西天池暫停營業,我們花三個多小時趕過來,可不是為了體驗「暫停營業」的感覺。還好,廬隱的老闆娘告訴我們,浙江天池還是可以從大門邊走進去的,而這幾天正是野櫻桃成熟的時候。於是,我們欣然驅車前往。

11公里的山路,卻需耗時半小時。轉彎,轉彎,轉彎…時值初夏,山間仍春濃,處處野花爭艷。

好好的浙西天池,為何暫停營業呢?說起原因還有點莫名其妙。

前不久,景區換了個雄心勃勃的老闆,準備在此大展宏圖。曾經的食堂、房舍以及小木屋,全被一一拆除,清理得連渣都不剩一點。當舊有的一切全部廢除之後,新的卻一絲一毫也建不起來了。因為這裡地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前建著的樓房,上頭可以睜一眼閉一眼,可要想再動工新建樓房,那我兩眼一定會盯死你。

老闆的心啊,想必是跟這天池的水一樣,拔涼拔涼的。這個“暫停營業”,說不定得永遠暫停下去了。

拋開這一切不說,不收門票的天池,倒也值得一覽,但您千萬別跟長白山天池、天山天池去做比較。

浙西天池位於浙江臨安和安徽寧國兩省市的交界處,系黃山山脈,同屬國家級清涼峰自然保護區。

浙西天池

早在侏羅紀時代,由於火山爆發,這裡就自然形成了一個水塘。因水塘座落在海拔1100餘公尺的高山頂上,面積千公頃,清澈見底,故當地老百姓稱之為「千公頃池」。

若遇乾旱年份,週邊地區的老百姓就會敲鑼打鼓,抬著菩薩、扛著老靈童,浩浩蕩蕩、不辭勞苦地步行到千公頃塘去求雨。還真有靈驗時候。於是,當地的老百姓又尊千公頃池為「天池」。

1972年,龍井橋鄉政府在自然天池的基礎上,發動和組織全鄉人民,經過五年多的艱苦奮戰,建造完成了一座蓄水3300萬立方米,水面面積750畝,以發電和灌溉為主的高山水庫,也就是現在的浙西天池。

沿著緩坡走上大堤,可看到一塊「江南第一池」的碑石。湖水清洌蔚藍,四周山巒緩伏。泉流淙淙,小澗縱橫,唯獨中間形成一坦蕩的盆地,呈山山朝千公頃,水水往池流之勢。

浙西天池

呈現在眼前的天池,有一份無爭的閒適。風平浪靜的池水,浩淼一碧,清澄甘洌,撣手可飲,如天鏡浮空。藍天、白雲、山巒、野花倒映於湖水之中。山風起時,碧波蕩漾,倒影不時晃動,呈現出幕幕變化無窮的幻景。

這裡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梅花鹿的主要棲息地。聽說,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成群的梅花鹿從眼前走過。

池邊有人在釣。這裡水溫低,魚的生長期長,魚肉質鮮嫩,魚的種類也較多,除一般淡水魚外,還有古代作為貢品的金錢魚。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在「朝露待日睎」的高山灌木叢中行走,您很容易被這裡的一草一木吸引。

6月份的季節,春天已經跟我們拜拜了,可在天池週子圍的山上,野花還在盡情地綻放。姍姍來遲的春色美景,更容易讓人流連忘返。最惹眼的是繡線菊,把滿坡粉紅演繹到了極致,述說著「野花可比家花香」的故事。

繡線菊

那一天,我們終於平生第一回嚐到了野櫻桃。這傢伙又紫又小,第一眼看到時還有點失望,但味道卻不遜於野山楂。說起野山楂,浙西天池四周可謂到處都是。想起童年時翻山越嶺尋找這小紅果的經歷,忽然覺得眼前這一叢叢掛著青果的山楂樹,是多麼的迷人和可愛。

野櫻桃

野山楂

浙西天池邊上還隱藏著一條著名的吳越古道。古道全長約35公里,為1100前五代十國時期吳越(杭州臨安)與南唐(宣城寧國)的主要通道。現存古道全長約8公里。

吳越古道

自吳越國開始,這裡始終熱鬧繁華。在沒有公路的時代,兩地間只能依賴這樣的山間古道連結。走在這條路上的,也許有駐防的軍士,也許有探親訪友的村民,也許有有牽著騾馬的商隊,也許有雲遊四方的旅者,也許有坐在顛簸花轎上的遠嫁的女子。

時至今日,別說吳越、南唐,連後來極為繁華的古徽州都已不復存在。昔日的盛景,已隨時光走遠,這曾經的要道,也只剩下供人徒步遊覽的用途。若古道有知,定會懷念往昔的榮光,感嘆千年的變遷。

我倆無意之中走進了這條古道。從天池一側出發,順古道石板路台階而下,一路溪流陪伴,曲徑通幽,跌宕起伏,天地人合一,似在畫中游。

古道全由石頭鋪就,狹窄蜿蜒,在樹叢和野花間一直延伸,終點是山下的安徽省寧國縣。從天池出發,一路都是下坡,如果從安徽出發,要一路爬升了。路雖不算很平整,但石頭鋪地緻密有序,想必耗費了不少人力物力去修建,可見這古道曾經的重要性。

一路上,我倆遇到了好幾位氣喘吁籲的年輕驢友,抓住我倆就問「天池快到了沒有」。或許,他們已經往上爬了一兩個小時,目的地毫無疑問是浙西天池。

我倆向下走過400多米,輕鬆到達千傾關,千公頃關為兩塊巨大而光滑的花崗岩構成,像門樣擋在眼前,這一處天然石門,高近4米,厚約3米,寬可兩人並行,邊上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字樣。兩側山脊,可見蔓延起伏的兩翼石牆,全長近三千米,由巨石塊壘成,這是古城牆防守工事。同時是南唐與吳越國的國界線。

千傾關

南唐最有名的主人,就是那個感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李煜。 975年,宋太祖趙匡胤消滅了割據政權南唐,十國中僅剩吳越。 978年,吳越王錢弘俶審時度勢,遵循祖宗錢鎧之遺訓,以天下蒼生安危為念,納土歸宋,為中國的和平統一提供了一個成功的範例,值得台灣省好好學習。

由此,吳越的生產力免遭破壞,人民也免遭生靈塗炭,從而穩定和鞏固了中國和平統一的政治局面。蘇遼曾評說:「其民至於老死,不識兵革,四時嬉戲,歌鼓之聲相聞,至今不廢,其有德於斯民甚厚。」

吳越強盛時擁有13州疆域,約為現今浙江省全境、江蘇省東南部(蘇州市)、上海市及福建省東北部(福州市)一帶。吳越國歷三代五王,至錢弘俶“納土歸宋”,立國72年。

吳越國疆域

千公頃關與千秋關、昱嶺關合稱為浙北三關,是當年拱衛吳越國國王家鄉臨安的重要關口。吳越古道和千公頃關,依山勢而建,是當地古建築中獨一無二的偉大工程。身臨其境之後,覺得這區區兩塊岩石,似乎有些不堪一躍,遇到身姿驕勁的,輕輕一縱就跳上去了,何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但在兩翼石牆的配合下,或許也不易攻下。

西元913年,當時的吳越國與淮南的楊行密在這一發生過一場大規模的戰爭,結果吳越國大敗。得勝後的楊行密為了保境安民,與錢鎧通婚,將女兒嫁給了錢鎧的兒子,從此兩方罷兵,和平相處。

二、浙西大峽谷,因水而興,因水而息

2021年6月5日,我們按圖索驥,前往附近的老碓溪景區遊覽。車子行駛了20來分鐘之後,導航提示:您的目的地就在道路右側。

可道路右側除了一條小溪,似乎啥也沒有啊。我們下車一看,發現邊上確實存在著旅遊開發過的痕跡,但現已棄之不用,破爛不堪。原來,老碓溪景區是浙西大峽谷中的一個景點,現在自然處於「暫停營業」之中。

老碓溪區

老碓溪區

那麼,浙西大峽谷為什麼要“暫停營業”,而且一暫停就是好多年呢?

原來,這都是洪水惹的禍,2019年,峽谷裡的許多棧道索橋被洪水沖毀,至今都沒有修復,也看不出任何修復的苗頭。真是「因水而興,因水而息」。

浙西大峽谷位於浙皖接壤的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擁有「五個之最」的優勢,即峽谷最長、植被保護最好、山水風光最佳、峽谷內居住人口最少和離滬杭大都會距離最近,被旅業界稱為「華東第一旅遊峽谷」。就這樣草草歇菜,想想有點可惜。或許,它會有鳳凰涅槃的那一天,也可許,它就這樣一去不回了。

我們開車來到大峽谷原售票處,偌大的停車場空無一車,真有點替週邊的那些民宿擔憂。

浙西大峽谷全長有80公里,分成好幾個遊覽區域,總有一些地方是可以進去看看的。

柘林瀑景區因緊鄰一段山區公路,所以沒法關閉。我們進去看了,發現此處山岩奇峻、樹木蔥鬱,但景區內的設施因長久沒人管理,已經慘不忍睹。連那吊掛獼猴桃的架子,都已轟然倒塌,可憐的獼猴桃,只能默默地匍匐在地上哭泣。

柘林瀑景區入口處

柘林瀑景區

峽谷內時時可見水毀的痕跡,如倒塌的吊橋、墜落的棧道等。景區最大的亮點就是盡頭處的柘林瀑布。上瀑為龍門瀑,寬泛如簾,下瀑為炎生瀑,細長如練,兩口瀑布的形態可謂「如練如簾」。

龍門瀑

炎生瀑

浙西大峽谷的精華是劍門關景區。這裡群峰連綿,水流湍急,有長達2,000餘公尺的遊步道,是徒步穿越峽谷的體驗區。現如今,這些遊步道多已壯烈犧牲。我們在路邊拍了幾張劍門關的照片,也算是到此一遊了。

劍門關

三、河橋古鎮,三水交匯,河多橋多

留住鄉愁,美麗築夢,在青山碧水環繞中感受愜意生活。 2021年6月6日,我和愛人從廬隱民宿出發,前往38公里外的河橋古鎮。

河橋古鎮

河橋古鎮位於臨安市南側,坐落在蒲溪、昌南溪、昌化溪三水交匯處,因河多橋多而得名。三溪於此地交匯成柳溪江,與小鎮相依而過。

河橋古鎮是古時昌化縣治所在。明嘉靖年,唐昌(昌化)設四鎮,河橋因「邑水口形勝商務獨冠唐昌」被列為首位,至今鎮門上仍書「唐昌首鎮」。

古宅院的馬頭牆,挺起厚實的脖子,仰視著天空,向人們訓娓述說著河橋的千年曆史。

古鎮老街

河橋是中國很早的移民古鎮,自古就是「百姓百行百店百匠」彙作之地。

1200多年前,「安史之亂」爆發,唐朝從極盛崩塌為極衰。一汪姓人家為避戰亂,從安徽出發,扶老攜幼,千里輾轉流落到昌化。發現此地高山環繞,河水肥美,山川秀麗,一片祥和,遂決定在此繁衍生息。

一場戰亂,無意間揭開了河橋千年歷史的開端。到了明嘉靖年間,洪、胡、潘、沈、程一戶戶人家相繼紮根於此。後歷經更迭,至清代形成如今的千米長街,有「河橋一帶幾裡許,煙火不下千百家」的盛況。

河橋因戰亂而生,因水而興。河橋古鎮依託的柳溪江,是微杭古道的水上延伸,河橋歷史上曾二度繁榮。依托三江水口,因河而興,因商發達,船隻一字排開,帆影如雲,蔚為壯觀。

「河橋有街,河邊有船,河中有排」是古鎮河橋一道別緻的風景畫,河橋因此享有「小上海」的美譽。獨特的水陸優勢,使河橋成為盛極一時的浙西商賈重鎮。鼎盛時期,這裡是浙西最大的藥材集散地,有「三百舟船泊古埠,舷歌對唱鬧浙西」之景。

繁榮的河運帶來了不息的人潮,往來商賈雲集,達官貴人在此聚首。鎮上酒旗招展,青樓林立;河中畫舫對開,琴聲拍岸。送了給柳溪江「女人河」與「浙西秦淮」的風情別稱。唐昌一千年地貫杭浙皖,首鎮兩百里水通富春錢塘,說的就是千年古鎮河橋。

現如今的河橋,隨著水路的消亡,因商而聚,因商而散,小鎮逐漸由繁華轉為平淡。因水而興的河橋,漸漸歸於沉寂。失去了顯赫名聲,似乎也是一種幸運。這裡留下了豐富的民俗民風,沒有現代商味,反而獨有一番憶古韻味。

6月6日是星期日,我們找不到附近的停車位,乾脆把車子停在鎮政府大院內。然後步行幾百米,進入古鎮老街。

遠處群山逶迤,如煙如黛,近處綠樹層疊,鬱鬱蔥蔥。一條小河從古鎮老街邊緩緩流過​​,向前方匯入柳溪江。河水清且漣漪,婉約柔美。 

我兩個在老街一側找了一家小吃店,點了兩碗餛飩和幾個包子,吃了一頓說是早餐其實是更接近午餐的不倫不類餐。

那老闆娘特別自信,連聲問我們那五元一碗的餛飩味道如何,自然是想得到十分肯定的回答。我只好說,不錯,不錯,但是跟我們東陽相比,還是差了一點點。然後順便告訴她,東陽上盧餛飩有十多個花式品種,已形成特色飲食產業,吸引週邊的人們爭相驅車前往品嚐。把那老闆娘說得一楞一楞的。小樣,在東陽人面前嘚瑟餛飩,跟在李白面前顯擺詩歌有何不同。

伺候好肚子以後,我們穿過小吃店邊上的一條小弄堂,來到潺潺淺淺的蒲溪邊。只見一座八字窄木橋兩岸飛渡,成為蒲溪的點晴之筆。

八字窄木橋

溪邊有一條整潔的石板路,將老屋和溪水隔開。古樸的老屋,在溪水的襯托下,更顯如詩如畫。它沿著河道彎出美麗的弧度,美得讓人想把它製成版畫,打在肩上把它帶走。這點跟麗水的畫鄉極為相似,但河橋的水更清澈,流動的速度也更快。

沿著溪邊的石板路走了幾百米,我們又通過另一條小巷折回河橋老街。

鵝卵石與青石板鋪就的河橋老街,東西走向,沿江而建。街道兩邊,店挨店、門排門,前臨河,後依山,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河橋雖歷經滄桑,有些古建築已遭破壞,但古店風貌仍清晰可見,宅院深深、明堂天井、雕樑畫棟,彷彿在訴說著河橋昨日的繁華景象。

傳統商貿街區長1500米,寬5米,呈南北走勢,街面用麻栗石條鋪築,道路兩旁有100餘幢木結構民用房屋,多為清未民初建築風格,有店鋪、民宅、工坊、教堂等。

與其他古鎮相比,河橋感覺更純粹,不似商業氣息濃厚的古鎮,受世俗浸染,變成色澤慘淡的魚目。河橋的美,就像是純潔可愛的小姑娘,藏在街角、隱在門後,只是羞澀地看著你。

河橋街中間有一條寬、深各1公尺左右的流動暗水溝,叫太平溝。溝裡的水從蒲溪引進,流進家家戶戶的門前,每隔一段設有明井,砌石階,便於居民取水、淘米、洗衣、消防。

老街上的民宿

據浙江省文物局專家稱,這在全省古街中也是罕見的。太平溝清水潺潺,遊魚歷歷可數,有些小朋友喜歡在此抓魚撈蝦。美中不足的是,好幾個明井四周沒有阻擋石板,有安全隱患。盲人、小孩和粗心大意者容易失足落水。

河橋古鎮還是個遺憾的古鎮,自開發旅遊後,遊客數量大幅度增加,河橋古鎮紅極一時。但好景不長,2017年12月,在發展最好的時候,卻被取締了4A景區的資格,原因是宰客和環境髒亂差,這也是浙江省第一個被取消資格的4A級景區。

取消4A級景區資格以後,遊客數量自然是大幅減少了。景區痛定思痛,加以整改,但想重現昔日的輝煌,又談何容易。或許,不再喧囂的河橋,才能默默展現古樸之美。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