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0日、2021年11月28日,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裡,我兩次光臨梅城古鎮。
梅城古鎮位於杭州建德市東部,北枕烏龍山,南臨三江口。新安江自西向東,蘭江自南而來,煙波浩淼,形如「丁」字。兩江在此匯合成富春江,浩浩蕩蕩奔向東海。
三江口
梅城古鎮是古睦州府、嚴州府、建德縣的治所,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
古鎮牆上的爬山虎
杜牧詩“越嶂遠分丁字水,臘梅遲見二月花”,孟浩然詩“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寫的就是此地景色。
在以水運為主要通道的時代,嚴州是杭州通往皖南水路必經之地。浙江省三分之一面積上出產的物品,需經此中轉。我們東陽的工匠,也是透過這條水道抵達安徽,創造了徽派建築的輝煌。
城門樓
嚴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在久遠的歲月中,曾商賈雲集、人文薈萃,有「黃鋪街不漲大水,黃狗都可以討老婆」的說法。
城牆上的閣樓
明初建浙江省以來,嚴州即為全省11個州府之一,其地位僅次於省會杭州,清代前期也緊隨杭州、嘉興、湖州而位居第四。
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儒林外史》、《官場現形記》、《金瓶梅》等描述梅城的人文山水。著名文人杜牧、範仲淹、陸遊、劉長卿曾在此任職為官。詩人謝靈運、李白、孟浩然等遊歷過梅城。先賢們無不為梅城的山水陶醉,同時報以膾炙人口的詩文佳作。
文化展示
據說,當年唐伯虎遊江過此,忽見南北高峰隔江對峙,峰頂上各有一座古塔高聳入雲,不禁脫口而出:「壯觀也,雙塔凌雲。」
孫權母親是梅城人。這雙塔,為孫權紀念他的母親所建。聽說雙塔是分雌雄的。不高,卻很有韻味。
遠處隱隱可見古塔。
第一次到梅城的時候,導航把我們帶進了古鎮遊客中心。那裡有一個暫新的梅城文化展覽館。
走進展覽館,我們對古鎮有了初步的了解。每一塊牆磚古瓦,每一條小巷裡弄,每一座古宅老屋,都有道不盡的故事,說不完的傳說。但整個展館的風頭,還是被北宋名臣範仲淹的文章給搶了。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這是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中的一句佳話。那麼,這嚴先生究竟是誰呢,竟讓範仲淹如此推崇?
我們想到了富春江邊的嚴子陵釣台。不錯,嚴先生名嚴光,字子陵,才能出眾,是劉秀的同學朋友。王莽簒位之後,天下大亂,嚴子陵隱居富春江畔,每日垂釣,後人稱此地為嚴子陵釣台。
嚴子陵釣台
若干年後,劉秀一統天下,當了皇帝,想起了才華洋溢的嚴子陵,於是派人四處尋訪。劉秀屬下雖然找到了嚴子陵,但請了三次,他都不為所動。
新安江畔
沒辦法,劉秀只好親自出馬,才把嚴子陵連哄帶激地請到了洛陽,兩人相去甚遠。直至深夜。嚴子陵跟劉秀同床而眠,還把一條腿放到他的肚子上。
新安江畔釣魚人
第二天,太史急奏,說夜觀天象,發現有客星衝犯了帝座。劉秀笑著說:「我的老朋友嚴子陵與我睡在一起罷了。」
嚴子陵為劉秀提出了許多策略,劉秀想讓他當諫議大夫,但嚴子陵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隱居。
古城牆外的江濱公園
「嚴先生」視富貴如浮雲,受到眾多文人墨客的敬仰。千禧年之後,在此任知州的範仲淹,為他修建了祠堂,並撰寫了《嚴先生祠堂記》。後睦州改為嚴州,就是為了紀念曾在此隱居的東漢高士嚴子陵。
從遊客中心到真正的古鎮,還有近兩公里的路程,可繼續驅車前往。古鎮入口處有停車場,單次收費五元,但古鎮本身不收門票。一進入古鎮老街,各種小吃的誘惑就撲面而來。
古鎮上的小吃街
聽聞梅城的花甲粉絲特別地道和厚道,於是,我們一行四人點了兩碗花甲麵條、一碗肉末粉絲和一碗雜醬涼粉,外加幾個剛出爐的梅菜烤餅。
吃完花甲麵條的兩位,直到買單時才想起,一不小心把粉絲說成了麵條。不過,15元一碗的花甲麵條,花甲多多,麵條滿滿,味道濃濃,確實比較地道和厚道。
古鎮上的小吃街
徹底填飽肚子之後,我們才發現自己完完全全在犯錯。接下來該怎麼辦?古鎮上還有這麼多香的美食,為了一兩棵樹,我們居然放棄了整片森林。
豆腐包、臭豆腐、三都麻餈、嚴州肉圓、花甲粉絲、梅菜燒鴨都是當地的特色美食。但在梅城古鎮的美食街上,最惹人注目的是酥餅店,粗一看不下十家,大多生意興隆。甚至連街上的銅像,表達的也是酥餅的主題。
這裡的大梅干菜餅五元一個,清香酥脆,但一定得趁熱品嚐。小蔥花肉餅三元一個,也是剛出爐的時候特別香。另外還有小小的鬆餅,有鹹和甜等不同的口味,兩元一個。
遊客現場品嚐的,往往是大梅干菜餅,一兩個大菜餅,再配以一碗餛飩或花甲粉絲,花錢不多,卻可以得到一頓美美的享受。
相傳,唐朝開國元勳「九千歲」程咬金從小做燒餅為生,在兵荒馬亂的歲月流落到嚴州府開燒餅店。
程咬金像
有一天,他多做了兩爐燒餅,當天沒賣完,晚上把燒餅重新放入爐內以文火烘烤。沒想到,重烤過的燒餅肉油滲入餅皮,吃起來更酥更香,倍受人們喜愛。自此,程咬金乾脆採用此法做燒餅,其他店家也爭相仿效。由於這種燒餅既香又酥,又出產在嚴州府地,遂命名「嚴州酥餅」。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梅城」因古嚴州府城牆沿江一段雉堞( zhi die)砌築成梅花形,故名。素有「天下梅花兩朵半,北京一朵,南京一朵,嚴州半朵」的美譽,這是嚴州人最自豪的口頭禪。
在城牆上俯瞰古鎮。
只有京城的城牆才能依照梅花形建造,這是身分和地位的象徵。嚴州雖只擁有半朵梅花,卻意味著可以與皇帝坐龍庭的南北二京平起平坐,這是嚴州人最感自豪的地方。於是,嚴州又自稱「梅城」。
直到1938年,梅城才作為正式地名確定下來。不過也就是在這一年,它賴以成名的梅花城牆卻莫名其妙地被拆除了。
燒餅裡面也包含初心和責任。
或許是這個原因,從此以後,梅城的好運似乎也被拆除了。隨著水運的衰落,這裡的地位逐年下降,在短短的幾十年間,梅城就由州府變成專區,再變成縣治,最後成為一個回憶滿滿的小鎮。
在中國城市的發展史上,很少有這樣連降三級的逆變。上世紀60年代,下游興建富春江水力發電廠,梅城最繁華的黃埔街被淹沒。
如今的梅城古鎮,正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最具吸引力、最具感染力、最具底蘊力、最具互動力、最具安居力的「五最」古城,試圖重現古嚴州的盛世繁榮。
精緻的福建會館
古鎮內的人文景觀雖曾遭破壞,但一座座深宅庭院、徽派民居,以及樓亭牌坊都值得細細品味。粉牆黛瓦、青石板小巷,古色古香,味道不減。各種特色小吃,牢牢抓住了遊客的胃。
城牆上的步道平整又寬暢,比秦皇島的山海關長城還要氣派。
城牆
慢慢在古鎮的脈絡上行走,可細細品味當地的風土民俗、街巷文化或隱藏於某個角落裡的故事。
從前的梅城古鎮擁有100座牌坊,如今僅剩19座,但已足夠遊客領略它的歲月浪蹟與歷史脈絡。
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