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地點:杭州九溪煙樹
我們到杭州的時候已經接近中午,辦好入住手續後就直奔九溪煙樹。原還想把車泊在飯店,我們坐公車過去,結果查了一下攻略,從飯店前往九溪得倒騰一番,雖然擔心週末停車位緊張,還是硬著頭皮開車去了。
沿著錢塘江開到九溪門口,一路上風光秀麗,可是開到景區卻發現連半個車位都沒有。年輕的保全很納悶:「你們進來的時候就有一個多層停車場,怎麼都往裡開呢?」
我不好意思了:「那個停車場車位是很多,可是我不會停啊!」估計很多人也是這樣的想法,雖然在很多大廈的地下停車場裡也有多層的,但人家那是是有保安操作的。我們剛剛過來的時候其實在那裡停了一小下,沒看到相關的工作人員。為了保險起見,咱還是找個地面停車場比較穩。無奈大夥兒都這麼想,結果所有的地面停車場都已經被停得滿滿噹噹了。
無奈之下,我們也只能掉頭,開到九溪盡頭的時候,幸喜還有一個空車位,總算不用去戰戰兢兢地挑戰多層停車場了。隔著一條公路,對面就是錢塘江,九溪的水正是從這裡匯入,所以我們今天的遊覽必然是有頭有尾啊。
九溪煙樹是西湖新十景之一,俗稱九溪十八澗。說是九溪,其九不過是極言多而已,並非人家有九條小溪。十八澗同樣只是概數,指細流之多。雖然這裡離核心景區有點遠,但我們不是怕徒步的人,一路上溪水潺潺,並不會覺得無聊。
九溪的水源自楊梅嶺,沿途匯合了青灣、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雲棲、諸頭、方家等九個山塢的溪流,所以這個“九”字,真的是師出有名。最後,這條溪匯入錢塘江。十八澗的源頭是龍井山,穿林繞麓,才匯聚在一起。當然,最後九溪十八澗的溪流,早已經不分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龍井山不用說,估計國人沒有人不知道龍井茶的,而十八澗的源頭就在龍井村,盛產龍井茶的地方。多年前我們就去造訪過獅峰,產自獅峰的龍井在等我翻過一座山的時候,還有齒頰留香的感覺。在此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獨獨青睞龍井。楊梅嶺村是原生態較好的風景勝地,常住人口不到龍井村的一半,這裡是獅峰龍井的另一個產區。兩大龍井產區的水源匯合而下,難怪這裡水質清澈,簡直可以與西南地區的山區之水相比了。
我們沿著九溪的河流一路上行,和西南的山區不同,雖然西湖岸邊也有群山,不過這些山的海拔都不高,因此一路走來坡度緩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溪水緩緩流淌,不爭不搶。偶爾有一個小小的坡度,形成一段落差極小的瀑流。
溪畔有石,小夥伴早已經急不可耐地去到溪邊了。可惜天氣還沒有很炎熱,六月的初夏要赤足下水還是涼了些,所以我們也只是在溪邊踩著石塊而已。
溪邊樹高林茂,碧色倒映在水里,彷彿連溪水也染了一點綠。水很清,也很淺,可惜沒有看到蒸騰起來的煙霧,“九溪煙樹”之“煙”,大概要佔盡天時地利才能看得到。不過眼前的風景也確實挺優美的,倒也不是太失望。
其中有一段小溪,兩棵樹長得還挺對稱,斜斜地朝著溪水的方向生長,倒像是有意要向對方靠近似的。再看它們的枝丫,果然是有交叉在一起的。
有的樹枝丫已經傾了半溪,那斜斜伸展開來的枝條,帶著兩分柔軟,為小溪撐開了一片綠蔭。這綠,濃得像是那碧色都要滴下來似的,難怪前人會說「滴翠」呢!這個「滴」字,用得實在既生動又傳神。突然想明白了,為什麼杭州會留下那麼多動人的詩篇。因為斯情斯景,詩人們自然而然會生發出寫詩的情懷啊。
九溪是彎曲的,道路自然也是彎曲的。在山坡上,栽種著大片的茶樹。如今早已經過了新茶的季節,不過那一行行一排排的茶樹還是青翠欲滴。栽種在這裡的,估計就是龍井茶樹了。沿著茶園轉了一圈,果然看到有塊碑「西湖龍蟛茶基地一級保護區」。正如我們在太湖沿岸大片栽植碧螺春一樣,這裡當然栽種龍井了。
走到前面的小溪有一處淺灘,有孩子在歡快地玩耍,銀鈴般的笑聲傳到岸上,讓我也忍不住把未完全泯滅的童心又撿了出來,跟著到淺灘上戲水去了。太陽下,其實也沒有那麼涼,難怪孩子的父親會放任小寶貝嬉水呢。
溪邊的岸上,樹木長得很高大。大概是因為這裡氣候較潮濕的緣故,好幾棵大樹的樹幹上竟然長滿了木耳,也不知道是否能夠食用。當然,也沒有看到有人採摘,如果真能食用的話,估計這一整棵樹上採摘下來的,能夠炒上兩三盤了。
煙嵐滴翠添新色,黃鳥斜穿葉下鳴。
此地遊行宜緩步,天青氣朗覓食閒情。
——七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