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地點:杭州九溪煙樹
林海亭是建在溪邊的一座亭子,規模還挺大,長方形,差不多趕上普通的軒了。這是建於清末民初的開放式路亭,供遊客歇腳。亭內有天琴道人樊增祥撰寫的一副對聯:「小住為佳,且吃了趙州茶去;日歸可緩,試同歌陌上花來。」果然不愧自稱是道人的樊增祥,雖然語言淺白,卻頗有趣味。樊增祥師事張之洞、李慈銘,是同光派的重要詩人,與週樹模、左紹佐並稱“楚中三老”,一生作詩三萬餘首,並著有上百萬言的鈰文,是我國近代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高產詩人。
這裡確實有不少人在歇腳,事實上從錢塘江畔走過來,也確實有一段路了,正該在這裡歇個腳。
小溪或寬或窄,有的地方會有小小的坡度,形成一點級差,水流便稍稍急一些。有的地方則十分平緩,水流便從容地緩緩流淌。歲月在密林裡,彷彿像這條小溪一樣,不急不緩地向前流動著,安詳而靜謐。
溪邊的樹根露出了地表,估計豐水期的時候,這些樹根是被掩在水下的。六月還沒有迎來杭州的雨季,水量還是要差一些的。旁邊有位年輕的父親估計是常來的,是杭州本地人,告訴我們到了暑假,這裡更好玩。當然,遊客也就更多了。
有一段路旁有台階,居然是可以下到溪水裡。有人還涉水到了對岸,拿著小魚網和水桶,估計是在捕捉小魚小蝦之類的。
前面居然還有一段疊瀑,雖然落差加起來也就幾米的樣子,可是在這段平緩的小溪上也算是難得的風景了。
路的右邊有一座六角小亭,亭中豎立著一塊碑「九溪煙樹」。杭州的人文遺跡太多,在“西湖十景”之外,又有“新西湖十景”,都起著相當好聽的名字,也都有這麼一塊碑。也就是說,這裡正是九溪煙樹景區的核心。
這裡有湖泊水平如鏡,帶著碧綠的顏色。湖邊的綠樹青山倒映在水中 ,映出完整的景象。可惜我還是沒看到煙嵐,如果霧氣蒸騰,那這裡真的會跟仙境似的吧。
山上有一條細細的瀑布,看來這也是九溪十八澗水的來源之一。瀑布要水量大了才好看,現在只是細細的水流,看著頗有幾分可憐。
旁邊有塊石頭,上面刻著「佛石塢」三個字,大約這就是九溪流經的九個塢了。 「塢」指四面高中間凹的地方,四面高山中間凹的地形稱為「山塢」。根據史料記載,九溪流經的九個塢分別是青灣塢、宏法塢、方家塢、佛石塢、百丈塢、唐家塢、小康塢、雲棲塢、渚頭塢。
所謂溪中溪,其實也就是九溪和十八澗交會的地方。萬壑爭流,在這裡匯聚成了一股水流,然後一路歡歌奔向錢塘江。
再往前走,又是一條小小的溪流。不過,也到了景點盡頭了。雖然從這裡可以分別通往梅嶺村和龍井村,但並沒有現成的路可以走,有的路段走得可能會比較艱難。看看時間,估計還沒等我們走到龍井村,天就已經差不多黑了,更遑論我們還要回來取車,最後還是意見一致地放棄了徒步前往龍井村的計劃。有時候,還是背包的旅行比較自由。
在九溪,遊人是需要放慢腳步緩下心思來領略它的秀美的,如果腳步匆匆,可能對於九溪會這麼受本地人青睞的原因不甚了解。溪邊的青山不高,但江南的山總是比較優美的,還栽滿了綠樹。溪畔的樹都長得比較高大,也長了不少年頭了。還有時不時可以見到的瀑布,雖然規模都不甚大,與西南那些動輒中國第一大瀑布、中國落差最大的瀑布等從氣勢上就差了十萬八千里。但是在這條小小的溪流上,時不時見到這麼一段,就會顯得很靈動,很有生氣。
走在九溪,入目所及是深深淺淺的綠,深綠、碧綠、翠綠、淺綠……這些綠因為樹種和栽種的密度而略有不同,卻都讓人看得賞心悅目。
一九四七年,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兩次到九溪考察,發現了古代冰川的遺跡,認為在距二三百萬年前第四紀的時候,杭州西湖還是一片冰雪世界,當時下龍井是一處儲水的盤谷,承受大量冰雪,經九溪十八澗東南流出,才形成了九溪十八澗的地段。
回程的時候看到地圖上還標示著陳布雷和陳三立的墓,忍不住就爬了一段山路。墓倒是有幾座,卻並沒有看到這兩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