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地點:杭州靈山幻境景區
出得洞來,洞口處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四方亭子,上面的匾額是“清虛洞天”,感覺像是道教的語氣。但是周圍似乎沒有除此之外可以說明道教的建築,不過洞天福地素來是神仙修行的地方。
洞外也是喀斯特地貌,沒有光怪陸離的燈光,暴露在陽光下的岩石就顯得灰撲撲的,其實也是經過了億萬年的地質變遷的。山上的樹林很茂密,生態環境挺不錯。小夥伴看到兩隻蝸牛,於是興致大增。保全走過來笑著告訴我們,這種蝸牛這裡是很多的,但凡下了大雨,蝸牛能爬到階梯上。我抬頭看了看天,很可惜,今天早上倒還下了那麼一點雨,現在似乎有放晴的跡像啊。
有一塊岩石上寫著“靈山大佛”,箭頭往右。我愣了愣,甚至拿出手機高德了一下,我這時候到底是在江蘇無錫還是浙江杭州?要知道,靈山大佛可是無錫濱湖的5A景區,大佛是真大,足有八十八公尺。門票也是真貴,提早一天網路購票也要一百九十五元,當天窗口購票要二百一十元。即使離得這麼近,我們也只去過一回,沒捨得再買這麼貴的門票。不過外地人去的倒是很多,幾乎是外地遊客必然的打卡地
原來杭州也有座靈山,杭州的靈山也有座大佛。不過這座大佛不是釋迦牟尼,而是大肚彌勒佛。
相對於釋迦牟尼的寶相莊嚴,我比較喜歡笑口常開的彌勒佛。看到他笑得這麼歡快,即使原本心情沒那麼美妙,也會莫名地笑著開了。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這是對彌勒佛的詮釋,也是人們喜歡他的原因。儘管在寺廟裡,彌勒佛基本上鎮守天王殿,也是我們入山門敬奉的第一尊菩薩。但是在這裡,彌勒佛終於當了一回主角,難得在山門只供奉四大天王,大佛則是露天的,全身塑金,視覺上也是很震撼的。
彌勒佛,又稱彌勒尊佛,即未來佛,在藏語裡稱“強巴”,在大乘佛教的經典中,常被稱為陳逸多菩薩摩訶薩,是世尊釋迦牟尼的繼任者,未來將在娑婆世界降生修行。在一些漢傳佛教裡,大肚彌勒以布袋和尚為原型。五百羅漢中也有一尊羅漢是布袋羅漢,形象略有相似,但不是同一尊菩薩。
大佛呈坐姿,高九米,寬十二米,五官清晰,面容慈祥,當然還有最標誌性的笑容和大肚。右手五指分開,自然地放在膝蓋上。佛前有兩隻瑞獸,分列在階梯兩側。
據說這是杭州地區最大的露天彌勒佛像,不過因為隱藏在深山里,遊客倒不是很多。慕名前來的香客,主要還是以靈山附近的村民為主。據說靈山大佛最早的主人是靈隱寺的某任主持,不過靈隱寺似乎不是彌勒的道場。
大佛的左側,有一個石亭和一塊石碑,這是主持打坐的地方。碑上題刻:「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一路下行就可以下山,不過山上的視野其實也是不錯的,可以看到遠處的山峰,西湖群峰單獨看倒不見得怎麼樣,從這個角度看還是有些連綿起伏的味道。
小夥伴倒是對洞外的這座小山更感興趣,連一條小路都要走走停停。洞內兩小時,在洞外卻足足待了三小時。臨到末了,還頗有些戀戀不捨的意思。我在車上看了兩章小說,覺得實在不忍浪費這戶外時光,又爬了一次小山坡。要說風景也還可以,但也不至於讓人驚艷。所以,小夥伴的樂趣,成年人體會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