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地點:杭州靈山幻境景區
剛聽說靈山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無錫的靈山大佛,沒想到杭州有個洞也叫靈山,稱為靈山幻境,是原來著名的湖埠十景所在地,距離西湖景區大概有十二公里,也稱為靈山洞,歷史上稱為雲泉靈洞。唐宋詩人白居易、範仲淹、蘇東坡、朱熹等人常來這裡遊覽,可見當時這個洞就已經引起人們興趣了。不過那時候沒有燈光,可能他們未必能穿完整個洞。
本來是真想坐個大眾運輸工具去的,可是一查線路,好像還真沒有公車,以前逢節假日的時候倒是有專線車的,但疫情期間,好像專線車也停開了。好在這裡停車場挺大,倒不用擔心停車的問題。
門票倒是不貴,五十元每位,原以為這個喀斯特洞不會太出彩,畢竟在宜興的張公洞、慕蠡洞、靈谷洞哪一個洞不得五六十元的門票?規模更大的善捲洞,那都上百了,所以也只秉承著既來之不妨遊之的心態購票入內。誰知道走進去才發現這個洞也是頗有特色的,據說集「高、大、奇、險」於一洞,融「風、水、氣、瀑布」為一體,是國內開放的喀斯特石灰岩溶洞之冠。我挺驚訝的,因為這個洞分明名聲不顯啊。可能不夠便利的交通,也是限制它宣傳的因素吧。
走進洞,藍綠色的燈光不斷變幻,如同一個夢幻的世界。 「靈山幻境」四個大字在燈光下閃耀,感覺彷彿走進了宇宙星空。燈光不斷變幻,著實精彩,只是不免有些喧賓奪主了。先來個“五指迎賓”,再來個“麒麟迎賓”,形象倒沒有那麼逼真,但這個寓意真是很討喜。燈光是亮點,不像一般的溶洞來幾盞彩色的燈,而是加入了動態的圖案,花鳥蟲魚的搭配很和諧。有的景觀甚至還有古人的影像,確實能夠結合象形石在腦海中敷衍出一個故事。
靈山洞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經過數億年的侵蝕,石鐘乳早已經千姿百態。洞內比較潮濕,石質光滑細膩。從入口處絢麗的燈光,到越走越大的洞廳,靈山洞還是給了我們極大的驚喜。
「磐龍石鐘」是一塊巨石,如同一隻巨鐘倒扣在地面上,鐘面上是流蘇狀的鐘乳,彷彿錒刻在鐘上的紋路。
洞中有水池,面積還不小,大概有兩三百平方公尺的樣子,岸邊就是靈山洞的核心景點之一「玉蓮飛瀑」。別說,這些層層疊疊的鐘乳石還真有點像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既高大又寬闊,高15米,寬20米,看著挺壯觀的。尤其是隔著水池,確實活靈活現。那瀑布上的「浪花」如同一朵朵綻開的蓮,玉蓮飛瀑這個名字真是再適合不過的了。
有一塊水中的巨石,可能是因為時常滴水,外表被打磨得很光滑。這塊石頭長在水中,造型簡潔大方,不知道是不是地圖上顯示的「天一石」。不過也可能是從洞頂懸掛的石頭,畢竟離天更近。
「蓮花仙島」果然像是一座海中的孤島,又像是雲南石林,五顏六色的燈光照耀下,頗有些像蓬萊仙境。
「水底睡獅」是洞內至今唯一一處仍能生長景觀,據說以每五十年長高一公分的速度生長著。看來,這塊石頭也長了幾百萬年了吧。
「天柱峰」這根石筍高達24.5米,直徑6米,是中國最高的石筍,在世界上居第二位。在燈光襯托下,這根水中的石柱顯得更加高大挺拔。
「龍涎」是個很小的水潭,水從形狀像龍頭的石鐘乳上滴下來。我用手接了一下,好半天才接到一滴,看來這潭水也得積累不少時候。
一路走來景點還是挺密集的,像「水母古琴」「長城鳥瞰」「龍門半掩」「天門」「水母古琴」「玉樹生花」「華山飛來」「玉瓊瑤池」「瓊樓仙閣」「靈芝峰」…有的景點有刻石或光幕,但有的景點就得連猜帶蒙。
走到盡頭是天梯,仰頭看上去就覺得很高。走上階梯,再側頭看洞廳,更加感慨此洞之大。這條通道又窄又陡,難怪保全要提醒量力而行。昏暗的燈光,襯托下方五彩繽紛的洞廳越發迷人。
這條石棧天梯確實有點考驗人的體力,好在大家的遊覽線基本上相同,並沒有逆行的遊客,所以行進還比較順利。
我國的喀斯特地形以廣西、貴州為最,其溶洞的規模也比較大。相對來說,華東雖然也有不少溶洞,但從規模要相對小。說實在的,靈山洞如果單以洞的規模來說算不上最大的,但是從洞廳豎直高度來看,卻足可名列前茅。
西湖岸畔靈山洞,碧樹生花天柱峰。
瑞獸迎賓仙島駐,玉蓮飛瀑水淙淙。
——七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