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杭州富陽一日遊:天鐘山,龍門古鎮。

杭州富陽一日遊:天鐘山,龍門古鎮。

一、天鐘山,深澗夾雪,巨石摩空

2021年7月17日,我和愛人從杭州返回東陽,順便去看一看富陽的天鐘山。

富陽古稱“富春”,屬杭州市市轄區,位於浙江省西北部,富春江斜貫全境,境內有杭州野生動物世界、龍門古鎮、富春桃源、新沙島等國家4A級旅遊區。

天鐘山在富春江南岸,遙望如鐘。山上清泉潺潺,竹木繁茂,有轉馬潭、織筐潭、神仙石跡等。千禧年觀音古剎天鐘禪寺藏風得水,有「小豚」之譽。

清人蔣毅在《遊天鐘山記》中寫道,「天鐘山高峰插雲,深澗夾雪,巨石摩空,寒瀑奔騰,白石清泉,山花紅然。」

據《志書宗譜》記載:秦始皇去紹興諸暨諫大禹陵時,走的就是天鐘山的古道;吳帝孫權曾在此駐軍操練水兵;明太祖朱元璋敗逃此山後得救,因而禦封「護國永壽」;清乾隆帝遊天鐘山後親賜「盛名清德」禦匾。

蘇東坡、朱熹、劉基、黃公望等文人雅士,在此留下眾多詩畫佳作。當地民間還留傳著許多諸如:東晉西台昇仙、法師東台坐化,洞賓崖旁避雨、元璋絕處逢生、觀音點活死螺等傳奇故事。

我們只所以趕赴天鐘山,是因為在安浙西大峽谷遊覽的時候,聽一陌生驢友介紹,說天鐘山景色絕美,值得一遊。此君手持單眼機,頭頂無人機,裝備精良,一看就是個見多識廣的人。於是,我們當場就把天鐘山列入旅遊菜單了。

百聞不如一見。到現場一看,才明白什麼叫「青菜蘿蔔,各有所愛」。領略過許多優美的峽谷山澗,天鐘山的自然風景,在我倆眼裡顯得相當平凡。那些極具吸睛價格的人文景觀,似乎也沒有好好開發利用。

天鐘山原為3A級景區,門票60元,現已“歇菜”,無人管理。景區內人造亭子、索橋等已被風雨摧垮,破亂不堪,門口的那一排排新建房屋,全部鐵將軍把門,與爛尾樓沒啥區別。

山頂處的那座天鐘禪院,規模倒是不錯,但那幾天剛好在修繕,也沒辦法進去參觀。

天鐘禪院山門

天鐘禪院

當天的遊客,倒是陸陸續續來了不少,但大多是到山澗旁燒烤的,也有人是過來釣石斑魚的。

希望太大,失望就會更大。用愛人的話來說,天鐘山跟我們東陽的西峴峰不相上下。我覺得,至少這兒的流水,比西峴峰好上許多,人文景觀也更豐富。更重要的一點,像西峴峰這樣亂搭亂建,拼命拿醜陋磚房調戲美景的地方,全國也是很難找到幾處的。

二、龍門古鎮,一座活生生的千年古鎮

離開天鐘山,當日時間還比較寬裕,本著不能浪費的原則,我們驅車前往附近的龍門古鎮。

龍門古鎮位於杭州西南52公里的富春江南岸,屬於「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旅遊線上的國家一級景點,號稱「江南最大的古村落」、「一座活著的千年古鎮」。龍門古鎮最閃亮的一張名片,是「孫權故裡」。

古鎮主入口

龍門溪與剡溪丁字相交。剡溪將古建築與現代建築隔開。龍門溪穿鎮而過,將古鎮一分為二。溪水從龍門山瀑布流下,清澈見底,遊魚水草,歷歷可數。

其實溪水還是清澈的,只是被水草「搗亂」了。

村內以獨特的明清古建築群聞名。村後是龍門山,海拔1067米,為富陽群山之冠,聽說那裡有一道頗為壯觀的龍門山瀑布。東漢名士嚴子陵曾遊龍門,觀山勢異常,不由讚歎:“此地山清水秀,勝似呂梁龍門”,古鎮因此得名。

稍稍處理一下,牆壁就會靈動許多。

孫權為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龍門古鎮7,000多人口,90%以上是三國東吳大帝孫權家族的後裔,沿襲至今已60多代。據當地資料顯示,戰國時期齊國軍事家孫臏是孫族的先祖,而孫中山系42代後人。

石頭房可以說是越老越耐看。

到龍門古鎮的交通很方便,進入古鎮之前,就可看到高大的門樓、寬廣的蓮池和濕地公園。盛夏七月,正是荷花招展的時候,引得遊客紛紛駐足觀看。龍門古鎮的停車場很大,車位又寬又深。我想,到底是孫權的後裔,沾著一絲皇家的氣息,比一般人家大氣許多。

常拿來拍攝宣傳畫的“硹池夜月”,本應一泓清水,輕風拂動,泛起層層漣漪,怎奈水草叢生,綠藻狂長。

然而,我還是高看了人家。古鎮門票要70元,30年教師證可打五折。說穿了,你只是在當地小有名氣,別人未必會給你面子。為此,許多遊客不以為然,認為票價過高,感覺被古鎮給忽悠了。

遊客大多有這樣的心態:免費的景點,我可以不跟你計較好玩不好玩;一旦付了人民幣,咱就得好好掂量這錢花得到底值不值。 70元的門票加10元的停車費,想必會擋住一大批遊客進鎮的步伐,讓店家有時間在太師椅上悠閒搖擺。

有文化的民宿。

想想我們之前參觀過的梅城、和橋、磁器口等等,全都採用免費的方式,讓遊客蜂擁而至,從而給當地經濟注入了活力,造成良性循環。

聽說國內有的古鎮,免費時門庭若市,店家喜笑顏開;收費後門可羅雀,店家欲哭無淚。看到無人光臨,景區只好取消門票,可是再也恢復不了原先的人氣。

深巷石徑

幾公里外的天鐘山,現在基本上已經被搞殘了,不知是不是那60元門票惹的禍。現在的龍門古鎮,如果弄不好,也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天鐘山。

古鎮以防禦性極強的發散狀街巷為骨架,以宗祠、廳堂為中心,築成迷宮般的民居聚落,全村散佈著精美的民居、廳堂、古塔、古橋、牌坊和寺廟。走進古鎮,看不到皖南徽商豪宅的金碧輝煌,體會不到拱橋下泛舟的水鄉幽情。

這種房子看看可以,住人可不行。

鎮內廳堂密布,巷道縱橫,牆簷相連,房廊相接,別有一番「大雨天串門,跑遍全村不濕鞋」的情趣。街上的鵝卵石,被歲月打磨得溫婉玉潤。兩旁的店鋪,依稀可見古時的招牌。

村內有很多石徑石房,牆頭上處處爬滿凌霄。

漫步鎮中,若入迷宮,東西莫辯,甚是“八卦”,果然,這裡也擁有“八卦村”的美譽。我倆多次迷路,繞來繞去,繞回原點。若不是導航得力,恐怕真的會找不到出村的路口。

此為義門,孫氏一門把「義」奉為家族興盛的根本。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