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出發前,我是沒想過去江南的,為什麼會選擇去江南了呢?這得從出發前3天說起。
我看完了《風味人間》第二季,很多美食都出自江南,我就想著能不能自己去一趟江南親自品嚐一下,欣賞感受一下江南水鄉。說巧不巧,也剛好有朋友癡戀江南又去不了江南讀大學,這次旅行計畫就這麼成了。
兩個人,兩個包,兩張火車票,一台相機,踏上了東行之路。
宋城千古情
躺了一天的硬臥,可算是到了杭州。剛下火車,就感覺到一股暖浪迎面襲來,可能是火車上的空調實在開得太低了吧,頓時身上的寒意退去。
出站後,就是去找飯店,我們住的飯店在一條民國復古街區,街上也很多遊客穿著旗袍拍照,我特別喜歡這種復古的東西,雖然說杭州現在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古街了,哎,有點可惜,擁有如此豐富的歷史底蘊,卻被地方政府拆的所剩無幾。
休息了一會,便去了西湖,街道上雖說有點熱,但西湖卻是格外的涼爽,湖風吹過,讓人心曠神怡。我們選擇了步行遊西湖,西湖上間斷的種著荷花,點綴著碧綠的湖水,湖堤上種著楊柳,柳絮垂掉下去和魚兒嬉戲,魚兒時不時露出水面,彷彿在對我們說歡迎。
西湖
西湖
走到晚香亭時,兩旁的樹下都聚集著許多鴿子,還有著松鼠在樹上爬來爬去,人,鴿子,松鼠,相處得十分融洽。
西湖
西湖
走到這已經過去快一個小時,我和朋友都口乾舌燥,剛好這裡有賣飲料的,不喝別的,就喝特色飲品西湖藕粉,這藕粉入口時感覺和普通的藕粉差不多,入口一會兒後,它淡淡的藕香慢慢散開,炸在整個嘴裡,也不是特別甜,保留了它最原始的風味,我覺得特別好吃,也特別解渴。剛好碰到他們做活動,又送了一包藕粉,帶回來後,我媽睡午覺醒來後總說這藕粉特別香。
西湖
又走了一段距離,便看到了聞名的斷橋,旁邊又有人在那唱《千年等一回》,我不禁也哼了兩句,腦海中劃過許仙和白娘子在斷橋離別的場景,聽杭州本地的阿婆說,斷橋最初不叫斷橋,而叫段橋。很久以前,西湖旁住著一對段姓夫婦,他們經營一家酒館,但因為風味不佳,生意清淡。有一天,日落時分,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來借宿一晚,段姓夫婦十分熱情的款待了這位老人,用自家釀的酒和西湖鯉魚招待了老人。老人第二天臨走時道了聲謝謝並送了酒藥三顆。
自此以後,段姓夫婦的生意越來越好。時隔三年後,這位老人又來到了段家,這次段姓夫婦拿出銀子想要答謝他,但老人借我一孤寡老人要這麼多錢有何用推辭不受,段姓夫婦只能站在門口送別,老人剛踏上小木橋,橋板斷了,老人也跌入了西湖。夫婦倆急忙跑去相救,只見老人忽然立於湖上,如履平地,微笑的向他倆告別。
段姓夫婦,這才知道,這位老人不是凡人,想起了老人說的話,使用那筆錢建起了一座青石橋。後來父老鄉親為了懷念段家做的善事,便叫它段橋,因斷與段同音,後來又稱為斷橋。
斷橋殘雪
西湖
西湖
斷橋附近有一家漢服店,裡面有一套格外吸引了我的注意,不是因為它很美,而是因為它是一件格格和阿媽穿的那種古裝,我尋思著我來的不是大明湖吧。現在的商家懂點歷史神話傳說也不會這樣,裡面居然連許仙和白娘子的那一套都沒有,哎,有點失望。
斷橋走過後,便是一大段湖堤,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湖堤盡頭是一處涼亭,涼亭上有一人正在吹簫,簫聲瀰漫著湖堤,伴隨著湖風,讓人心情舒暢。
西湖一半都還沒走完,夜色已經漸濃,夕陽踏上了下班的末班車,我倆也坐上了去宋城的末班車。想去看宋城千古情也是臨時起意,為什麼呢?我發現杭州的公車都貼著宋城千古情的宣傳海報,能夠讓一座城市替你宣傳的,絕對差不了。
西湖
西湖
到了宋城後,裡面既可以娛樂,又能夠帶你了解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宋城千古情更是一場一生必看的演出,世界三大名秀之一誠不欺我。它運用了很多光效、音效來刺激你的五官,可能你get不到這個點,但它總能在一個方面打動你,運用演藝秀的方式向我們訴說杭州的千年故事。在演出前四處逛了逛,很多活動正在進行,彷彿身處南宋臨安城。
杭州宋城
杭州宋城
杭州宋城
終於到了千古情演繹時刻,這可能也是我迄今為止看過的最好看的演出。
杭州宋城
杭州宋城
杭州宋城
您的瀏覽器暫不支援播放,我們將盡快解決,建議使用Chrome或FireFox瀏覽器查看
錢塘江
看完演出,又在宋城裡面逛了會,發現公車已經停了,無奈,只好搭計程車,來接我們的是一個小哥哥,很快就聊起來了,聽著小哥訴說著杭州的人文歷史以及他的杭漂故事,很快就到了飯店。
第二天,我們早早起了床去靈隱寺燒香拜佛,靈隱寺具有1700年的歷史,為我國十大名剎之一,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所建。現在我們最熟悉的有關靈隱寺的故事就是濟公,裡面也的確存在著濟公殿,詳細的記載著濟公的生平。濟公原名李修緣,法號道濟。因平生才華洋溢,樂善好施,深知民間疾苦懲處為富不仁之人,深受百姓愛戴尊為濟公。濟公一生依然飄逸,喜好雲遊,出行四方,他常衣衫襤褸,寢食不定,不受戒律拘束,又被世人稱為濟癲。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每到一座寺廟,我都懷著虔誠的信仰祈福。
靈隱寺
靈隱寺
靈隱寺
靈隱寺
靈隱寺
靈隱寺
靈隱寺
每一座城市,吸引我的不只美景還有美食,杭幫菜講究鹹,糖醋為重要做法,清、鮮、脆、嫩為其重要口味,因為我是湖南人,所以我感覺比湘菜是清淡了點,但還是不錯的。東坡肉肥而不膩,入口即化,每一樣食材都保留了它的鮮味,糖醋做法又使得食物色澤鮮豔,可謂是色香味俱全。
我要找一元人民幣的背景圖,下午又將西湖的另一半給騎行完了,人民幣風景果然不錯。自此只剩下50元,10元,5元背景還沒去過了,希望在以後能夠去到。三潭印月中三座石塔,相傳為蘇東坡在杭遊西湖時所建。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體上排列著五個圓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白紙,塔中點燃燈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現許多月亮,真月亮和假月亮真假難辨,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
今天比昨天多了手搖船,湖上一片船隻劃行,映襯著晚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隨手一拍,便是一幅山水畫。
西湖
西湖
西湖
西湖
西湖
西湖
西湖
西湖
西湖
雷峰塔由於去太晚了,沒能進入,也給我下一次再來杭州一個理由,遺憾和驚喜構成了我們的生活。
你以為杭州人多錯雜,你可知道,多少年前,它叫臨安。南宋的詩篇在流傳。
再見,杭州。下一站,蘇州。
憶姑蘇
初到蘇州,第一印像是老舊,但正是因為它的老舊,才能讓我們靜靜的去品憶它。
說它老舊是不對的,它只是保留了它原有的滋味。舊城區裡,商店排列在道路兩旁,人們悠閒地打著麻將喝著茶,這就是老城風味,少去了現代化都市的吵雜。
拙政園就靜臥在這座姑蘇老城裡,它就猶如一個嬌羞女子一樣,展現了江南的美。
拙政園
拙政園特別大,我整整花了很久才轉完。裡面隱藏著江南之美,像江南女子一樣嬌小玲瓏,假山、蓮池、亭子錯落有致,緊緻卻又不繁冗餘,人身處其中會感到無比的自在。去的當天人比較多,有點影響觀感。我想著曾經擁有它的主人,一個人默默地走在這個大園林裡,離開了園外的嘈雜,一個人拿本書坐在亭子裡,一讀就是一上午,多好,這樣的生活。
拙政園
拙政園
拙政園
拙政園
拙政園
拙政園
行人中紛紛攘攘,我看見了一對外國家庭,打著和他女兒合影的藉口上去閒聊了起來。我用英文問了他是哪國人,「加拿大人」然後我又問了你覺得拙政園怎麼樣,他回答我說當時我來中國第一個到達的城市是上海,是跟著我導師來中國做一個項目,做完項目後有一段空閒時間可以停留在中國,我就隨便的去了周邊的一些城市,去過杭州義烏等等,隨著對中國文化的更深入了解,我聽人們說上有天堂,下方有蘇杭。便想著一定得去一趟蘇州,但時間比較倉促,那時沒能去成。時隔多年,由於各種原因,沒能來中國,這次帶著家人一起來。大概意思就是這樣,我和這位外國叔叔聊了許久後,互道了別。
出拙政園後,便返回旅館休息了一下。到了晚上,夜色降臨,空氣中的燥熱也淡了下來,街上變得熱鬧起來,到處都是行人,走在河邊,船夫搖著槳哼著崑曲,「寡人回駕馬嵬,將妃子改葬。我走進一家茶館,早聽聞蘇州評彈,坐下聽一曲,雖說有點聽不懂,但還是很值得的,演奏者向我們講述了太湖的故事,聽著琵琶聲,我的思緒飄飛去了我想像中的太湖。
平江路歷史街區
平江路歷史街區
平江路歷史街區
平江路歷史街區
平江路歷史街區
聽完評彈,天色漸晚,但街道仍熱鬧依舊。走著走著,河的對岸飄出了《南方姑娘》,南方姑娘,你是否喜歡北方人的直爽......我最喜歡的莫過於街頭藝人了,走了不久,便碰上了一位吹笛子的小哥,許多人站在一旁聆聽,笛聲蜿蜒反轉,蕩氣迴腸。雖然我不懂笛子,但音樂都有共同性,吹完兩首曲後,便停下了,我們都感到心滿意足。
來到了江南水鄉,怎能不去一座古鎮。第二天早早地坐上了去崑山的高鐵,直到中午時才抵達週莊。去民宿的路上我就看見了那慕名已久的萬三蹄,色澤紅潤,不知道口偶如何。在放完行李的下一步計畫就是去吃萬三蹄。到了民宿後,發現店裡一個人都沒有,到處尋呼也不見人,我的朋友顯然有點不耐煩了,我便叫他坐下玩會手機,我在找找看。無奈,我也沒找到,只能在這裡等一會兒了。時間一下就蹦到了12點,只見民宿阿姨從樓梯上拿著被子走下,對我們說:「不好意思,讓你們久等了。」「沒事,阿姨,我們不是很趕時間。」阿姨很熱情的幫我們拿了房卡,並送了我們兩瓶水。
太陽當空照,太熱了。我朋友說你自己先出去玩吧,我先睡會。我抵擋不住飢餓,去吃了萬三蹄,豬皮特別Q,裡面的廋肉特別的美味,里外形成了互補,肥而不膩。順著還點了一份萬三面,裡面的料加的特別足,不知道加的是豬的哪個部位的肉,感覺有點太瘦了,我沒能吃完那些肉,面湯裡還有一些河蝦,使得湯裡含著豬肉香和河鮮味,挺不錯。吃飽喝足後,我便來到了售票處,誰知道這時不能手機支付,真讓我著了難,連續問了好幾家店鋪都沒能問到現金,滿頭大汗的回到了售票處,在這等等看,誰帶了現金。運氣還不錯,等了一會兒就看到有人有多餘的現金,兌換完現金買了票就直奔鎮子裡了。
進到鎮子,雖然商業化是肯定的,但裡面的歷史我還是很感興趣的,加上此時遊客不多,意境也就來了。走在鎮上的小巷裡,一隻貓咪躺在青石磚上,我猜它夢裡一定在吃魚。聽著奶奶們的吆喝聲,行人的說笑聲,還有船夫的昆劇聲,我坐在河堤邊,就靜靜的享受著這一切。渴了就去阿婆的攤舖喝上一杯茶,點上一碟萬三糕,和阿婆聊聊天。阿婆是當地原住民,這家茶舖是她女兒和女婿開的,阿婆茶是他們當地最有名的茶,當年乾隆皇帝喝了都直呼好喝。阿婆說:他們在這裡生活的很愜意,喜歡聽遊客說他們的故事。
喝完茶和阿婆告別後,我繼續在周莊轉了一圈,晚上的周莊和白天的周莊可以說是兩種美,晚上遊客變多了,遊船也變多了,整個鎮子變得熱鬧了起來。但我更喜歡安靜的古鎮,不知道為什麼,要是再來一場小雨會更好。
週莊
週莊
週莊
週莊
週莊
週莊
週莊
週莊
週莊
最後一天
最後一天,基本上一天都在坐車。早上起了個大早和民宿阿姨道了別坐上去上海的高鐵,然後就一直等著上海回家的列車,就這樣東行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