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下旬的一段時間,心事煩雜,情緒低落。忽一天突發奇想,何不在九月找機會去趟杭州?時間地點都適合,一來捋捋思緒,二來逛逛寺廟,三來看看朋友,四來散散心情,可謂一舉四得。於是立刻開始行動,一天之內訂好了飯店,做好了行程規劃,只翹盼著出發日子的到來。
18號下午三點過一點,我和老公就到達了西湖邊的玉榕西廬度假酒店。平日的西湖景區環境清幽,遊客稀少,我們在飯店對面的農家飯店吃了頓簡單的午餐兼晚飯,然後就步行前往豚路而去。
豚路上自下而上有三個寺廟,分別是法鏡寺、法淨寺、法喜寺。因去的時間已晚,不想打擾素喜清靜的僧人,我們只在寺廟外面看了看,沒有進到裡面。回程我們走了另一條路,緊鄰著名的靈隱寺景區,但我們不想去看熱鬧的靈隱寺,寧願兩個人走那條幽靜的豚路佛緣步行街,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說話,或只是靜默地走著,看滿山滿坡的綠色,聽路邊潺潺的流水聲,歲月靜好,如此足矣!
隔天早上五點半就醒了,此時武漢的天空可能才剛剛泛白,杭州這裡卻已是明亮的早晨了。難得住在風景優美的西湖邊,六十歲的周潤發都來晨跑,我們又豈能錯過?洗漱完後,我和老公就出發了,我們沿著龍井路一直跑到楊公堤,過了空軍療養院後,又跑了一段才折返,回程拐錯了一個岔路口,跑到了浙江省旅集團,猛然發現方向有點不對,再一導航,折回沒幾分鐘就到了飯店。內西湖的岔路很多,就是本地人開車,稍不留神也會走岔。
吃完早餐不久,老公在杭州的大學同學來了,他說帶我們先去看看南宋皇帝的「八卦田」。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地方,離我們住的飯店不遠,旁邊還有「南宋瓷器博物館」。慢慢走完了鄉土風味的“八卦田”,我們就去了瓷器博物館。裡面剛好有武漢博物館和杭州博物館聯合展出的玉器展,我先看了玉器展,接著又參觀了瓷器博物館。很遺憾,由於文革時期破舊的運動(偷聽旁邊團隊講解員的話),展出的好多瓷器都殘缺不全,轉了一圈,也沒發現哪個是“鎮館之寶”,與湖北省博物館的瓷器相比,還是差了不少檔次(再次為自己是湖北人而驕傲,哈哈!)。
中午,老公的同學請我們去附近山上四眼井巷有名的「馬燈部落」吃飯。依山而建的「部落」裝潢別緻,入眼處處都是風景,坐在如此優美的環境中享受美食,不得不承認杭州人真是會過生活,簡單精緻、樸素清新,難怪上海人要把杭州當作自家的「後花園」呢!
吃完飯,老公同學又開車把我們送到錢塘江邊的「九溪煙樹」公車站,從這裡我們開始徒步,由南向北穿越著名的「九溪十八澗」景區。聽名字就知道這裡的溪水和山澗是很多的,這裡也是龍井茶的一級保護區。沿路滿目蒼翠,幽靜無比,溪水淙淙流,茶園滿山坡,拍婚紗照的人也不少,看來我們的選擇沒錯。六公里長的路程,不到兩個小時,我們很輕鬆地就走完了。
搭公車回到飯店,時間尚早,我們就坐在房間外面的走廊上歇息。走廊和院子裡設置了好些桌椅,我起先不明白怎麼設這麼多桌椅在外面,現在終於恍然大悟。飯店設計別緻又古樸,兩層古色古香的木頭老建築,圍成一個小小的四合院,院子中間有一顆枝葉茂盛的銀杏樹。秋日午後柔弱的陽光,斜斜地照進院子裡,讓人頓生慵懶,只想坐下來,享受這一刻的寧靜。
這裡住了好些外國人,有的人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就那麼一個人靜靜地坐著,或者喝點什麼,或者看看手機,或者三兩人低聲細語,我也有幸成了其中一員。這一天步行超過了三萬步,晚上九點早早就睡了。第三天早上照例五點多醒來,不想打擾還在酣睡中的老公,起來洗漱完後,我一個人沿著酒店後面的小路慢慢散步。
入住的飯店一帶叫茅家埠,屬於內西湖,緊鄰遊客如織的外西湖,行人稀少,格外靜謐。清晨的陽光明朗柔和,微風吹過,送來陣陣湖邊各種野生植物的清香。我順著湖邊的木棧道逶迤前行,一個人靜靜感受這秋日的清麗,心情無比地輕鬆愉悅。
吃完早餐後,我們搭公車去靈隱寺和老公的同學會合。今天的行程主要是爬北高峰,然後去上豚的法喜寺吃齋飯。北高峰是西湖邊最高的一座山,山腳下是著名的靈隱寺,北高峰因毛主席1955年登臨留下一首著名的詩而出名:三上北高峰,杭城一望空。飛鳳亭邊樹,桃花嶺上風。熱來尋扇子,冷去對佳人。一片飄鷂下,歡迎有晚鷹。只花了半個多小時,我們就上到了北高峰頂。登頂俯瞰杭州城,整個城市風光盡收眼底,一覽無遺。老公同學隨身背著茶葉和開水,準備在山頂歇息喝茶,老公看著對面山峰的一座亭子,問那是哪裡?同學說那就是美人峰,要不我們就去那邊亭子裡喝茶吧!
一路走走說說,不一會我們就走到了美人峰的亭子,同學趕緊拿出茶具泡茶。站在亭子裡遠眺杭州城,近處好大一片綠地,同學說那就是你們計劃要去的“西溪濕地”,以前是一片沼澤,裡面棲息著很多鳥類,後來政府開發濕地,改造成了景區,鳥兒就越來越少了,裡面就是划船,沒什麼歷史文化的。 「西溪濕地」是杭州的十大景點之一,是遊客來杭必打卡的地方。但我們一直不喜歡遊人多的景點,就像我們住在西湖邊,卻不去西湖的十大景點(13年曾經帶兒子和老媽步行環湖大半圈)、兩次過靈隱寺而不入一樣,遊客多的地方過於吵鬧擁擠,這點在全中國通用。
爬山、流汗後,再喝點熱茶,吹吹風,最是舒服。小憩片刻後,我們開始下山,同學常來此地,給我們推薦了徒步愛好者走出的一條近道,很快我們就下到了山腳下,到了靈隱寺景區。從這裡我們又步行半個多小時,經佛學院繞道法喜寺的背後,再下山轉到正門。
此時正是午餐時間,門票十元,進去後再花五元可吃一頓齋飯。簡單的三菜一湯,再加米飯和粥,由於爬山消耗過大,我們三個人都吃得舒服夠飽。昨晚在飯店對面的網紅餐廳,吃的杭幫菜有點甜膩,今日素食,剛好中和腸胃。
吃完齋飯,我們就開始遊覽寺廟。法喜寺是豚路上三大寺廟中最大最雄偉的一座,建築氣勢恢宏,香火旺盛。大雄寶殿裡的五百羅漢,全部砌在水泥塑成的三面牆上,從目光平齊處一直堆砌到牆頂,栩栩如生。轉完法喜寺,我們又沿著豚佛緣步行街走到靈隱寺的公車站,在此和老公的同學告別。這兩天幸得他陪同,我們得以真正體會了西湖的魅力。老公說:看來景點不能單以表面來論,我一直以為武漢的東湖大,杭州的西湖小,西湖是不能跟咱東湖比的,怎麼西湖的名氣就是比東湖大呢?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原來是文化底蘊和歷史累積不一樣。
回到飯店,休息了一會兒,我想著緊鄰飯店後門,還有一處名人故居沒看,明天早上就要離開了,何不現在就去?免得過點關門了。走到「都錦生故居」門口,門上赫然貼著施工的告示,大門虛掩著,我們推門而入,進到裡面略微轉了轉。此人乃是杭州著名的絲綢實業家,非常愛國,而且是第一個將杭州美景織入絲綢上的設計師,「都錦生」這個品牌到現在都很有名。
看完了故居,我們又過玉澗橋(幾對新人在此拍婚紗照),沿著茅家埠的木棧道前進。現在這一帶是濕地,民國以前,古代達官貴人和香客到豚寺廟上香,就必須坐船在此下,然後走上香古道去寺廟。清代中葉所建造的通利橋,二十一世紀初,已經成為重點古蹟而被保護起來了。湖裡鴛鴦成群,叫聲似鴨子,如果不是看到有警示牌提示,要遊客保護環境,不要隨意餵食鴛鴦,我們竟以為是野鴨呢!
慢慢圍著自然野趣的濕地轉了一大圈,人又精神了許多。走回飯店後面,我們就到此地的網紅第一店喝茶吃晚餐。偌大的花園,環境清幽,里西湖就在門口幾十米開外,坐在有花有水的院子裡,邊喝茶邊聊天,愜意極了,慢慢體驗生活的情趣,品嚐當地的美食,真想在此長住下去。
悠閒的三天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接下來我們要去淳安的千島湖景區。來杭州三次了,我卻第一次對它心生眷戀,好期待退休後能來此地常住。杭州不愧是十大宜居城市之一,無論人文歷史,無論山川景色,雖“小家碧玉”,卻內藏豐富,精緻典雅,很適合我們的性情。難怪我認識幾年的那個網友,走南闖北,行攝中國,從廣州到建水,最終選擇了此地長居。
千島湖,原名新安江水庫,湖區內有數千座島嶼,大小各異,星羅棋布,宛如一顆顆明珠鑲嵌在湖區幾十平方公里的水面上。中午吃完午餐後,我們搭公車到遊船碼頭,每人190元門票加船票,在湖區遊覽了四個多小時,上了兩個大島、四個小島。
登上最大的梅峰島的觀景平台,放眼望去,遠山如黛,島嶼如珠,散落在平靜的湖面上,好一幅壯觀的風景畫。我們在島上停留了一個小時,遊船一艘緊鄰一艘,擠滿了港灣。遊客多是浙江人,三五成群的年輕人不少,他們一路說說笑笑,好不熱鬧。
淳安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清嘉靖年間,海瑞曾任淳安縣知事,為官清廉,造福一方百姓。因興建水庫,原淳安縣城被淹沒在水下,海瑞祠被原樣搬遷到了附近的一座島上。導遊推薦我們上海瑞島後,一定要品嚐一下此島上的特產——孝母餅,這是生活一貫簡樸的海大人為給母親慶壽而親自創造出的一種點心。
遊覽完兩個大島,回程途中,我們又上了四個小島。這四個小島上的景點,完全是人為建造,為增加旅遊收入的,不過慢慢走走看看,倒也別有一番情趣。老公特意在泊船邊用礦泉水瓶灌了一瓶湖水,我倆都嚐了一口,確實是「農夫山泉」的品質,清涼中略帶微甜,可見水質之優良。
坐完遊船,我們回到城區,在飯店對面的一家小飯館吃晚飯,特意點了一條千島湖有名的胖頭魚。雖然湖北也有胖頭魚,但千島湖的胖頭魚還是比湖北的要好吃些,魚肉嫩滑,沒有腥味。一條四斤多重的魚,魚頭魚骨架做湯,魚身片成魚片,沸騰在火鍋裡,很誘人食慾。吃完魚後,我們又下了一點麵在湯裡,魚湯泡麵是吃魚的最後一道收尾餐。以前我們也常常這樣吃,只不過千島湖的魚麵味道更好。
饕餮了一頓,回到飯店,我洗了澡準備休息,老公又建議我們去湖邊散步。沒有了白日明亮的陽光和熙熙攘攘的人流,入夜的湖邊很是靜謐。我們沿著湖邊木棧道慢慢走著,中心廣場那邊不時傳來K歌人的歌聲,唱的都是屬於我的青春時代的歌。在這樣的地方,這樣的時刻,居然還能聽到如此有時代記憶的歌曲,也許是一種巧合,也許是一種緣分,也許更是對未來生活的一種期盼吧!
旅行的美好,不只是旅途中的優美風景,更在於旅途中遇到的人。雖一面之緣,寥寥數語,卻給人溫暖與感動,讓旅程平添樂趣,讓出行更加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