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夜宵江湖》 中國烤肉天花板「西塔老太太」 | 「經營一把手」付加俊:切肉廚師得選最。

《夜宵江湖》 中國烤肉天花板「西塔老太太」 | 「經營一把手」付加俊:切肉廚師得選最。

[ Barbecue]

吃肉肉

到了吃烤肉的季節,

我會想念西塔,

那是中國烤肉天花板

「西塔老太太」的發源地。

此時,一盤西塔烤肉與一個帥哥放在桌上讓我選,你猜猜,我會選...很多人第一次見「西塔老太太」經營一把手付加俊,腦子裡都是“帥哥”,而我的“出息”有限,腦子裡竟全是西塔的烤肉。

凡是去過西塔的,都會理解我的毛病。華燈初上,肉的油花在晚霞的雲煙中甦醒,挽起空氣中的細小火星,跳起黑燈舞。那是西塔獨特的香水,這誘惑著每一顆見肉慾動的饞心。

西塔的故事

如果我是個標題黨,那一定會寫“西塔的肉慾故事”,其實西塔發生的真實故事,不艷,但香得要命。

舊時西塔(圖片來源:網路)

「十幾年前我父親小時候那會兒,韓國人週末來西塔過的,西塔這裡吃喝玩樂都有,那裡就是韓國人聚集地,算上機票、住宿,比當地消費便宜。東北本來就是吃肉多,南方不太會去吃牛肉,北方來說牛和羊肉是最容易買到的。蛋白質禦寒。

在瀋陽城的四周各建有四座塔,每座塔的旁邊各建有一座喇嘛寺院。 「延壽寺」因為在西邊,所以也叫「西塔」。瀋陽人約定俗成的待客之道並不是南方人以為的酒桌上“走一個”,而是第一頓以及最後一頓都必須是去西塔烤肉這個由來已久的習俗。不然,依照瀋陽人的講法:「那是沒請朋友吃好。」幕後投資人張一凡笑著表態:我就是這樣被照顧著,活生生愛上烤肉的。我現在去東北也這樣對每一個外地朋友。身為杭州人,我覺得東北的烤肉文化,可比東北口音魔性多了!

西塔區與其說是朝鮮族聚集地,不如說是烤肉老饕的狂歡夜場。老東北人愛去「西塔」吃烤肉,也愛去見烤肉皇太后「西塔老太太」。她,確有其人,如今已過耬耋之年。
著名美食紀錄片《夜宵江湖》裡就有西塔老太太的故事,付加俊至今提起,還是滿眼的眷戀:“這牌子瀋陽本地人都知道,父親小時候那會兒就開始吃,吃了30多年。”

「我們大部分人不太了解朝鮮文化,西塔地區朝鮮族人很多,最早以前都是脫北者。就像那天晚上,風大雪大,有一個男的騎自行車來買了20串。老太太說,11點多了,誰吃? 他說,老太太可憐,給你買的。本脫北者生活實錄故事《nothing to envy》,才隱約猜出一些潛台詞。許多「脫北者」隱姓埋名,拼盡全力重新生活。

有句話說「中國烤肉看瀋陽,瀋陽烤肉​​看西塔」。自從去過瀋陽西塔老太太那,再聽人說起這句聽似猖狂的講法,我就只有點頭。

付加俊說:「美食紀錄片《宵夜江湖》第一集就是瀋陽,去拍的西塔老太太串店。」真正的美不會遲暮!每次想起瀋陽的“西塔”,我看人的眼神都能起美拉德反應,滋啦啦的,焦香四溢!

她叫李蓮花,朝鮮族,是西塔老太太串店的活招牌。現在,近80歲的老太太還守在瀋陽西塔的門市裡。

「老太太在西塔那個地方,她賣自己做的串,年近50歲開始做燒烤,別人夜宵攤擺到七八點收工,她的總要衝到12點。很多客人就是奔著李奶奶來的,路邊吃了幾十年。 /p>

付加俊的父母從談戀愛,到他出生,還在一直吃,如今已經變成家族文化。幾年前,他機緣巧合和西塔的創始人有了交流,討論能不能把「這個味兒「傳播出去。結果就這樣,西塔老太太就帶著火爐與香氣,穿越整個中國,到了南方,之前是上海,現在是杭州。

我此時正坐在西塔的店裡正津津有味著,毫不客氣地吃著付總烤出來的肉,咕噥著:“付總,我烤出來的不一定有你烤得好。”

「我們都是準備好的,誰烤,誰的肉好吃。」他自信說。

我後來才知道,烤肉如果是門好吃的藝術,那西塔的藝術家們已經讓食客在吃之前,預先完成了藝術品。

烤肉的秘密

“那你說說,烤肉的秘密?”

“非要逼我說的話。切肉的師傅一定要選最貴的,哈哈~”

這聽似開玩笑,其實是大實話。民間爐台有句說法:“橫切牛羊順切雞,斜切豬肉花切魚”,但這只是地板功夫。日本壽司店,其實老師傅幾十年教一個徒弟出山,最重要的是「切」功。而西班牙國寶級切肉師Florencio,每小時片火腿也要收費三萬元。

切牛肉本來就有諸多講究,譬如普通牛肉較硬的部位,為防止烹飪食用後塞牙,有經驗的廚師就要用拍肉器或者刀背把纖維拍鬆,或者用刀尖把筋切斷。直角入刀,可以讓牛肉口感變軟。

看起來完全沒技術含量的「牛排」部位,也有不少處理細節!一般我們吃牛排,用的都是肋眼肉(rib eye roll,也叫肉眼)、腰裡肌(tender loin,也叫菲力)與前腰肌肉(strip loin,也叫西冷),這三塊並列為最高級牛肉。肋眼肉在牛背肩後側,纖維細膩、肉質好,是最柔嫩的部位,我們一般吃的牛排都是這個部位。

前腰肌肉其實挨著眼肉,在牛背部中間的位置,我們一般吃到的雪花牛肉都來自這個位置,曾被英國國王授予“sir”封號,是最頂級的部位。這個地方因為脂肪豐厚,做牛排就需要更薄一些。我們運動代謝習慣與歐美不同,如果不合理配酒,過多「油脂」意味著嘴巴膩,然後腸胃不消化。

腰裡肌肉的脂肪少,但肌肉纖維也是比較細膩的,適合用來烤或炸,是日本人最喜歡的部位。腰裡肌肉裡面最粗部位切厚片之後油煎,就是法國小說家筆下的「夏多布里昂牛排」(Chateaubriand steak)。這也是亞洲美食家們親測回饋最頂級的部位。

西塔老太太極品雪花肉

每個地方的牛肉部位叫法不同,西塔老太太極品雪花肉其實指的就是「夏多布里昂牛排」的這個部位。裡面脂肪含量少,又夠柔嫩香甜,我看嫻熟的付總輕輕烤製後,馬上離火說:「快吃」。

我在日本吃“和牛”,而在韓國,韓牛是最好的選擇,到了西塔,我就吃東北本地黃牛肉。付總說,從他這麼挑剔的祖輩吃下來,發現南方普遍的水牛肉並沒有東北的黃牛肉那麼好。 「現在物流發達,第一時間採購到新鮮的瀋陽牛肉,能達到我們烤的標準。」

跟潮汕牛肉店一樣,付總說西塔烤肉店每家薪水最高的就是切肉師傅,店裡薄片牛五花、豬五花用薄片機,其他都是純手切。 「而且,就算同樣的肉我們就是比別人好,因為我們切肉工藝要更專業一些。宗旨是,同樣一塊牛肉,哪怕說大家用同一種,也要在切肉工藝上發揮最大優勢。像牛肋條,我們師傅就知道按照它特殊牛肉紋路切,保證口感上與咀嚼上都滿意。

眼花撩亂之餘,幾個特色部位的切功,我也如數家珍記下了。

秘製牛五花

「牛五花」準確地說是胸腹肉,其實是位於牛肋骨附近的腹肉,以滋味濃鬱著稱。 「牛五花」是負責呼吸運動的,纖維粗,脂肪也多,筋膜也不少。純熟的店家會逆著肉纖維,同時把筋膜去掉,把肉的部位優勢發揮到極致。

而在腹肋肉中間位於肋骨間的肉叫做“肋條”,中國人對骨間肉的香氣情有獨鍾。

秘製卷牛肋排

同理,在豬身上,西塔老太太的處理方式與牛五花基本一致,去掉了多餘筋膜,又特選出肉質「雪花」更有燒烤滿足感的那些。廚師把這處理成薄片,烤後有香脆感。這在韓國的燒肉店屬於非常受歡迎的部位,韓文稱為「갈비 galbi」。

特味豬五花

橫膈膜是最適合用來炭烤的部位,附著在腹腔內部,廚師用斜刀把結締組織輕輕打碎。橫膈膜屬於內臟的一部分,較厚的部分也能做牛排。它帶著適度的脂肪,口感軟嫩。看起來像牛五花,但與之相比,橫膈膜熱量更低。

西塔老太太重磅橫膈膜

而炭的燃燒溫度高,300℃可瞬間讓表面的蛋白質變性,從而鎖住肉內部豐富汁水。

我把老太太特色肥牛、特色肥瘦、極品雪花牛、重磅橫膈膜、澆汁橫膈膜、秘製捲牛肋排、秘製牛五花、特味豬五花、秘製豬排、嫩豆腐湯...全部都吃了一遍。畢竟北京和上海的朋友都同時告訴我,在他們那邊排不上隊。

與眾凡肉不同:爐子和蘸料

「我平常自己吃東西很清淡,吃火鍋不用沾醬。在家只會做牛排,好的牛肉兩面煎好,習慣3分或5分。我只放鹽。」

「個人口味上的問題。有些商家覺得肉原切就是最好的,但發揮肉最好的味道才是應該要做的事情。牛肉醃製就是這樣,不是掩蓋。西塔的調味料首先保留牛肉的味道,再融合牛肉,最後整體提升味道。們定位是朝鮮族烤肉,我內心覺得烤肉再大,就是烤肉,形式方式都一樣,沒有日式韓式區分,墨西哥是另一種,對我們都一樣。 、調味不一樣。

投資人張一凡說:「烤肉店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希望在杭州開,擔心南方人能不能接受。開了之後發現好吃的東西大家都認同。最主要的就是麻醬,目前接待下來南方客人都還是滿意的,對我們的口味。


付總邊紳士烤著,不緊不慢,還一邊幫我介紹醬料細節:「西塔老太太」幾乎所有的調味料和用的產品,都是西塔專屬的,包括醃肉料,蘸肉的乾碟。麻醬在東北是老牌的。

「麻醬的製作,西塔選用平輿縣的白芝麻,炒香後直接磨。那是全國都是首屈一指的產區,人少地多、陽光充裕。北方黑土得天獨厚,對白芝麻的生長很好。 ”

東北特色麻醬,是加醬油和白醋和(huo)起來,醬油提鮮,白醋能溶解凝固的白芝麻醬。香氣頓時撲鼻!

付總告訴我,醬料搭配的肉不一樣。除了麻醬還有三種醬料(圖中最右側碟子,由左至右):烤肉汁,適合搭配牛肉類;烤肉醬,適合搭配豬肉類;乾碟辣椒粉,適合各種肉類的增加口感。另外還有韓式辣醬和生蒜瓣兒,適合重口味偏好者。

「麻醬是專門配老太太系列的,烤肉醬就是萬用醬,乾調味料不是傳統的辣。辣椒不一樣,不是單純的乾辣椒,是複合的味道。」

老太太特色又肥瘦

老太太特色肥牛

「二十多年前老太太李蓮花遇到下崗潮,確實像大家傳的那樣,七十多歲了一直在烤。因為這個店一直做的是朝鮮族的烤串,上了很多辣椒,好紅,吃的時候感覺到不是那種辛辣,是香辣的口感。

西塔當地辣椒(圖片來源:網路)

我才知道,奠定老太太朝鮮族口味的基礎,是一直以來秘而不宣的辣椒配方,西塔當地辣椒品種多,微辣、特辣還有不辣的,不同香氣、味道、持久度的辣椒混合磨細,比例神秘。成品辣椒,往往香而不辣,烤炙時小撒一把,烘出糊香味,出爐前再撒一把,入嘴定論。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別之處,在泥爐。中國的朝鮮族和韓國、朝鮮的飲食習慣很接近,泥爐這些都是朝鮮飲食習慣傳播過來的。韓國最老的方式就是這樣,朝鮮族最早的一批烤肉文化,就是用的黃土泥巴做的爐子。把火的溫度鎖住。

我去過不少用土爐烹飪的國家,希臘、義大利...阿拉伯的馕也是用土爐才好吃。那種魅力在於,火塘中的食物迅速又均勻受熱,而且還完美節能!

「西塔老太太」的爐子都是訂製的,竟有空氣開關,關上的情況下,沒有空氣中的氧氣,爐內溫度下降,而一打開,爐內溫度一直保持恆溫。以前土爐是黃色的,鮮黃或暗黃,西塔老太太的爐子外邊做了烤漆。這來自傳統高於傳統,香氣、脆感、水分,肉烘烤時間,以及爐子的運作,都悄悄地改變了。 「這跟最早期的爐不一樣,有設計有智慧在裡面,肉烤出來特別好吃。」付總說。

「其實朝鮮族現在已經不像印像中那麼保守了,隨著科技發展,吸收了很多潮流的東西,希望透過微小的設計改變觀念。」

冰糖草莓(圖片來源:網路)

吃完烤肉,我愛上了西塔的御用甜點“冰糖草莓”,本身草莓肉裡面浸漬著黃桃汁。北部孩子喜歡掏罐頭,黃桃罐頭之外,草莓罐頭是第二個神。

這冰冷脆甜的味道,讓舌頭在每一片熱騰騰的烤肉之間小憩,像瀋陽西塔舊時某年深冬夜,街頭旅人裹緊大衣行色匆匆,此時,照過來一束暖紅色的光。

神 婆 問

你 喜 歡 烤 肉 嗎 ?

「飲醇酒,

炙肥牛。 ”

-漢樂府《西門行》

Food Bless You!

中國國際美食博覽會顧問

《神一樣的餐桌》製片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