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區
882年前的南宋首都、浙西門戶-山水祕境,邊城臨安
這不是沈從文筆下的湘西《邊城》,卻是南宋首都、浙西門戶“臨安”,與皖接壤的邊城。
盛夏時光,擇一處小眾、風景旖旎的山城山村,享受清涼。
駐足浙西女人河-柳溪江畔,細看靜謐的河橋古鎮
迴廊裡,依著美人靠,坐看天青色等煙雨
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石、石中皇后的國寶,原來數百年來,藏匿於這座浙西小城
蟬鳴一片,流水叮咚,夏日午後,在小城印象館、民俗館,聆聽小城故事
一步置身浙西百年老建築,在徽派建築裡,感受歲月沉澱物
昌化鎮
這不是山城重慶,卻是詩畫浙江最樸實無華的山城山鎮。 。 。
杭州城外100公里,浙夏清涼地-臨水而安,臨水而歡
昌化鎮
古人喜臨水而居,也好隨遇而安。浙夏,不妨至此,臨水而安,遇水而歡
一船兩人半船水,六里溪澗三里浪。尋覓臨安漂流界中的清涼源頭。
翻山越嶺,逐浪前行,置身於盛夏23°的山野、峽谷、竹海、溪澗,時光停轉,心緒飛揚
看慣了美容鏡,卻不知凸面鏡中的自己,原來如此可人
觀棋不語真君子,唯我只是小女子
莫干山、安吉的萬畝竹海裡,也是如此綠意蔥蘢、靜謐古樸
呼嘯的清涼,遠不如旱鴨子玩水的歡暢
砥礪前行,追風逐浪。水上碰碰船,亦是如此扣人心弦、刺激緊張
咦,臉,被蚊子咬了
從你的全世界經過,唯有我,特立獨行
浙個夏天,我就在這裡過了
說走就走,尋覓杭州城外“清涼源頭”,2日清涼遊
昌化之於臨安,地處城市腹地;一江橫亙,山城依水而建,分城南、城中、城北。最值得打卡的景點分為城南江畔柳溪江&河橋古鎮、城中國石館&南門弄、城西涼源峽漂流。行程線路安排從緩至急,先賞山水美景、探秘古鎮文化,再品舌尖上的昌化,最後烈日當空時,去23°清涼地涼源峽濕身、解暑!
D1
-杭州出發1.5h(杭瑞高速-昌化互通下)
—訪唐昌首鎮「河橋古鎮」
——探尋山水祕境「柳溪江」
——置身「暑」中綠谷後葛村
——打卡臨安漂流·清涼源頭「涼源峽」
-入住沉香主題飯店
D2
-尋找昌化印象,「南門」走街串巷
——舌尖上的昌化,來來往往餐廳
——山城昌化地標「昌化大橋」
——國寶奇遇記,國石文化城
——返回杭州
浙西邊城,柳溪江畔,唐昌首鎮-河橋古鎮
提及“邊城”,你一定會想起沈從文的《邊城》,它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而杭州市臨安區,它也是浙皖界的邊城、浙西門戶。昌化鎮群山環抱;青巒疊翠、人文統合。距杭州市105公里,距離古徽州黃山也僅134公里。浙皖文化交融之地,從圖中,也感受到粉牆瓦黛的徽派氣息。而流經昌化鎮的柳溪江,就成為古代商業發展、人口繁衍的重要之地。
這裡,因河多橋多而得名。全鎮地域面積190.8平方公里,人口1.8萬人。境內自然物產豐富,生態環境優美,擁有柳溪江漂流、瑞晶石花洞兩個國家AAAA級景區,是一方富麗奇特的寶地。走過這座橋,才是真正深入河橋古鎮古老山村,也是俯瞰遠眺柳溪江美景的必經之路。
柳溪江在河橋古鎮這,形成三溪匯集,始成柳溪,上游沙明水淨,河灘開闊,遊魚可數;下游江灣相連,青山對峙,呈浙西三峽的獨特風貌。景區內有浙西小三峽(九龍峽、相公峽、漁潭峽),景色旖旎,以前是國家級景區,如今,雖然撤級,但是美景依舊,更顯得古樸幽靜。
古人喜臨水而居,水為生命之源,同時古代交通不便利,天然的江道河網,就成為與外界連通的重要途徑。盛夏季,偶有雷陣雨,尤其江南地區黃梅雨季,時常引發山中洪流。這張圖的遠處,形成了難得一見的山洪與清溪匯流,一半混黃,一半澄清。即便是見過黃河入海、長江入海、高原冰川入雅魯藏布江匯流奇景的我,我依然覺得太美妙了,令人興奮不已。這或許是「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共鳴吧。
沿著江畔,瞭望對岸山野民居、溪水潺潺、雲霧繚繞,本已是很愜意、很舒適;如果你有時間,不妨深入老街去感受一下,唐昌首鎮的繁華。柳溪江是浙西最美麗的女人河,河邊的河橋古鎮乃浙西邊城,為柳溪江增添歷史文化的厚重感。
緊鄰主要道路,這裡是被遺忘的古鎮文化景點。唐昌首鎮,鼎盛時期,三百舟船泊古埠,舷歌對唱鬧浙西,商賈去集,青樓林立,碧波秀水之上,曾駛過胡雪巖龐大的船隊, 因而柳溪江也有著「浙西秦淮」的別稱。作為臨安唯一的古鎮旅遊項目,河橋是柳溪江不可缺少的文化圖騰,使柳溪江除了風光的美麗,更有了歷史的深遠、文化的厚重。
早就聽人提過河橋古鎮的風韻,舊時的瓦舍勾欄、老字商號,遠近的白壁灰瓦、馬頭高牆……那一座文氣漫漫的典雅古鎮,直聽得人心馳神往。浙里山水小鎮,憑藉著旖旎秀麗的山水風光,古樸依舊的老街,百餘幢清代民國時期的建築,2000年入選浙江省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另外它也是杭州打造13個「風情小鎮」之一。
婉約的柳溪江,古樸的老街,和善的小鎮居民。遠離喧囂,尚未被商業氣息侵蝕……閒步老街,或是鑽進小弄,總能與一個個歷史的印記「偶遇」。在古城樓上,有著鎮鎮之寶——唐昌大鐘,這與現在的西安鐘樓有著相似的社會、生活、習俗、軍事等角色。不過很可惜,時光流逝,大眾古鐘,被上世紀的特大洪災破壞了。
登上城樓,除了俯瞰城中景點,還能敲鐘體驗,或是極目遠眺。這兒如今是被遺忘了,遊客稀少,但是對於小眾自駕愛好者而言,臨安昌化之行,這兒確實值得一來。
古鎮中,這個屬於自費景點,門票20元,遊歷參觀約30分鐘。主要有夢春樓、河橋錢莊、相公殿展館、茶水鋪,以還原古時繁華商埠場景為主。雨天,更顯得幽靜,頗有歷史氣息。
深山藏古寺,繁華育青樓!很多人對這個展館略顯晦澀,但不可否認的是,一個時代、一個地區的經濟、文化、生活、商業發展達到一個層面的高度,勢必會早就許多產物。不能說,它推動了社會發展,但也存在著一定的歷史價值。
當然,館中比較輕簡,只一些模型、展示而已。這個建築格局倒是很漂亮。不說是青樓,倒更像茶樓、酒館。
以四合院+天井格局為主,二樓還有迴廊;天青色等煙雨,別說,這裡非常適合拍古裝寫真呢。牆上張貼著古時候那些煙雨女子介紹。
相傳,我國古代商賈胡雪巖,就曾經常引領龐大船隊,自柳溪江駛過。河橋古鎮,便成為商業繁華之地。 1200多年前,也就是唐玄宗時期的「安史之亂」時,有一戶汪姓人家為避戰亂,從安徽出發,攜老扶幼千里輾轉流落到了昌化,發現此地一片祥和之景,遂決定在此繁衍生息。這個汪姓人家,便是安徽黃山宏村汪家一脈後人。到了明嘉靖年,唐昌即(昌化縣)設四鎮,河橋因“邑水口形勝商務獨冠唐昌”被列為第一位。其間有洪、胡、潘、沈、程等姓氏從安徽、武康等地相繼遷居至此,置地造屋、建橋鋪路、繁衍子孫。一戶戶人家相繼紮根於此。
河橋古鎮,以前是皖南最大中藥材轉運碼頭和基地。很多大商人就此在這裡辦理匯兌、存款等業務。就像現在的銀行一樣。別說,逛著逛著,仔細一看,風火牆、石板路、粉牆瓦黛的,頗有徽派建築特色。如果不是景區,這兒也可以成為小眾影視基地。從錢莊出來,就是相公殿。
據史料記載,這兒還是古時候皇帝的行宮-京城以外建造的宮殿,是皇帝嬪妃離京後沿途活動停留的宅邸,是尋常百姓眼中巍峨壯觀的建築。在河橋,就有。不過沒有龐大的建築群,也很少看得出宮闕的興致,現在也無從考證。河橋老人們說,小時候時菩薩廟、古戲台,菩薩廟就是老相公殿,依山而建,廟門朝南,前後二進。如今是古鎮人文藝匯演的好處。
最具特色的應當是古戲台。由厚重的麻石條堆疊,高大結石,戲台由歇山頂建築建起穹頂,出將入相,是戲台演員進出口。戲台正對一側,則是村民聽戲落座之地。
河橋,歷史印跡斑駁。 河橋當地流傳一句俗話:「小小昌化縣,大河橋鎮。」鎮怎麼會比縣還大呢?原來古時商賈河運之繁華,小鎮已經比縣城還繁華。不過因水運而興,也因水運而衰。這些都留存在柳溪江畔、河橋古鎮之中。
翻山越嶺,到深山綠谷,尋一抹夏日清涼時光--後葛村
昌化鎮
從城南河橋古鎮,驅車至城西後葛村,途徑昌化鎮中心,約車程25分鐘。浙夏避暑地很多,足不出杭,也有「安吉、莫干山」清肺避暑之旅。臨安區榮獲2018年「中國天然氧吧」稱號,所以,空氣品質數一數二。山野資源豐富,鬧中取靜,這兒是小眾之選。
全程貼著山澗溪流逆向而行,這兒的山村景緻,一點兒也不輸河橋古鎮,加上愈來愈近的打卡地--涼源峽漂流,對於宅男宅女而言,心情依然放飛。一路上,雨後晌午,山澗可謂雲霧繚繞,加上炊煙裊裊,更顯原野氣息。小橋流水人家,不為漂流而來,那這也是盛夏避暑、自駕散心好去處。
這樣的土房子,在山中隨處可見。遠處山巒連綿起伏,竹海搖曳,近處綠意盎然的稻田,加上土黃色小房子,很有山野田間之趣。後葛村就隱匿這樣的「世外桃源」綠谷祕境。不錯吧。 “看見了,來自23°夏天的水上過山車”,對,這就是此行自駕清涼遊的目的地。如果只是來漂流,可杭州出發,經杭瑞高速1.5小時左右,到達昌化互通,再途徑昌化鎮街區,約10分鐘即可抵達景區。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盛夏不愛空調,只喜歡在「水上漂,浪裡造」的?看到這些清澈見底的溪澗水流,無水不歡的造浪達人們,一定蠢蠢欲動了。車子直接停在景區廣場停車場,景區是開放式的景區,除了漂流收取門票,其他都是不收費的。往往於自駕度假人士而言,「不收費」的景色,或許才是最美的。果不其然,旅途的驚喜, 或是夏季山村的涼意,就在這舉手投足間、目之所及處。
在家宅了一夏天,難得放飛自我。必須盡情呼吸、盡興拍照!很多人匆匆而來,只為峽谷漂流,卻忽略了這山村美。我著實感覺惋惜,不多說。村裡有什麼好玩的?
從美麗山村路過,鎖住浙一夏的田野時光!千與千尋裡的夏季山野稻田既視感,有吧? ~~蛙鳴陣陣,綠意盎然,生機無限。
即便是潺潺小溪,也不能錯過!城裡人真會玩——村民笑著說。會玩不只這些,看,路邊的凸面鏡都成自拍網紅打卡點了,還有護欄、竹林、挖土機...當然美不過三秒,山野中夏季多雷雨,才拍了幾張,說時遲那時快,雷陣雨來了,快跑丫~
久在都市中,你只為趕地鐵、高鐵跑過,你可為夏雨跑過?雨水清涼得拍打在肩膀,這樣的體驗,也是很過癮,記憶深刻。趁著下雨,到村中覓食,玩在當地,吃當季。人均也就40、50多,不貴。不過,當地人略重鹽,可能是因為經常下地,加上夏季,要補充鹽分吧。
吃完,外面雨也停了,不過沒有下雨時涼爽,遊走在村落裡。一些農家老物件,還是第一次看到。竹林小徑、稻田小埂,很古樸 。
村中有一面網紅牆,這個很多遊客都會忽略。不過觀棋不語真君子,這種話,對於調皮活潑的女人來說,不存在。
這會雲霧漸散,太陽露出來了。想著應該不會下雨了吧~克制已久的漂流慾望,蠢蠢欲動起來。
臨安漂流,清涼源頭,綠谷清爽,峽谷清涼--涼源峽
冬滑雪,夏漂流!逃離杭州都市,置身山水祕境裡,尋一絲清涼,感受愜意的夏季時光。素以詩畫山水為名的浙江,歷來山水資源富集,尤以浙西地區漂流最為密集。暢快無憂玩水,盡興呼嘯清涼。來這就對了。這裡西鄰安徽黃山、績溪,東靠杭州市區,車程僅需1.5H,就能感受「水上推背感」。
【候鳥視野,紀錄峽谷漂流美景】
其實,漂流第一視角拍影片是最刺激的,不過藏於萬畝竹海、峽谷、溪澗的涼源峽,航拍下也是很震撼。且看漂流眾生相,漂流百態。
群山環抱間,樹木蔥鬱,宛如一處綠野仙蹤;植被覆蓋率高,夏季雨量充沛,因為全年盛夏均溫幾乎保持23°;候鳥視野下,溪水清澈見底,灣道蜿蜒,猶如一條金絲帶交錯在峽谷中。風光旖旎、水質絕佳、溫度適宜,這是涼源峽成為浙西眾多漂流景區佼佼者的原因之一。
在下游,也就是景區遊客服務中心,剛來的人,興奮不已,漂流結束的人,興致未盡。就在這下游緩衝區戲水。身高不足1.2m或特殊原因無法體驗漂流的,都可以在這盡情戲水。
【高標準服務大廳,浙西漂流界中首屈一指】
景區投資了數千萬打造硬體設施,尤其是集接待、換裝、休息、娛樂、觀景、服務於一體的服務中心,功能齊全,分區合理。一樓取票,二樓換衣,下樓領取安全裝備,集合登車,出發上游起漂點。流程簡捷高效,尤其是漂完、全身浸濕的遊客,在這裡可以免費喝上熱騰騰的薑茶,驅寒保暖。二樓的山景露台非常不錯,空氣好,視野佳。
服務大廳二樓的山景露台,絕對是你坐看雲卷雲舒、坐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好地方。
這間山景浴室,也是網紅了!自然採光,還有鳥叫蟬鳴。
寄放換裝後,在一樓領取頭盔和救生衣,經由景觀走廊,集合上車!
從終點坐車接駁至上游約5分鐘的時間,全程順著溪澗逆向而上。左側能看到溪道漂流的盛況,讓躁動的心,更佳按捺不住。不過由於特殊原因,還是沒能漂成功。第二次才如願所長,不過這三天三次漂流,也是非常難忘。
【美不過3秒系列-小插曲】
第一天,亢奮過度,忽遇下雨,溪澗河道整治,沒能償願!
隔天,天空放晴,漂流開放,蓄勢待發,只欠東風!完美進行下半場,結果,清涼來的太意外,1小時濕身,實不太愜意。
第三天,拍美照吧~紀錄這一生難忘的清涼漂流之旅。在極美的灣道、在水滴石穿的岩洞、上游觀景台,留下美美的一瞬間。
【峽谷綠帶,如小九寨,又美又刺激又過癮的上游起漂點】
位於原生態峽谷,天然水源無法直接用於漂流,尤其是浙西地區每年盛夏歷經一個月的黃梅雨季,以及不定期的颱風雨期,所以水量控制很關鍵。這座5萬方超大水庫,確保了漂流的體驗與安全性。下車、登艇,拿起噴水槍,盡情與親友同事,開仗吧!景區工作人員會給予5~15分鐘不等的戲水體驗。隨後會逐一放漂。
夏季玩水,不只是孩子們的興趣點。男人的歡樂,就在於掏出水槍的一瞬間。
上游設施也齊全,有草坪小路、觀景平台,山裡溫度也更清涼一些。如果說,上游給你來了個措手不及“任浪擺佈”,那中游絕對是你叢林峽谷漂流的全新體驗。什麼叫水上碰碰車、什麼是水上推背感,還有什麼叫濕身!這驚險刺激的上半程,依然讓你驚呼狂叫啦。比水上樂園的玻璃滑道刺激吧?
全長3km,漂程1小時,總落差120米,中下游各有4處平緩區;單一落差5米以上的跳躍漂、陡降漂,一定令你清涼到窒息;無濕身,不漂流。來涼源峽,定能體驗「臨安漂流·清涼源頭」的刺激感與愉悅感。此外,1.5公尺的跳台漂、波浪漂,連續急灘漂、迴旋漂等,體驗也各不相同。女人尖叫,路人大笑。來這,要的就是咆哮的清涼,響聲迴響山澗。峽谷漂流,比較刺激,很考驗遊客的體力與控筏能力。
漂程時間在1小時,這個剛好。夏季雖然炎熱,但是長時間浸濕,對身體也不宜!加上全身緊繃,掌控皮划艇,這既是體力活,又是腦力活,耗費精力也是挺大的。不過,有緩有急,過了大半程後,整體非常適合遊樂。無論是船在水中游,人在岸上走的極致體驗,還是「行至水窮處」那種不過癮,讓你一定流連忘返。漂流達人們,更喜歡帶上運動相機來全程記錄,緊張刺激涼爽的瞬間。我最喜歡斜角坡度大的石灘灣道,加速度與水流角度的碰撞,讓你有種「任浪擺佈」的無能為力,但也恰恰是峽谷漂流最特色的體驗之處。
當然!景區美,除了美在水,也美在原生態的自然氣息。你不妨漫步在坡度不大的山谷小徑,或是小心翼翼走在石灘溪邊,亦或是村民上山的小窄木梯,等等,都也是你盛夏拍照好去處。漂流貼士:除了泳衣、手機防水袋、水勺、頭盔、救生衣,自己可以帶防曬霜等;景區也在下游終點,配備了熱騰騰的薑茶,濕身的你,別忘記喝一杯,去去寒,這一波貼心服務,必須點個讚。
景區導航:杭州市臨安浙西涼源峽漂流
自駕小秘訣:上海/杭州出發—杭瑞高速—昌化互通—途徑昌化鎮—後葛村,15分鐘抵達景區
票價:160元/人,景區交通10元
停車:景點門口免費停車,高速匝道下來約開車10分鐘。
昌化印象|昌化民俗館,藏在鎮中南門弄
入口這棟便是印象館。建築坐西朝東北,三合院式,現存第三進及左右廂房,佔地面積212平方米,建築用料粗大,門窗及牛腿雕刻精美,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臨安區在2017年9月15日,成為杭州「第十區」。歷史上,南宋朝廷,感念吳越國王錢鏐,納土歸宋對宋朝的功績和對杭州的歷史貢獻,以其故裡“臨安”為府名升杭州為“臨安府”,自此北宋汴梁,南宋臨安,在歷史上留下濃重一筆。臨安區係原臨安、於潛、昌化三縣合併,所以,昌化在歷史上的建制,也是非常大!如今這個鎮,是同等於縣的規模。那麼它的文化累積也是非常之深。
昌化印象館成為昌化最熱「網紅」景點。昌化印象館位於昌化鎮南門弄古建築群。該館由昌化鎮雙塔村一棟古民居整體遷建而成,展館共設十個介紹板塊,涉及歷史、交通、文脈、物產、產業、生活、蝶變、風采、展望、昌化大事記等內容。不過去的時候,晚了一步,算是一種遺憾。
了解一座城市,哪怕一個山城,例如昌化。那當地民俗館、博物館、地方志館,或是規劃館、展覽館,都是快速了解它的最佳去處。所以在當地有這麼一句話──【在昌化,一定要去南門弄! 】昌化鎮南門弄一直是昌化人記憶最深的地方,是不少老昌化人的「夢裡鄉愁」。今天的南門弄,以老巷為基底,以風情水街為點綴,重現古南門弄商埠古巷文化街區的舊時風貌,增添了許多新的元素和新的風景。一磚一瓦、一雕一琢,讓人彷彿觸碰到了歷史的痕跡,喚醒了童年最深的記憶。
入口後,經石階而下,這座「殘桓」老建築,頗有點像澳門大三巴牌坊,也是四周街區民營相擁。不過這樣印襯之下,更顯得歷史滄桑感。這種對稱形製的古建築佈局,很特別。經大門而入,卻是一個天井,兩側是旁門左道。那時候的房子,蓋的頗有藝術氣息呀——大魚兒說。
門前照壁上的刻字匾額已然被歲月抹去痕跡,幾乎看不清楚。但斑駁的窗格、凋謝的爬山虎、沾染時光風塵的牆壁,卻足以說明這段歷史。
南門弄,俗稱南門頭,座落在昌化古縣城的南面,自唐代建制以來,一直是昌化古縣城古巷,舊時昌化商會場所。建築群總佔地約2000平方米,保留了從清代到民國的各種建築風格,街巷曲折,整體格局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建築體系。
錯過了昌化印象館,卻驚喜得遊覽了浙西民俗文化展陳館。在這,昌化印象館,你可以了解古鎮的前世今生,在“昌化記憶”節點,感受水街的“靈動”,駐足老照片牆,觸碰時間的掠影,探幽背街深處,品味老巷的古韻芳華······
每一座繁華都市裡,總有這麼一段或一條文化老街,這是城市發展的縮影,是當地人一輩子記憶的依托。飛簷翹角的門壁,頗有徽州建築特色,但二層處的小窗格,卻彰顯了當地建築特色--防雨水。都說庭院深深幾許,你看這深牆高院裡,其實內有二三進。
來自當地藝術家、企業的木雕、木刻作品,不僅栩栩如生,更具自然魅力。
垂直而建為柱,橫跨兩壁為梁。時至今日,古建築越來越稀少,但是你在這裡,感受到的不是震撼,而是古樸的山城民居氣息。
臨安,是歷史上相關人物的故里之名,傳承近千年未曾更改。那麼它本來的寓意是什麼呢?臨水而居、隨遇而安?還是其他更有深度的解釋,我不得而知。一條200公尺長的水街穿路而過,幾條石斑魚來回遊動,為古建築群添了幾分靈氣與活力。 「民俗非遺館」、「農事陳列館」裡,上百件農事農耕物件和浙西獨具特色的非遺文化的展示,精彩紛呈,令人大開眼界。這是一個學習性、趣味性、觀賞性並存的寶地。
背街小巷亦是南門弄的一大亮點。與現代化的巷弄不同,南門弄背街小巷真正做到了「修舊如舊、建新如舊」。
離開時,這張80年代的昌化大橋照片,吸引了我。正是我們第一天進入昌化城的必經之路,它也是昌化的地標建築。圖景離實景,也僅百公尺之遠。
再遇昌化地標,時跨1個世紀的昌化大橋
以往河運是繁華這座山城的唯一通路,隨著城市發展,造橋修路,逐漸打開了城市對外之窗。大橋,是許多昌化人心中的回憶。昌化鎮鎮北面是逶迤的武隆山,南面是潺潺昌化溪;東面的秀峰塔和南面的南屏塔遙遙對峙,隔溪相望,兩塔均為宋代建築。所以這其實也是一個非常值得駐足觀看的景點。無論身處哪一岸,總有一座寶塔矗立眼前。
這裡位於濱江路,如今也是當地景觀帶。這座橋不比上世紀80年代的老橋,多了許多現代感。
山城守國寶、賞石界「皇后」--昌化雞血石‧國石城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誰都不知道,這樣寂寂無名的臨安昌化,竟然還有國寶。可是在有關資料上,都未把這一國寶,與一鎮詳細資料連結在一起。這種落差,讓人不免遺憾。在我國,賞石茶藝、文筆書畫,一直是古代文人墨客最愛的。我國有2類“四大名石”,一類是靈璧石、太湖石這種觀賞石;一種則是類似於寶石的“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而之所以不出名,是因為雞血石產量非常非常低,而且石頭非常非常精美小樣。不像太湖石這種廣泛應用於園林建設。
距離濱江路僅100公尺之遠的昌化國石城,就匯集了當代雞血石藝人、商人、雕刻大師。入口第一家,藏一樓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國特有的珍貴寶石,具有雞血般的鮮紅色彩和美玉般的天生麗質 ,歷來與珠寶翡翠同樣受人珍視,以「國寶」之譽馳名中外。清乾隆年間有書曾記載:「昌化縣產圖章石,紅點若硃砂,亦有青紫如玳瑁,良可愛玩,近則罕得矣。近代昌化雞血石,被選為國禮,贈予外賓元首。它產於昌化西北“浙西大峽谷”源頭的玉岩山。
昌化雞血石除具有紅色「雞血」以外,底色仍有黑、白、黃、綠、藍、灰、褐、紫、青等基本色,再加上濃淡深淺不一的各種色彩相互融合,渾然天成,不需人工雕琢,已構成一幅幅自然美麗的圖案,色彩絢麗,變化千萬。
這個藏一樓,樓下為展館,二樓為石刻工作間,以及貴重寶石成品的展示館。它的主要品質,一是\"雞血\",二是質地,主要看石質是否潔淨、細潤。以紅色集中、面積大、鮮豔純淨,並深透石中的為上,紅色分散,呈點塊狀,顏色發紫或發淺的為次。全紅而通靈的稱\"大紅袍\",黑白地與雞血三色者稱\"劉關張\"。
在古代,這樣的寶石,通常用於皇帝高層刻章之用。別看這普普通通的一塊,少則數千,多則數萬。
這一抹鮮紅,紅如雞血,所以得名。主要是製作印章、雕刻工藝品和原石欣賞等,也是中國「印石三寶」之一。
它有四大特性,獨有性-世界其他國家尚無發現此類礦產;奇特性-形、色即奇異,十分罕見;觀賞性-形、色、紋理及質地美麗無比;文化性-在傳統文化中有一席之地,皇帝寵愛,布衣珍惜。被譽為「中華瑰寶、石中皇后」。
我們是不期而遇,知道了這個國寶。也是機緣巧合,認識了浙江省玉石雕刻大師。在與他的談吐間,他自幼學徒,專注於此,即是愛好,也作為事業。這裡面數十尊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雞血石雕刻作品,皆出自於他手。
在浮躁的現今社會,匠心精神越來越缺乏。能數十年如一日的,對著這些石頭,在外人眼裡,那絕對是癡迷於熱愛。早前幾年,常有韓國、日本、台灣的收藏家、愛好者來此拜訪,尋訪一座心儀的時刻作品收藏。
住在當地,吃在當地-昌化清涼遊推薦
飯店位於昌化鎮中心,距離國石城、南門弄,僅2kn之遠,位於河橋古鎮、涼源峽漂流景區中心位置。飯店前身為國營八三〇〇bing工廠,以生產戰略戰備通訊器材聞名。客房包含大床,普標以及豪標,環境優雅,每個房間配備高清電視,中央空調,24小時熱水,寬頻上網。飯店內可停車。當然飯店大廳還有一處江浙滬少有的沉香展館,飯店創辦人,早年間就以沉香為事業、嗜好,所以如果有機會,你也可以參觀一下。
距離國石城一街之隔的來來去去餐廳,是鎮上特色菜口碑比較好的餐廳。服務很熱情,環境也不錯。在當地,必定首選當季美味。依山靠江,所以山珍、河鮮,自然是少不了的。自選菜式,看食材點菜,這就是當地實實在在的吃法,人均消費在60元左右,門口可停車。
浙夏清涼遊,足不出杭去臨安! 2天1晚,山水古鎮、人文歷史、峽谷漂流、當地風味,一一滿足你的小眾自駕遊的需求。南宋首都、唐昌首鎮、清涼源頭,還有更多,值得你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