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前往的是位於富陽的龍門古鎮,也稱「孫權故裡」龍門90%以上的村民是三國東吳大帝孫權家族的後裔,
據家譜記載,從三國時孫權到民權28年(1939年),孫氏已繁衍到65世。
一:交通:
公車:從富陽城區到龍門古鎮僅20公里車程,每天有數十班中巴往返。
杭州方向:514,,安琪兒,九堡,城站有專門到富陽的車的,再轉2路或3路到西站,
再搭乘富陽至上官的車,在龍門古鎮下車即可,10分鐘一班,每天有數十班中巴往返。
車費人均5.5,半小時左右到。
二:自駕車:
杭州至富陽320國道往桐廬、建德方向,中埠大橋收費站前行100公尺下道口左
轉省道,8公里即可到達龍門古鎮。
上海方向:從上海芷江路汽車站出發,每天有4班車去富陽,3小時左右。
三:門票
門票 龍門古鎮票價是80元
龍門古鎮購票須知 ① 景區開放時間:8:00-17:00
② 兒童票:身高1.2米-1.5米購票35元,1.2米以下免票
③60歲以上老人持老證購票35元/人
④景區門票一票制,無其他景區小票
古鎮建築以兩座孫氏宗祠為中心,
共建有孫氏廳堂40多座,3座牌樓及1座古塔1座寺廟。
鎮內屋舍房廊相連,長街曲巷連貫相通,
鎮外的人進入鎮上,如入迷宮。
深長的弄巷,幽靜的庭院,構成了龍門的基本單元。
數百幢明清古建築密匝匝地樹立於古鎮,
由一條條鵝卵石鋪就的巷道串聯著,宛若迷宮。
這或許就是孫氏家族有意而為的深不可測的意境,
也把防禦意識融到了尋常的生活中。
古樸的木門
悠閒的狗狗午慵懶地小睡在門前
走在小巷中總有相似的感覺翹角屋簷、鵝暖石鋪設的村中小路
躍新橋
隨風飄蕩的旗幟
問鼎亭
龍門古鎮有不少的古建築包括祠堂、廳堂、民宅、古塔、石橋、牌樓等
歷經戰亂,保存較完成的尚有2座祠堂,
30多座廳堂,3座磚砌牌樓和1座古塔,一座寺廟。
從廳堂的建築形式看,可分為\"井\"與\"回\"字形兩種,
是廳堂四周環以本房成員住宅,再築以高牆,形成封閉式的院落。
老宅中有不少的貓咪
老宅中的門環
有一個天井
有了陽光的老宅讓人感覺到“光芒四射”
麵筋坊
麵筋是古鎮龍門特有的食品。
據傳說,是孫權出征前,其母為兒特製的美食。
孫權稱帝後,每逢佳節,必以此為上等佳餚,宴請群臣。
孫權歷代後裔繼承本家傳統配方,以手工精製成風味獨特的麵筋,流
傳至今已有一千餘年了,是高檔宴會、家宴和饋贈親友的佳品。
品種有:紅燒三鮮麵筋、麵筋豬蹄煲、麵筋老鴨煲、油炸麵筋、冷盤等。
牆面上的牆繪
講述著龍門土紙的製作過程
還有剃頭師傅的老手藝
保和堂
午後光影
古鎮上的道路用鵝暖石
「桃園結義」劉關張
古鎮綠化不錯,不少的花兒盛開著
隨著人群來到一個廳裡,
原來是販售「筆墨紙硯”
木製花窗
龍門鎮老人活動中心
古鎮內廳堂密布,巷道縱橫,牆簷相連,房廊相接,
走進古鎮令人如墜迷宮,東西莫辨,別有一番情趣,
\"大雨天串門、跑遍全村不濕鞋\"就是最生動的寫照。
還有不少的店鋪,都各有特色
古鎮的彩燈也很有特色
小溪流水潺潺流穿過古鎮
穿行在小巷中,
陽光會透過瓦礫照射下來
就有了生命力一般
小巷中安靜互通
也只有少數的遊客
中華田園犬幸福地曬太陽
有時候也會有這樣的門廊
-----老街
門頭很是氣派
老屋已經空下來
破敗得厲害
垃圾桶用木桶
子孫廳
只剩下這樣的門廳
能感覺到廳廊的寬敞
也會有石頭來修外牆
絲瓜藤爬滿,
讓破敗中還能有所勃勃生氣
人去樓空
百步廳
百步廳還能見到當年的建築風格
還能找到修建的地基時間
小院中有狗
有閒庭信步的雞
獨塚小院落
房屋中沒有什麼陳列,
只有一些舊日的農具
還有一個種植大水缸的睡蓮
素懷堂
建築內廳蠻獨特的
雕刻精美的牛腿
不用釘子,
只用卯和榫頭的木製大廳
空地上還有穀物在曬曬
枕谷亭
鬱鬱蔥蔥的大樟樹
可以到涼亭中休憩一下
太安橋
溪流所建造的橋樑
還有河埠頭
房屋也是倚靠著水而建
水質清澈
歡庭 龍門印像如今也有賓館可以入住
飛簷翹角的外觀
在巷陌中還有一些當地特產
龍門牛肉
廳堂裡也有牛肉可以嚐嚐
獨立包裝的牛肉
微信支付寶都可以支付
洪牛堂
有肉怎麼會少了酒呢?
小巷街陌中房屋看似都相似
確是有不同之處
義門
來到了義門
附近廣場特別的空曠
彰顯出義門獨特
、
義門流芳
的歷史背景
廳堂中有一精美木刻的轎子
鳥獸花卉
人物故事
可愛的小貓咪在曬太陽
中午時分,眼睛真的只有一條小縫
義門上精美的石刻
義門
修建為明代嘉靖年間
世德堂
世德堂的門樓
裡面的又有隻小貓
蠻是警戒的眼神
石頭壘砌的外牆wei
為光滑的鵝暖石
午後古鎮一直都很恬靜
我是沒有方向感走著
穿行在巷陌中
都是連通的
也會有指示牌
小巷有寬有窄
最為空曠就是村中的池塘
村中的大樹都是種植在自家小院中
邊上為大禮堂,
平常村裡有節目都在這裡演出
藍天白雲悠悠
看似相同的民居其實也有不同
都很古樸
有些也比較氣派
小院中還有一個小院
別有洞天
小院中也是用鵝暖石鋪設
收拾得很乾淨俐落
不知不覺就走到一戶人家
小院是連通在一起的
一不小心就到別人家裡了
一詢問是也是孫家子孫
房間也挺大,磚木結構
門樓
花窗
也是一家蠻有特色的餐飲店
位置相對好,門前還有一個長廊
造型別緻的樹根
有一戶吸引我的眼球
門前的水池裡種著不少的睡蓮
呱呱冒出的是泉水
水會從這裡匯集到這裡
誠一堂遺址
歷史說明
餐飲都是富陽特色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