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週末去新安江畔的建德 看一眼千年銀杏 賞一傳誦了千年的故事 江清月近人。

週末去新安江畔的建德 看一眼千年銀杏 賞一傳誦了千年的故事 江清月近人。

錢塘江的源頭,名字叫 新安 江。

而 新安 江,古稱 浙江 。

汨汨而流的 新安 江水,從桐江、富春江,奔騰千里,最終匯成了浩浩錢塘。

在這千里長的流域上,在這千萬年的時光裡,這條 浙江 哺育了兩岸無數生靈,歷代的文人墨客也在她的身邊留下了諸多傳世絕唱。

銀杏葉落,我乘風而來,在 杭州 —千島湖— 黃山 這條黃金旅遊線的中段,錢塘上游, 新安 江畔的 建德 ,看一眼深秋。

大慈岩,銀杏葉落,天下秋

建德 有座山,名喚 大慈岩 。

論秋之風景, 建德 怕是很難找到第二個地方能和 大慈岩 媲美吧?



在 中國 古代建築史上,有一個令人驚嘆的建築奇觀—懸空寺。

古人以驚人的智慧與創造力,將一座氣宇軒昂的寺廟和棧道建立在峭壁上,一面懸空,一面嵌入峭壁。

即使在山下望去,也會覺得兩股戰戰。



即使以中華文明五千年的長度,縱橫九萬裡的廣闊,這樣的懸空寺也不多。

北方十座,南方五座,全國合計一十五,相較於全國數以萬計的廟寺觀庵而言,可謂是鳳毛麟角。


古時的能工巧匠竟可以在幾百公尺高的峭壁上建造出足以讓今人驚嘆的奇蹟,這15座懸空寺雖然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性就是「奇、懸、巧」。

走得越近,愈發震撼。

身為華東地區唯一的懸空寺, 大慈岩 懸空寺的垂直高度還要高出恆山那座懸空寺60餘公尺。

大慈岩 海拔586米,山雖不高,但鍾靈氍秀,正是應了劉禹錫的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這位仙,是一尊佛。

大慈岩 上有個笑容可掬的 彌勒 佛的雙面金身,坐立在群山之間。

但是,我說的這尊佛卻不是指眼前這佛像,而是指 大慈岩 本身。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大慈岩 主峰雄偉奇偉,外形酷似一座惟妙惟悄的天然巨佛,面容清晰,五官逼真,卻未經過任何人工雕琢。

經 中國 旅遊地學研究會鑑定, 大慈岩 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大天然立佛。


當然,我已經在山腰,整座佛是拍不出來了。

至於五官的細節,也是要離得遠才能分辨。

無妨,看看奇石嶙峋的山景也是不錯。


穿過長長的棧橋,一路往上爬,山間的樹葉還未轉黃。

而 大慈岩 裡秋天的主角,還在前方。



眼前的這條溪流是從山頂谷中的玉華湖流出。

山水相依存,或在山石間蜿蜒成溪,或在亂石中涓涓成泉,或在峭壁間飛流成瀑。

或急或緩,或明或暗,從山頂蜿蜒曲折成880餘米的長谷溪流,是 大慈岩 最秀麗的風景。


沿著峭壁上的棧道拾階而上,山間的風呼嘯而來,又呼嘯而去。

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又是一年秋風起,落葉隨風滿 江南 。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大慈岩 杏香齋裡700餘年高齡的古銀杏,又到了落葉的季節。


最美的春天在飄落的櫻花里,最美的秋天在飛舞的銀杏葉裡。

等一陣風來,金黃色的銀杏葉漫天飄零,秋無法停歇,嘆息著離別。




陽光透過枝葉的間隙灑下斑斕的光影,劃過臉頰,溫溫柔柔。


抬頭望去,半片天空都被金黃的銀杏佔滿。

銀杏樹與懸空古寺同壽,俯瞰了 建德 七百年的歲月,早已變得亭亭如蓋。

當年栽樹的僧侶怕是也想不到,如今的這棵古銀杏,能以一己之力,撐起 建德 的半個秋天吧。


拾起一片銀杏,摩挲著上面猶如歲月的脈絡,還記得你曾說過,銀杏落葉的時候,便是秋天。

風穿山過水拂面而來,在空曠的山谷間迴盪出悠長的聲音,猶如一首深遠的驪歌。

大慈岩 上不僅有懸崖棧道,還有玻璃棧道,連接飛雲閣和蓮花谷。

玻璃棧道中間設有觀景平台,可遠眺清風流雲,山間四季。

夜遊新安江,聽月亮講古老的故事

數千年來,汨汨而流的 新安 江哺育了兩岸生靈無數,也引得無數文人墨客留下了諸多動人傳說和傳世絕唱。


嚴子陵穩坐釣 魚台 靜觀山水四季,李白賦詩讚歎江水之清,但最有意境和哲思的,卻是孟浩然的《宿建德 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千百年過去了,當年那片曠野也發展成了現代城市, 新安 江兩岸夜景迷離,晚風熏人欲醉。

而當年月色裡煙霧瀰漫的那座沙洲,如今也被打造成了 新安 江月亮島。

島上最動人的風景,莫過於這場大型沉浸式實景演出《江清月近人》,讓一輪明月,來講述 建德 傳誦了千年的古詩和故事。

霧中觀清江明月,一瞬千年,回首望去,換了人間。


一境:江•逐鹿之初。

亙古年間,彼時的 建德 還是那片無邊原野。

一聲春雷乍響,萬物復甦,野鹿自由奔行在草木之間。曾經飲毛茹血的原始先民學會了生火,學會了使用工具,這片 新安 江畔的沃土,漸漸成為 建德 先民的家。



二境:清• 樂山 樂水

自古名山多隱士,而東漢嚴子陵,更是其中傳奇。

嚴光,字子陵,黃老道家學者、文學家、思想家,世稱“嚴子”,會稽 餘姚 人。

年少時便很有名望,後來遊學長安,成為漢光武帝劉秀的同學。

劉秀打敗王莽登基後,多次延聘嚴子陵入朝為官,嚴子陵辭而不受,隱姓埋名退居富春山終老。



千百年來,嚴子陵視富貴為浮雲的氣節,成為了歷代文人墨客心中的豐碑。

範仲淹在《嚴先生祠堂記》中曾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來表達敬仰。


表演中的嚴子陵著鬥笠蓑衣,獨釣江中,靜觀四季變換,星月流轉。

結尾時與白鷺的對話, 將樂 山樂水的隱士心聲,詮釋得入木三分。


三境:月•一路唐詩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唐朝以後, 新安 江至錢塘江一帶,日趨繁榮,尤其是大運河鑿通以後, 餘杭 更成為東南名郡。

而 新安 江兩岸的詩畫山水,也被錒刻進了唐詩宋詞裡。

浙江 有兩條唐詩之路,一條在浙東的曹娥江 天台 山,一條就在 新安 —錢塘。

山水田園,盡在詩中。

上一幕的嚴子陵肩桿徐行,穿過一片雲霧後就變成了盛唐的山水與田園派代表詩人孟浩然。

而另一側,詩仙李白乘風邀月,地上一頁頁詩篇掀開,空中一句句詩舞動,猶如百花齊放,步步生蓮。

背景音正是孟浩然那首《宿 建德 江》。

四境:近·風中歸來

孟浩然和李白瀟灑而行,當他們穿過一道城牆時,再出現的卻是神色倉皇的逃難者。

演出也隨之進入了第四幕。



此時兵荒馬亂,火光沖天,一派亂世景象。

一列徽商的商隊在戰火中狼狽前行,突然前方火光點亮,城牆上站立的是已行至末路的一代梟雄陳友諒。



陳友諒敗於朱元璋之手後,他和部屬的後代被明朝官府放逐到富春江邊,被規定世代只能居於船上,當時共有九個姓氏,所以被稱為“九姓漁民” 。

數百年光陰荏苒,當年叱誅風雲的豪傑,強盛一時的王朝,最終也不過歷史中的一捧塵埃。

而當年的九姓漁民,在水上世代綿延,發展出了屬於自己的文化體系,龍舟搶親、水上婚禮,還有聞名四海的五加皮藥酒,「九姓漁民」的文化傳承,也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五境:人·前世今生

無論在何地,古老的傳說故事總會 和美 好的愛情有關。

九姓漁民自然也不例外。


流轉的煙雲,浮動的月色,靜靜流淌的 新安 江水,見證了多少悲歡離合,多少喜怒哀樂。

當年明朝官府有令,九姓漁民不得進入任何公共場合,不能與岸上的人通婚,更不許入仕途。

在那封建專政的時代,在這樣的禁錮下,多少悲情,多少哀嘆,都隨著江水東流,消散。



演出中所表現的九姓漁民的愛情故事,也正是這千百年來 新安 江畔人間悲歡的一個縮影。

而令人欣慰的是,最終的結局,還是以圓滿收尾。



新安 江唯美的自然環境和源遠流長的人文歷史賦予了這場演出深厚的底蘊和內涵,在演出結束後,我望著那輪圓月,腦海裡浮現的卻是另一篇詩。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建德雷迪森,江畔山間,賞四時清音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 新安 江,源起 黃山 ,奔流入海,在 浙江 大地上勾勒出 千山 萬水,氣象萬千。

在 杭州建德 的南山路上,有一座 新安 雷迪森酒店,一面是汨汨而流的 新安 江,一面是峰巒聳翠的南山公園,水碧山青,莫過於此。



小小一桌之間,地道的 江南 風物,匯於舌尖。



奢華內斂的客房,風光無限的觀景陽台,賓至如歸的服務體驗,每個細節都沒有體現出飯店的體貼與用心。



隨處可見的內裝搭配,純木的整體構造,使房間內充斥著一種歲月沉澱的味道。

這味道,和古城與 新安 江,很搭。



山水閒庭,四時清音,夜晚在房間的陽台上望一輪秋月,已然有些許寒涼。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