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要留下一些記憶,春節安排的西安遊,機票酒店什麼的都準備好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一切計劃,而且似乎沒有好轉趨勢,到了五一,多年來第一次有5天假期的五一,疫情也緩解了不少,安排了南京,又因為單位防控要求錯失了,後就再沒有長一點的假期,直至國慶節,國內疫情形勢穩定,全國都屬低風險地區,已將近1年沒有出門的我薅了南航的白菜價航班
帶著父母來了趟杭州蘇州上海8日遊。
【行前準備】
決定好了目的地,首先就是訂飯店,我出行一般都是定連鎖飯店,價格不會太高,模式化管理,不會太好但也不會差,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國慶期間酒店雖然上漲了一些,但並不像往年成倍甚至幾倍的漲價,根據安排的行程很快鎖定了入住的酒店,宜必思杭州文三路店和漢庭蘇州山塘街店,定的家庭房,整體都不錯。
然後是定機票,最初計劃時準備去的是蘇杭,沒有上海,預算時準備定的是高鐵票,後來在南航官網上看到了8日晚上海飛貴陽的機票才280元,而且是787大型機,立刻先把回程票定下,也增加了白天的上海行程。接著就是看貴陽到杭州的機票,票價一直在波動,500多到600多又回到500多,到了中秋前一天突然降成460,這個價加上其他雜費算下來也比高鐵還便宜100多,立刻定下。
【費用一覽】
這次中秋國慶雙節遊著實薅著了一把羊毛,交通費比預計的低了三分之一。
大交通:貴陽到杭州機票(含燃油)510元每人,上海至貴陽機票(含燃油)330元每人。機場巴士總共是(60+20+25)=105元每人,三個城市之間都不遠,選擇直快列車,既可以看沿途風景,又節省開支,杭州到蘇州41.5元每人,蘇州到上海14.5元每人,總計約3000元。
小交通:都是公車地鐵,沒仔細記,但每人不會超過70元,總計以200元計。
飯店:總共在杭州住4晚,283一晚,蘇州住了3晚,223一晚,總計1800元。
門票: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60元,萬松書院10元,錢王祠15元,寒山寺20元,拙政園80元,這些都是成人票價格,爸爸已滿70歲,所以免票,媽媽65,享受半票,總計280元。要提示大家,疫情防治需要,不管是免費景區還是收費景區,都需要提前預約,提前的天數大家可以關注景區公眾號或地方政府發布的信息,盡量早點預約。
紀念品:買了幾個冰箱貼和書籤送朋友,大約花了220元。
飲食:這方面我不是很在意,基本上就是在當地的小館子隨便吃,加上去的有些景區比較遠都是帶乾糧,所以花費挺少的,總計是900不到。
全程3人8天共花費約6400元,性價比相當高。
【行程安排】
Day1,10月1日:從家到杭州,這一天幾乎整天都在路上。
訂的是南航CZ6381班機,下午2點40貴陽龍洞堡機場起飛,4點45到杭州蕭山機場,為了保險起見,買了10點半從安順到貴陽機場的大巴票,結果確實沒讓我失望,正常1個半小時就可以到的,因為假期塞車花了2個半小時,將近下午1點才到機場,不過我們行李很少,不需要托運,打印好登機牌,很快安檢就進入了候機廳。
航班一切順利,沒有延誤,準時到了蕭山機場,目前蕭山還沒有通往杭州市區的地鐵,選擇乘坐機場巴士進程,根據酒店位置,我們坐到武林門下車,20元每人,再轉公車就到了飯店,這時候已經6點多了,正好是晚餐時間,第一天出門,還沒弄清楚附近有什麼好吃的,就直接點外賣解決肚子問題了,期待明天開始的旅程。
Day2,10月2日: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良渚博物院
首先要說一下這次訂的飯店,預定時只包含一份早餐,但因為飯店餐廳還沒弄好,前台就送了每人15元的杭州特色早餐店新豐小吃的抵用券,不要說,店裡的早餐品種還挺豐富的,有小籠包、麵條、粉絲湯、餛飩、包子饅頭、麵包、牛奶酸奶豆漿等,基本上可以滿足早餐需要,而且我們一家飯量都小,點了的東西還吃不完,都帶上做乾糧了,所以在杭州吃飯花費挺少的。
良渚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對於學歷史的人來說,一點都不陌生,上世紀20年代發現,隨後經歷近百年不斷的考古發掘,將我國水稻種植的歷史推到了距今6000年左右,使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都是我國文明起源地的說法得到了考古學上的證實,遺址出土的文物,基本收藏在良渚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館,2019年良渚遺址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更是讓其聲名大振,此後建設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也在去年底試開放,作為歷史專業出生的人和考古愛好者,第一站就先安排在這裡。遺址公園門票60元,博物院不收門票,都需線上事先預約。
我們選擇先到考古遺址公園,路程比較遠,公車需要換乘一次大約1個半小時,10點左右到的景區入口(南門),在服務中心換取門票後排隊入內,可以在微信上先關注公眾號,取得遊覽路線和語音講解,進去後走100多米有觀光車售票處,20元每人,如果不是對遺址有特別的興趣需要慢慢研究,還是建議大家購買,因為真的挺大的,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不過可能是還在建造重點的原因吧,景色非常美麗,手機拍照沒用任何效果都很美,但作為考古遺址公園的話,個人認為和漢陽陵考古遺址公園相比還是差距有點大。
約4小時後從遺址公園到良渚博物院,博物院位於良渚美麗洲公園,這裡還有一個教堂美麗洲堂,兩者之間距離三四公里,搭乘公車前往,到時近下午3點,出示預約碼和健康碼後即可進入。
良渚博物院建成於上世紀90年代,主要收藏良渚遺址出土文物,這次在臨時展場展出了良渚遺址申遺的圖片介紹和資料。
因為疫情原因,我們按照在博物館等相對封閉場所參觀1小時左右的建議,比較迅速的瀏覽的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後就離開了。
照例公車回去,飯店樓下有一家快餐店,對於向來對吃的不太感興趣我們直接打包了紅燒肉、土豆絲、豆角茄子等幾個菜回房間去吃,反正我覺得味道挺不錯的,價格也不貴,杭州後面幾天都在這裡吃的快餐。
Day3,10月3日:萬松書院、錢王祠、蘇東坡紀念館、蘇堤
不到西湖,枉到杭州,不過西湖景區確實太大了,全部遊覽估計需要幾天時間才夠,於是我選擇了
幾個感興趣的景點,分了兩次去遊覽。
萬松書院,位於西湖南緣鳳凰山萬松嶺,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曾名太和書院、敷文書院,是明清時杭州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影響最廣的文人匯集之地。明代王陽明、清代齊召南等大學者曾在此講學,\"隨園詩人\"袁枚也曾在此就讀。清代康熙、乾隆兩帝南巡時,分別賜額\"浙水敷文\"、\"湖山萃秀\"。當然現在的人知道更多是從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傳說是他兩相識相愛的地方,所以踏入階梯後你會看見路邊全是相親的廣告,而且幾乎是父母代替兒女來,穿過這條暫且叫相親街的不長的路,才正式進入書院。
書院不算大,主體建築包括仰聖門、明道堂、大成殿、氍秀閣等。其中氍秀閣原為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現闢有\"梁祝書房\",展現梁祝當年刻苦攻讀、\"促膝並肩兩無猜\"的場景。明道堂為書院講堂,陳設展示中國歷代科舉文化。大成殿為祭祀孔子處,設有\"孔子行教圖\"壁畫。仔細遊覽一小時左右就夠了。
從萬松書院出來,繼續前往錢王祠,距離2公里,原計劃是公交,後來發現西湖一帶堵車很嚴重,我們選擇了步行到達。
錢王祠始建於北宋熙寧十年(西元1077年),是後人為紀念吳越國錢王功績而建造的。現在的建築為重建,僅餘八字牆是原建築。杭州市政府為挖掘杭州的歷史文化內涵,恢復歷史文化景觀,於2001年在錢王祠舊址-—西湖南線柳浪聞鶯公園重建這座古祠,並經專家設計、市民評選,最後確定了重建方案。重建工程於2002年2月動工,至2003年國慶日前夕完工落成。古祠恢復了吳越國錢氏三世五王塑像、功德崇坊,主要殿堂建築等相應景觀。重建後的錢王祠佔地11,300 平方米,建築面積4,600平方米。同時在祠內陳列錢氏相關的史蹟,並以聲、光、電的高科技手法再現「錢王修築海塘」等歷史場景,古韻濃鬱,情趣盎然。此外,古祠內也建造了古戲台,演出《錢鎧記》和一些崑曲、京劇、越劇等,讓遊客欣賞。重建的錢王祠與柳浪聞鶯公園融為一體,已成為集遊覽、觀賞、文化展示、歷史研究為一體的園林新景點。
錢王祠本身不大,一小時就可遊覽完畢
從錢王祠出來,沿著西湖邊走邊行,10月份的西湖還是一片綠意盎然,柳條垂曳,湖水碧綠,用手機拍出來竟還有些顯得泛藍,好似到了海邊一般。
繼續走到蘇堤,入口旁邊有一個蘇東坡紀念館,兩層的一棟建築,不過只有一層開了,裡面是關於蘇東坡在杭州任官以及全國其他西湖的一些圖片文字介紹,我們詳細看了一番後即出來開始不行蘇堤。
現在的蘇堤全長3.2公里,跨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座石拱橋,其實現在的蘇堤,早已不是當年東坡居士在杭州時為疏浚西湖而休的那座了,經過歷朝歷代的重修,現在的蘇堤看起來就像一條普通的道路,來的人或許多是衝著東坡的名氣來的吧
走完蘇堤,馬路對面就是岳飛廟,因為時間已晚且橫穿馬路的地方離得遠,不想在進去了。我們留下了一張照片後就搭公車回飯店了。
Day4,10月4日: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水上巴士、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江 鐵路遺址公園、河坊街
浙江省博物館現在有三個館區,一個是武林館,一個是孤山館,還有一個浙江省美術館,對美術不是很感興趣,只去了前兩個館,今天去的是武林館,搭公車約半小時就可以到達,下車步行到博物館的路上經過了京杭大運河。
武林館區的常設展覽為“越地長歌——浙江歷史文化陳列”和“錢江潮——浙江現代革命歷史陳列”,分別位於一二層,三層還山水之間——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與館藏明清山水畫、非凡的心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中國古琴、意匠生輝——浙江民間造型藝術、十里紅妝——寧紹婚俗中的紅妝家具等專題陳列,地下一層是臨時展廳,我們去的時候沒有開放。
博物館大約要參觀3小時,從博物館出來,根據之前做的攻略,步行到杭州水上巴士武林門碼頭,乘坐水上巴士1號線到拱宸橋碼頭,票價3元,我是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找找當地有沒有沿江沿河航行的水上巴士坐上一段,假日期間估計除了本地人,還有不少像我們一樣的打卡遊客。
這次我們坐的船,外觀上看還有一點仿古的味道,四十多分鐘後船到了碼頭,後面就是始建於明代的拱宸橋。
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位於運河廣場,午餐時間已過,先去餵飽肚子,準備試一下江浙一帶有名的生煎,選擇了評價不錯的咬不得高祖生煎,要了兩份蝦仁生煎和一份橄欖菜臘腸炒飯,作為各地美食接受者,什麼口味對我來說都不錯。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位於杭州拱 區運河文化廣場南側,鄰近大運河南端終點標誌-拱宸橋。建築面積一萬餘平方米,展覽面積五千餘平方米,分序廳及「大運河的開鑿與變遷」、「大運河的利用」、「運河畔的城市」、及「運河文化」四個展廳等。目前收集、展出的上千件文物和史料,充分展現了大運河在中華民族發展歷史中的地位與角色。進入博物館一樓,正中有一艘古船,右邊則是世界各地運河的介紹。
之所以今天安排的地方都是室內,是因為看了天氣預報有雨,但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出來,時間尚早,又不捨得就這樣回去,好在雨並不大,於是我們打著傘,似無目的般的走到江 鐵路遺址公園。
全長16公里多的江 鐵路是浙江歷史上的第一條鐵路,1907年建成通車,到1944年被侵華日軍拆毀,只剩下部分路基,後杭州市政府在此建設江墅鐵路遺址公園,佔地約10畝。園區內將再現鐘樓、候車室、舊火車頭和部分鐵軌等設施。
公園同時是憲法教育基地,鐘樓的四面正好是我國56、75、78、82四次修憲內容的介紹,候車室內是江 鐵路遺址陳列館,不過沒開放。
公園出來後搭公車到河坊街,每個城市都有這樣一條街,打著文化的旗號,裝飾著相近的房屋,賣著相似的商品,吸引著各地遊客必來打卡。河坊街也是這麼一個地方,除了各地都有賣的臭豆腐炸小串糖葫蘆,或許這裡不同的是有許多家賣西湖龍井的商舖。
漫無目的的隨便逛逛,就坐車回飯店了。
Day,5,10月5日:西泠印社、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白堤、杭州孔廟,杭州到蘇州
依照安排今天晚上要從杭州前往蘇州了,於是起床後我們直接退了房,吃完早餐後坐公車到了位於西湖孤山的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創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輔之、王福庵、吳隱、葉為銘等召集同人發起創建,吳昌碩為第一任社長。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國際性的研究印學、書畫的民間藝術團體,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譽。佔地7090平方米,建築面積1750平方米。印社建築亭台樓閣因山勢高低而錯落有致,一層疊一層,井然有序,主要建築有柏堂、竹閣、仰賢亭、還樸精廬等,均掛匾披聯,室外摩崖鑿石林立,名人墨跡觸目可見。 1961年,印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認定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原本想刻一方印,奈何人太多,忙著趕路放棄了。從印社出來,步行幾百公尺就到了省博孤山館區,主要是收藏歷代精品瓷器以及雷峰塔出土文物以及文瀾遺澤——文瀾閣與《四庫全書》專題陳列,建於民國時期的孤山館比新建的武林館更有歷史氣息,不過小巧許多,大約一個半小時就可參觀完畢。
博物館出來往前行走,就是白堤了,白堤全長1.2公里,是白居易任職杭州時所修,最為著名的就要數中間的斷橋了,熙熙攘攘擠滿了拍照打卡的遊人,我們當然也不能免俗。
坐在西湖邊上休閒的吃著從早餐鋪裡帶來的乾糧,遙望遠處的山,想著再多點留下屬於杭州的記憶。
走完白堤,不遠處就有公車站,還有一點時間,因為在安順文廟工作的緣故,每到一處都喜歡到當地的文廟看看,於是公車前往杭州孔廟。
杭州孔廟(又稱杭州碑林),位於西湖東南側吳山腳下。在鳳凰山山麓一帶,是宋、元、明、清四朝孔廟所在地,後毀。本世紀初,杭州市重建孔廟,重建後的杭州孔廟佔地1.32公頃,總建築面積達5581平方米,由東、西兩個既相互連貫又相對獨立的區域組成。西區為杭州孔廟的中軸線,著重展示杭州孔廟的文化精髓。東區為典型的江南園林式庭院,花香鳥語、水流潺潺,各建築如珍珠般散落其間。水庭位於整個庭院中心,石經閣、星象館、文昌閣等建築在假山池水間層次錯落,曲折綿長的迴廊將它們有機地串連在一起。近500碑石蘊含著深厚歷史積累和豐富人文內涵錯落有致地展示於亭台樓閣之中,與婉約的江南園林融為一體,其中以宋高宗的《南宋石經》、貫休的《十六羅漢像刻石》、李公鱗的《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像刻石》以及五代的《五代石刻星象圖》等最為聞名。
孔廟面積不大,約1小時可遊覽完畢,前往杭州站。
這次出行經過不斷對比,最後選擇了Z282次列車,17;04分杭州站始發,20:25分到蘇州,不過晚點了,將近九點才到蘇州站。
在蘇州訂的漢庭飯店山塘街店離火車站不遠,地鐵兩站路就到,因為位於石路步行街和山塘街附近,9點多這裡依然熱鬧。
時間已晚,我們在樓下的蘭州拉麵店買了牛肉麵,還買了鍋盔當晚餐,吃完就睡覺了,期待蘇州的二日遊。
Day,6,10月6日:寒山寺、禦窯金磚博物館、小龍坎、山塘街
早餐選擇在當地比較有名的綠揚餛飩店,要了芝麻湯圓、餛飩、燜肉麵,味道都不錯,價格也很便宜,一共只花費了27元。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代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讓寒山寺名聲在外,到蘇州的遊客,也把寒山寺作為必遊之地,我們蘇州行的第一站就選擇了這裡。
公車直達,買票後進入,寒山寺現在的建築大多為清代復建,主要有大雄寶殿、藏經樓、鐘樓、碑廊、楓江樓、霜鐘閣等。我們全家都不信佛,對於寺院,並沒有太多感受,更多的是衝著那首詩而來吧。
寒山寺出來就是楓橋景區,這裡有錯落的石板,仿古的亭台樓閣,修復的城樓,載著貨物在運河行進的貨船,賣著蘇繡的店舖等等。
下午去了離市區較遠的御窯金磚博物館,這裡是中國第一個以展示「禦窯金磚」為主題的博物館,博物館分為三層,主要收藏了明清時期的金磚藏品1439塊。
從博物館出來時間還早,準備去吃一頓“大餐”,於是去了酒店附近的小龍坎火鍋,哈哈哈。
吃完才六點多,正是夜色闌珊之際,我們步行穿過石路步行街來到七里山塘,山塘街兩邊燈光映著灰白的房子,倒影在山塘河。橋邊遊船售票處被擠得水洩不通,我們沒有去湊熱鬧,在路上走走就回酒店休息了,或許沒有這樣的人潮湧動,景色會更美好吧。
Day7,10月7日:蘇州革命博物館、蘇州文廟、拙政園、平江路歷史街區
今天的行程是這次蘇浙滬遊中不足的一天,一般我都是在景區開始預約門票時馬上預約,但到了蘇州不知是玩得太興奮還是有些疲倦了,竟然忘記預約拙政園和蘇州博物館,6號晚上想起時打開微信,蘇州博物館門票已經沒有,拙政園門票也只有下午1點以後的,一時不知道上午做什麼的我趕緊打開地圖搜索一番,最終根據興趣選擇了蘇州革命博物館和蘇州文廟。
公車到革命博物館不遠,出示健康碼和預約信息,測量體溫後就可以進入了,基本陳列《光輝的歷程——中國共產黨在蘇州》,因為在調整,只有位於負一層的第一展廳開放。
博物館出來,公車到蘇州文廟,現在的蘇州文廟只存影壁、泮池、大成殿,晴空萬裡的藍天配上綠樹掩映的建築,倒也不失風味。
蘇州文廟旁邊就是蘇州古董城,這裡與南京夫子廟、上海城隍廟並列華東三大古董城。
去拙政園的路上吃了鴨血粉絲湯,點了精品,17元一碗,裡面配料很豐富。
拙政園,中國四大名園之一,不知道是假日人太多還是本身對園林就不是興趣很大,總是覺得此次拙政園之遊與門票不匹配,沒有想在景區裡坐坐的慾望,只想快點走完出去。
拙政園出來不遠處就是平江路歷史街區,這條路還是比較長的,有不少可以品茶聽蘇州評彈的店鋪,也有紀念品、小吃可買,總體感覺不錯。
平江路出來,搭公車回飯店,明天要前往上海了。
Day8,10月8日:蘇州到上海,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南京路、外灘、浦江輪渡,回家
定了Z91次列車,7:17蘇州站出發,8:11到上海,晚點了十來分鐘,到站後乘坐地鐵直接到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不要問為什麼不是一大,因為沒預約上。
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貢獻就是決定中國共產黨加入第三國際(共產國際),決定了中國共產黨章程。
二大會址出來,在街心花園休息了一下,趁著時間在網上搜索了一下附近吃的,這家杜六房餐廳新開業的,團購有優惠,立即下單一份金湯牛肉套餐和白切雞套餐,兩份套餐加起來才50出頭。
吃完午餐前往上海博物館,因為時間有限,只著重參觀了寶歷風物—黑石號出水文物特展,其他內容只是走馬觀花。
上海博物館展廳設置依照專題,例如歷代陶瓷、歷代書法、歷代繪畫、歷代玉器、歷代印章等,我們只看了書法館以及古代青銅。
鎮館之寶大克鼎,必須多幾張照片
去南京路的路上經過人民廣場
上海南京路,廣州北京路,經過對比,個人覺得廣州北京路更好一些,個人看法哈
南京路的盡頭是外灘了,但不像武漢漢口江灘一樣可以親水,所以感覺一般般。
在外灘觀光台拍了幾張照,前往浦江輪渡東昌路渡口,乘坐東金線(東昌路—金陵東路)渡輪,在浦江上欣賞日落,照片美美的。
浦東新區,陸家嘴金融CBD,一棟比一棟還要高的大樓,我們在環球金融中心下沉式廣場裡的拉麵館吃了牛肉拉麵後就啟程前往浦東機場了。
地鐵2號線重點站直達浦東機場,跟著指示牌可以到達T2航站樓,不過浦東機場確實夠大,打印登機證和安檢都是分航空公司的,不清楚的話最好問一下機場工作人員,免得耽誤時間。
安檢很快完成,可是機場太大,到候機廳還得搭地鐵。
準備登機了,波音787大飛機,第一次體驗,座位後面有小螢幕可以看電視,不過沒什麼意思
發的小食,一個雞肉漢堡和一杯咖啡及礦泉水,就當是宵夜吧,還不錯。
晚上的航班最大的好處就是準點率比白天高很多,飛機準時降落在龍洞堡機場,我們搭乘機場巴士到貴陽站後轉火車回家。
至此,中秋國慶8天的雙節遊就順利結束了,今年年初,突入起來的疫情對國家和個人都造成了極大影響,好在我國迅速控制住了疫情形勢,才有了這次順利出遊,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今年的年休假還沒用,準備下月去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