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杜行老街,不復存矣。

杜行老街,不復存矣。

      杜行鎮,閔行區浦江鎮合併前的三鎮之一。在上海,有許多地名有行字,他們的名字其實有來歷,先聊聊合併成浦江鎮的原浦東三鎮名字的來歷。 (資料來自網路)

陳行鎮

      陳行為陳家行,並以浙商者在周浦塘塘口(陳行另一集鎮)東面所開的陳家木材行為鎮名,後來逐漸縮減為陳家行及陳行。陳行一有塘口、題橋、蘇民等集鎮,但最後還是陳行鎮勝出,成為陳行鄉鎮的中心。陳行鎮名字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相傳有一位姓陳的木材商人,在周浦塘上放木排。當木排流到陳行時,突然散了,木材四處飄散,最後由本地的村民將木材都撈了回來。最後,姓陳的商人就在該地成立了一個“陳家木行”,簡稱為“陳行”。

杜行鎮:

   杜行鎮一直到1950年才劃歸上海縣,一直是南匯縣的地盤。明永樂年間,週浦杜勉夫之子遷此,蕃衍成族,故稱杜家行。杜行鎮內還有著名的召(農)樓古鎮、以及誕生群益職校的談家港群益村等。

魯匯鎮:

   魯匯也是1950年才從南匯劃歸上海縣,明崇禎年間舉人魯道昆居此,又以地處閘港,此地河道稍折南,故名魯家匯,據說這裡曾經有蕭家店和葉家行兩個集鎮,後來合二為一成為魯匯鎮。魯匯以出產無核蜜桔、以及桃子、梨子、西瓜等水果而聞名。

         現在從地名上,也看出激烈的競爭關系,推想原來陳行、杜行、等均是一個更小的地名,但是從同類地名中,他們更加繁華,聚集的人更多,形成了頭部效應,逐漸擴張為鎮名,原來同類型(張行、閘港、車溝橋、題橋等逐漸少有人使用,最終將被廢棄。),推想後人對括號中的地名將漸漸淡出記憶了。感慨一句: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啊。

杜行3號橋上看風景

在3號橋上,向對岸吳涇方向,兩個大煙囪依舊尚存。

3號橋上向東望去,彩虹橋,小盧浦赫然在望。

沿河,河岸可稱大有改觀,但是架空線太多,影響觀感。

杜行老街消防局

現存的杜行東街

東街主街

原來曾經的農業銀行,

原來的聯慧酒店現狀

大門口,現在作為一個衛生站和老年活動中心所用,大門比之過往,小了很多。

主要建築,原一樓為酒店,二樓為住宿的地方。

原來的大廳,成了老人活動的地方。

原來飯店門口正對的菜園

東廟(杜行小學)中的古老銀杏樹

曾經的東廟,杜行小學,小學早已經遷走,而曾經的校舍,已經成為了廢墟。

這是學校大門的路

原學校大門

校舍早被拆光,一片瓦礫。

300年的銀杏樹,因為是上海市掛牌的古樹名木,縱然週邊被拆,他還能獨善其身。

被兩個方格保護。

曾經的杜行小學,廢墟一片。估計除了古樹,都會被拆光,最後併入長壽禪寺?

出校門後的另外一邊

杜行西街

杜行老街已死,曾經的街巷,只剩下一邊建築,另外一邊完全拆光,拆光的建築的後面,曾經是一條小河,記憶中的楊思橋,早已無影無踪。緲不可尋。

通往西街的路上:

剛轉彎就大吃一驚,西街一邊已經被拆光了,拆光了。

曾經的紅磚房,農業銀行

將到達西廟的轉角

西廟(杜行中學)的探訪

西廟,杜行中學原址,曾經專門拍過,進主教學樓,看看還有學校的遺存。

指示牌

大門口

曾經的電腦房,二樓最西邊的教室

教室門

二樓最東邊,曾經的辦公室,現在還遺存2010年辦公室的黑板上教師值日表

教學大樓,滿是爬山虎

想拍杜行老街,留住記憶,結果已經來遲了,只有殘存的一點。

杜行的中街、南北兩街,已經緲不可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