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雨霏霏,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不知道是不是老天故意想考驗我們對書隱樓的執念,安排瞭如此一個陰冷邋遢的雨天。但既然與郭姊姊提過了,秉持契約精神,還是去吧。其實我們並不知曉郭姐姐的年紀,只是偶然與認識她的人聊天時得知此處,對方稱她為郭姐姐,我們便跟著叫了。
書隱樓的位置可謂是黃金地段中的黃金位了,零零後的小朋友可能都還不知道上海曾有過一個南市區,連弄堂的名字都很有味道— —天燈弄。舊城廂內的房屋破的破,拆的拆,預示著書隱樓不確定的未來。
建於1763年,前身為陸氏改建明末「日涉園「的內殿春軒,藏書樓建成後邀請清乾隆進士沈初題寫」書隱樓「的匾額。書隱樓集藏書、居住功能為一體,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曾與寧波天一閣,南潯嘉業堂並稱為”明清江南三大藏書樓“。
到了清末,陸氏家族開始衰敗,書隱樓被郭萬豐船號主人購得。郭家祖上原籍福建龍溪榴山,世代從事海上貿易,後來又開設了瑞泰絲茶號、豐泰木行、長豐銀號、萬益錢莊。一時間買地置產,造園修宅,成為清代著名的船行鉅子,上海灘炙手可熱的商賈大戶。書隱樓幾易主人,最後終於又輾轉歸郭氏,然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嚴重受損。接待我們的郭姊姊便是其後裔之一,也是這座老宅的唯一守護人,其餘家庭成員如今各自分散海外各處。
(爬滿蔓藤的馬頭墻)
一直以為郭姊姊居住別處,要為我們的造訪而特地趕來開門,因此去之前心裡嘀咕會不會太麻煩人家。然而,在門口等了一會兒後,郭姊姊從裡面給我們開了門。
得知我們是本地人後她便拋開滬普,用上海話與我們聊天。說實話,郭姊姊的形象完全有別於我的想像。看來十六分之一德國血統的比重真是太微小了,小到無論是長相和身形都與我們無異。
老宅共五進,七十餘間房。一至三進為宅邸花園,有轎廳、正廳、話雨軒、十字墻、船廳、戲臺及池沼、假山、花圃等;四進為藏書樓;五進起居室為「口」字形走馬樓建築。東西向,中間為院,將西側的內宅與東側的門樓、轎廳、大廳等隔開。
我們由西門進入,留心著腳下冒出的青苔,穿過前院,所見是滿眼錯綜復雜的各種支撐和恣意生長的雜草與盤藤植物。磚雕、木雕比比皆是;門框,門楣,窗棱,桌角…… 視野所及之處無一不是精緻細膩的雕刻,可謂極盡之能事。雖知道如今老宅子破舊,卻未料已荒廢至如此境地,我們努力地從這些廢墟中尋找當年豪宅繁榮的一絲一毫。
郭姊姊很健談,總會問到來訪人來自哪裡,做何工作等等,想必也是個愛熱鬧的人。我們也許是受了這破敗宅子的影響,並不過問她太多私人問題,生怕觸及一些不愉快的往事。相反地,反而是郭姊姊自己道出一些家事,例如,她有一個自閉癥的兒子。
文革時期房屋曾被徵用改為針織廠和玩具零件廠,在如此精緻得堪稱藝術珍品的屋內設廠,無疑是對其的褻瀆,破壞程度令人痛心。開裂的墻面,破損的地面以及散落門窗都在無聲等待著它們將來的命運。所有散落的門窗購件有序或無序地堆放著,這些都是郭姐姐無法捨棄的財富,等待或許有一天能重回原處。
找不到完好的屋頂,總有或大或小的殘缺。郭姊姊說,屋外下大雨,這裡面就下小雨。不過雨點滴落在水盆中的聲音和屋簷上掛落下的雨滴聲一樣好聽。
書隱樓
穿過一扇小鐵門來到天井,跨過這道門檻,我們便從明代建築穿越到了清代。這道天井宅門上方刻有「古訓是式」的四字題額。
書隱樓
題額周圍的磚雕,人物眾多,形態生動。
書隱樓
與之相符的是正樓前東西兩側廳與廂房之間的鏤空磚雕屏風。一人餘高,東側”三星祝壽“,西側”八仙遊山“。郭姊姊反復強調了幾次這兩塊磚雕,可見一定是她的心頭所好!
(「三星祝壽「磚雕屏風)
書隱樓
(「福壽無比「邊框)
郭姊姊說,她不喜歡如今的簡約風,房子就要有雕刻。想必,在她心目中,沒有雕刻裝飾的房子是沒有靈魂的。也難怪,從小耳濡目染的她,在其建築師父親的薰陶下,鑑賞能力自然高出常人許多。她說這大概有遺傳,屋內她親自畫的水彩是最好的證明。
宅門兩側的盤藤猶如巨幅綠簾,即便在陰雨天卻還泛著光,為這座陰鬱的老宅平添不少生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該是綠肥紅瘦。
也許這裡面太久無人清理,加之最近上海的潮濕天氣,地上,墻上等等都被蒙上了一層綠盈盈。最開心的應該莫過於憋不住要出來透氣的蛙兒和啄食高處枇杷的鳥兒了。
書隱樓
「唉,我都吃不到,這枇杷很甜的!」
郭姊姊一邊說著,一邊掃著被鳥啄食過掉落到地上的枇杷,然後倒在天井一處的角落。上前一看,角落已經堆滿枇杷了。
書隱樓
書隱樓
「有時候我就吃另外一面,呵呵,我和鳥一起吃!」郭姊姊自嘲地說著。
「這是我爸種的南天竹,很難得開花的!」
郭姊姊慫恿我們給花兒拍照。其實後來了解到南天竹並沒有太難開花,應該是郭姐姐總覺得都是自家的好,就如那枇杷樹一般。
書隱樓
正對天井宅門的是客堂間,亦是郭姊姊如今居住的房間了,整座大屋七十多間房,唯有這間住人。郭姐姐打開電燈,昏黃燈光下,滿屋的物品讓我一時無法找到重點。擁擠空間內即便是身形苗條的人也要當心,怕一不小心碰落了物品。一臺老舊小電視機,一張正對電視的單人藤椅,這應該是郭姊姊無人來訪時的消遣了,據說她還會吹笛子。屋內有一張黑白遺像,像中人是她敬仰又引以為傲的父親。
書隱樓
為保護木製老宅,不生明火,郭姊姊每天去附近的速食店吃個便宜的便餐。我快速地掃視了一下屋內,似乎也沒有見到衛生間,想起剛進門時見到與整體房屋格格不入的一個簡易洗手間,顯然是後來搭建的,且與主人房間相距甚遠。
書隱樓
郭姊姊帶我們經過房間往後走,沒有燈光的照明,需要小心腳下不平的石板,所經之處皆是灰塵遍布。一個人在此生活,無心無力去捯颯如此大屋。
書隱樓
書隱樓
書隱樓
(郭姊姊舅舅兒時的玩具)
經過雕刻精美門扇之時,郭姊姊會刻意告訴你雕的是什麼,繼而告訴你之前這屋是作何用。只是我們愈見雕刻精緻之時,發出一陣感嘆之餘,也愈發覺得惋惜。
書隱樓
12公尺高的風火墻依舊高聳,亦是老宅最為宏偉的部分。
書隱樓
書隱樓的後院是比正廳更為殘破不堪的地方,幾乎散架的主體結構搖搖欲墜。二樓顯然是不能上的,那些橫七豎八用於固定的支架更顯得房屋的岌岌可危。
書隱樓
書隱樓
木製的老宅子就是有這樣的特點,人多,顯得溫馨,而一旦人去樓空,寂寥感徒然倍增,更何況還是如今的滿目蒼夷。
書隱樓
書隱樓
書隱樓
小院閑窗春色深,重簾未捲影沉沉。
書隱樓
也許前來參觀的人多了,郭姊姊也變得「職業」起來,會主動告訴你哪裡是好機位,甚至主動幫你拍照,包括這個斑駁墻上的福字。郭姊姊會讓你同這個福字合影,只是如今這福字讓人頗有感慨。
書隱樓
「前兩天有人請我去吃咖啡,咖啡有什麼好吃的啦… 我不喜歡坐在那裡,坐不住的,還不如到我這裡來喝喝茶,舒服多了,你說對伐啦? 「
時光就這樣深深淺淺,悄無聲息地溜走。如今這座老宅的靈氣正在慢慢消退,像一位遲暮老人,也不願得多說話,因為她的故事都在那一磚一瓦之間,化作蛙聲蟲鳴,化作雨滴水落,用心聆聽者自然便能聽見。 /p>
你,聽見她在講故事了麼?地址:上海市黃浦區天燈弄77號
費用:建議不少於30元(僅限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