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四月下揚州·陽春江南環太湖七地巡遊
聽聞江南,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繁花似錦;
初識江南,是悲傷逆流成河的上海三月;
印象江南,是曹家江寧織造府的青蔥歲月;
夢裡江南,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流水人家。
陽春四月,天氣已然轉暖,雖已錯過最美的煙花三月,但恰逢清明和五一之間的空檔期,正宜錯峰出行。碩士畢業,百廢待興,正值重整旗鼓,春暖花開。毫不猶豫地拿起背包,這次旅程只需一人,啟程,奔赴夢裡水鄉。
這趟旅程,其實已經策劃很久了,有很多期待需要打卡。我要尋找秦淮河畔江寧織造府舊日的繁華,細細品味那深深巷陌悠長的古鎮,漫步魔都的懷舊與摩登,看看西湖畔翠綠的柳浪,與楓橋合影留念。
4.18 南京 晴間多雲有風 23-11℃
18日的南京,清爽宜人,我還以為南方已經漸漸熱了起來。下了飛機,第一眼的江南是在機場到飯店的地鐵上,窗外永遠是波光蕩漾,滿眼都是水塘。在夫子廟下了車,飯店步行可達,南京這座城還是蠻熱鬧的,老城區附近還有些凌亂,但已處處是江南的味道了。略顯潮濕的人行道,淡綠色的紫藤樹葉散落一地,踩上去十分溫柔。不近的路,拉著行李初次感受江南也不覺很累,不知不覺地到了飯店。
還是要安麗一下這家連鎖飯店,名字叫Zhotels智尚連鎖飯店,看起來像南方很多,因為上海也住的這個。首先就要提到裝潢,很有特點,看起來很舒服,很有質感,也很時尚。配套服務很全,雖然是快捷酒店,但是高端的洗漱用具,寬敞的大堂,供人休息的沙發,報刊雜質,便捷雨傘等設施一應俱全,給人高大上的感覺,況且價格也不貴,是我在上海市中心可以訂到的為數不多的300以內的飯店。
根本沒有時間,也不需要休息,因為根本不可按捺住此刻的心情,只想衝出酒店,到秦淮河畔走走。沒錯,今天的目的地就是夫子廟地區和沿途的秦淮河了。夫子廟屬於地標性景區,是來者必去的,所以人多一些也是正常。況且之前也了解到,這裡已經很少再感受到昔日的味道了,大多數建築已經翻新,商業氣息濃重。卻也不假,剛開始的感覺是這樣的,面對滿目的人群和炙熱的陽光,匆匆打卡拍照,停停走走,並不久留。其實美好還是不難發現,烏衣巷的深處,略遠地方的秦淮河,當擺脫了熙熙攘攘的人群,重回安靜,舊日的顏色似乎還若隱若現。這是這趟行程的第一次暴走,繞著秦淮河轉了一大圈,難免也會覺得有些腿軟。就在秦淮河畔百姓人家的窗前一座,再到沿岸的小吃店品品美食,靜靜觀賞著眼前穿梭的遊船,休息休息,不知不覺夜幕就要降臨了。不建議在人流如織的北岸吃飯,那裡接待慣了旅客,食物和服務都已經變了味道。倒是河邊的這家清真「韓益興」獨具一格,人不多,卻有靠窗靠河的雅座,菜式簡單快捷,卻不乏經典而正宗的「秦淮八絕」。此時我只恨胃口太小,不能把南京美味一網打盡,醬香甜糯的小籠包、鹹鮮可口的鹽水鴨、香濃醇厚的老鴨湯再配上倆酥酥的鴨油燒餅,對我來說已經算是海量了。華燈初上,評彈響起,秦淮河彷彿變了摸樣,在夜色下靈動了起來。再次返回夫子廟,人流更大了,但夜色籠罩下的秦淮河果然更美了。靜靜地望著秦淮河水和對面的樓臺,眼前彷彿出現了,小說中曹顒和兒時少年在秦淮舫上飲酒對詩,暢想未來的情景。最後,在桃葉渡河畔找個小酒吧微停,隨便要上一杯,就在這溫暖的月光裡,結束第一日的江南旅程。
日秦淮(桃葉渡)
夜秦淮
4.19 南京 陰轉晴 20-10℃
一覺醒來,腦海中便浮現了今日略顯緊張的旅途,翻身下床,分分鐘不敢耽擱。南京除了秦淮風光,還有一種景緻也不應錯過,那就是民國歷史街區。南京,正是當年總統府的所在,周圍不乏原汁原味的民國建築。雖然總統府我並不感興趣,趁著清晨人少,只是在門口拍照打卡而已。而不遠處的1912街區,我卻要慢慢逛逛,雖然上海也有類似風格的街區,但這是初次見面,後來也發現與上海的民國建築還是味道不同的。這個街區是為了紀念1912中山大總統就任而建,保留了民國政府工作人員住宅為主的十多棟民國建築群。穿梭於紅墻包裹的一座座小別墅之中,可以感受到當年社會上層的生活圖景,偶然間感覺到一絲荒涼甚至死氣沉沉,這裡並不熱鬧,在動蕩時期,榮華富貴可能也會成為一種牢籠,大家都在為前途奔忙,為國運而緊張,生怕一夜之間從天堂到地獄。直到九點剛過,咖啡館和小商鋪紛紛開門,這裡才開始有了一些活脫的人氣。
今天的第二站就是夢寐已久的江寧織造府,雖然我也知道書中的舊時光只能存在在書中,但我還是想親自踩一踩腳下的那片泥土。這裡,曾是曹雪芹祖上宅院,曾是康熙和乾隆兩次南巡的居所,現在昔日的建築只剩了後花園的古戲臺,大部分已經變成了吳良鏞設計的江寧織造博物館。大師的設計,並無過多浮誇與創意,能夠最大程度的保持原狀並使之有所韻味就是最妙的手筆了。大多數遊客是不會把這裡面當作一站的,而我卻漫步其中,細細品味著一草一木,多麼希望能體會到一絲舊日情愫。可惜我終究不屬於這裡,難以尋味江南人的心境。雖略感失落與不捨,但也算不虛此行了。
南京1912步行街
江寧織造府(博物館)的古戲臺
4.20 新市古鎮 小雨轉多雲 25-15℃
其實昨晚就到了新市古鎮,雖然從下午就開始奔波,坐動車到杭州,再倒大巴到新市古鎮,但還是沒忍住天黑了還要出來逛逛。本想著就看看夜景,熟悉熟悉路線,第二天再逛的,可是一走卻收不住了。這裡真是太美了,寧靜的夜色,倒映在陳家潭水中的繁星,在老房子靠水一方的臺階拾階而坐,眼前的一切何嘗不是動人的江南。對岸的小飯館燈光閃爍,隨著微波蕩漾的湖水,流光溢彩的流進了大運河,也終將流進我的歲月。時光如梭,人生苦短,就在這朦朧的古鎮裡度過餘生也不失為一種釋然。
新市古鎮始建於西元308年,中國古代絲綢著名產地,居民臨河而居,傍橋而市,具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古建築水鄉格局以西河口一帶最為典型。清晨,當新市古鎮完全揭開她神秘的面紗時,我才得以仔細的端詳一番。古鎮主要就是沿河而建,河水匯聚成潭水,小橋穿水而過,兩側是窄窄的石板路,河邊全是騎樓,全是老的原本的樣子,舊舊的石庫門,水邊的河阜和斑駁的磚雕,是她美麗動人的細節。古鎮的遊客不多,商業也不發達,老人和孩童守護者他們的老房子,年輕的夫妻開起了小店,過上了幽靜的半隱居式生活。鄰里之間是熟識的,清早的一聲問候,咿咿呀呀的童聲,慢節奏的生活,一切是那麼和諧,寧靜,美好,讓所有到此的客人都放慢了腳步,舒緩了身心。和古鎮的叔叔阿姨聊聊天,探索一下古老的味道和絕技,或是用相片記錄下古鎮的風物,總之這裡太適合漫遊了。古鎮本就不大,雖然沒有逛膩,但是總是想要看看更遠的地方,正好也不缺時間,而且發現古鎮週邊還是古鎮,且更原始,更純粹。終於走累了也不要緊,先在仙潭老麵館點上一碗蝦爆鱔面,然後就往河邊一坐,靜靜享受午後慵懶的時光。蝦爆鱔麵真的太好吃了,蝦和鱔魚Q彈可口,配上鹹甜味的醬汁和細細的麵條,是我此行最佳的味道體驗了,回來之後我在京城苦苦尋此美味多時,至今沒能如願。而且它非常合北方人的胃口,因為味道很重,甚至有點鹹,我至今也想不明白,大家不是都說南方人飲食清淡嗎?晚上,還是不肯回飯店,在小茶館點一壺白茶,配上零散小食,就是為了要看一眼這每年春節晚會上都會出現的掛滿燈籠的小橋流水。
新市古鎮·陳家潭
新市古鎮的酒店不多,酒店也不多,除了仙潭老麵館這樣的小店,也難尋像樣的了。還好新市大飯店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這裡面有很大的餐廳(也就是張一品食府)和當地特色的美食,以張一品羊肉為招牌,這道菜確實不凡,有點像紅燒肉的羊肉做法,也充滿了濃濃的醬香,略帶甜口,因為這是南方的飲食習慣,我吃起來毫無違和感,並不覺甜膩。這個酒店也是相當讚的,我都不敢想這樣的小地方能有這麼出色的酒店,房間是實打實的三星級別,服務也很上乘。不只是在飯店,這兩日我早已感受到了江南人的道德素養,談吐十分和氣,會面總會報以微笑,他們熱心,溫暖,無時無刻不展現水鄉人民的獨有風韻。
4.21杭州 晴轉多雲 22-12℃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一天多的時間還是沒有逛夠這個地方。嗨!總要去下一個遠方嘛。再走一走新市的橋頭,再抬頭看一看林家鋪子的老招牌,乾脆踏上早班車,去往下一站——杭州。初到杭州,感受到的是很強烈的花園氣息,也不乏古樸與現代。之所以這是一座像花園一樣的城市,「大花園「西湖及其周圍的山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整個城市依山環湖而建,一側是綠野仙踪,茶香撲鼻的林間小屋,一側則是古色古香,繁華熱鬧的流水古道。
來到這裡當然先要去西湖打卡,雖然我並不抱太大希望。不就一個湖嗎?還能好到哪裡去?西湖挺大的,光靠腿恐怕是不行了。飯店在南宋御街,距離西湖也不近,好在那還是個共享單車氾濫的時代,騎上我的小黃車,風塵僕僕直奔柳浪聞鶯。這裡面想要去到岸邊當然還得步行,柳樹是挺多的,但是北京也有嘛,沒啥稀奇。繼續徒步往雷峰塔,蘇堤方向漫步,遠遠的望著山上的雷峰塔,並沒有想爬上去的慾望。蘇堤永遠是那麼多人,沿著長廊走了一段,被人群擠來擠去,湖水也沒啥好玩,遂返回。太子灣公園看看花、花港觀魚看看魚,弄得我還挺累。西湖邊上竹林包裹的茶室吸引了我的興致,啊,正好也累了,在靠近水邊的位置泡壺龍井茶確是不錯。這樣,我可能才算找到了西湖的正確打開方式,這裡還是適合發呆吧~這個茶室還是值得推薦的,主要是位置特好,坐在水邊正好可以看到三潭印月,茶水還是挺貴的,也沒覺得好喝,但是歇歇腳,放鬆一下還是可以感到心曠神怡的。在這里呆坐了個把小時,還是忍不住再次踏上湖濱路,畢竟,不能就這樣到此一遊吧。抓緊時間,依照攻略,拖著疲憊的身軀踏上繞西湖行駛的51路公交車,從南岸經茅家端口到北岸,打算車攬剩下的景觀。其實這一段還是不乏亮點的,茅家埠進入了西湖深處,週邊是一片綠色田園,也是西湖的茶鄉。到了北岸,岸邊出現了一排排似曾相識的別墅,像南京?像青島?還是像大連?我也說不清,總之能夠居住在面向西湖的寶地,想必房屋主人也算不虛此生了。到了湖濱公園出口我又進入人流,哎,再沿著湖畔走走吧,不要留下遺憾。時光匆匆,用一下午逛了逛西湖,徒步+騎行+公交車也算草草走完了全程了吧。整體感覺西湖就是杭州人的後花園,閑暇時間、工作之餘到這裡來修養,或是賞花品茶,或是在林間散步,亦或是燒香拜佛,也許只有走進了當地人的生活也能品味出風味。而對遊客來說,頂多就是打卡拍照,可玩性並不強。
西湖畔品茶
西子湖畔還是有不少名吃的,在酒店後身和河坊街附近的小飯館體驗了一些,總的來說徒有其名吧。西湖醋魚真的放了很多醋,吃完了胃都酸了,魚肉口感綿軟。龍井蝦仁倒是很清淡,小小的蝦仁上面撒上一點龍井而已。西湖蓴菜湯裡面有很多菜,菜是菜,湯是湯,菜口感滑的有點澀,吃不慣。對於肉食者,吃的慣的還是奔放的叫花雞,我前幾天就不斷看到街邊擺著的一坨坨的黑泥,雖然知道內容和做法,但還是一直猶豫要不要嘗試,總感覺無從下口。飯店裡有,人家又可以切好,乾脆嘗試。還是很驚艷的,雞很小只,裹泥的做法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汁原味地雞(泥)肉(土)氣息,很入味,很香。
4.22杭州/上海 多雲轉陣雨 20-15℃
直接住在了南宋禦街邊上,夜間的繁華並沒有影響到癱睡在床上的身軀。這裡路邊兩側全是飯店,都是老式的聯排樓,中間很少有縫隙,把窄窄的南宋禦街夾在其間,彷彿時代的車輪給古老的石板另闢出一條蹊徑。進入飯店,感受到了花園城市的舒適,踏出大門,便走進歷史的繁華。南宋禦街地下還保留了一段宋朝古道,蓋上了透明玻璃窗,人們散著步就可以觀賞。不過遊客很少因此駐足,吸引他們的還是古道兩側花園一般的景觀和各種新奇的店鋪。再往前走就更繁華了,因為那裡就是河坊街了,與宋朝窄窄的南宋禦街不同,這個街區是清朝產物,寬闊且平整。這裡面商業化更濃了,甚至有點嘈雜,但走入岔路,著名的中藥鋪回春堂、胡慶餘堂、保和堂和葉種德堂散落其間,看一眼斑駁的白塚和綠綠的苔蘚,還是能鬧中取靜,悠閑一番的。這個歷史文化街區雖然沒有遭受破壞,但是商業氣息實在太濃,也就沒了味道,但是在這種古色古香的環境裡採購美食和特產也無疑是舒適的體驗。
午後到了魔都上海,我不知道為什麼人們非得給起這樣一個名字,那可能不是我要的上海。這是我第一次來上海,初識上海,是小說《悲傷逆流成河》,那弄堂裡的成長故事和是非非以及悲情地收場深入心坎中。此番,我是先要看繁華地東方之珠,然後在深入老城,對舊上海一探究竟。
住的地方離人民廣場不遠,也是一家智尚連鎖,可這家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就建在上海老高層建築中,選了一間頂層靠邊的單人間,僅憑一扇小窗,卻可從高處瞥見一抹上海的心臟市井。下午的目標是外灘一帶,早就設計好了行程,打算從人民廣場啟程轉一圈,順便看看那裡有沒有炸雞賣。從網上獲悉上海不是哪個街道都讓騎自行車的,開始以為只是說說而已,然而實際情況是,在上海騎單車確有一些不便之處,就像我去廣場的途中有一個天橋怎麼也找不到自行車能過去的路,只能丟下單車,徒步前往。人民廣場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廣場,很不值得一去,更別提炸雞了。只做短暫停留,順著人流,你不會迷路。加入人群,順著那人山人海走下去,你就上了南京路步行街,走到頭就是外灘了。這條街是二十世紀上海最繁華的商業街之一,「老上海」也無非就是這裡吧。道路兩側商店林立,現代建築夾雜著歐式老樓,有精緻的路燈、花壇、電話亭。本應駐足細細觀賞,但時間有限且民國風格在南京已經領略,況且這裡的風格是宏大的,沿途大致領略一下也算足矣。就這樣,溜達到灘邊太陽已經快要下山了,江邊的建築還是類似的萬國建築,只不過和江水與路燈呼應起來顯得不再那麼單調。其實來外灘的目的不是建築本身,而是聽聞已久的外灘夜景。最佳觀賞點應該是黃浦公園靠江邊的圓形廣場,這裡是蘇州河入江口,就在外白渡橋的南邊一點,可以順便看一看外白渡橋,特別是有瓊瑤情結的小伙伴。倚在廣場邊的圍欄上,江水和對面的陸家嘴摩登世界一覽無餘。東方明珠的燈火闌珊,瓶起子的骨感造型還有金貿中心的直入雲霄,錯落有致的三座高樓相互呼應,帶領著週邊一群摩天大樓小弟,組合成了那個摩登半島。我來的時間正巧,剛好見證了黃昏下和夜空下的外灘,自然和城市光源的千變萬化,讓我領教了魔都風采,難怪那些長槍短砲在這裡廢寢忘食,沉迷光影。
外灘夜色
4.23上海/蘇州 多雲23-14℃
在外灘的夜色中匆匆收場今日的行程,熙熙攘攘的夜生活一直以來也不是我的菜。第二天清晨,就踏上了開往舊上海的列車。蹬單車蹬了好久,才轉到了思南路,途中淮海中路單車時絕對騎不過去的,這不,還被警察叔叔截獲了,“這裡不好騎單車的哦”,嚇得我掉頭就跑,於是又多繞行了幾公里。思南路相比南京的1912街區,隨同屬民國建築,但風格略有不同,這種小別墅卻與西湖北岸的別墅有幾分相似,不同的是它們依託在上海的文藝街區上,別有一番風韻罷了。思南路的盡頭離田子坊不遠了,在攻略中,這一帶的行程是絕對的重點。這裡是上海石庫門建築的改建區,既有咖啡館和潮牌服裝店,還有一大批上海土著老宅。在這裡面隨意漫步,留心觀察房頂的老虎天窗,屋頂上細細排列的紅瓦,山墻上的裂紋和綠苔,尋找老上海的平凡踪影。早晨的田子坊是寧靜的,弄堂之間,紅磚綠植,顯得格外清新,卻一時難以嗅到舊上海的氣息,可能是店鋪,也可能是工業,導致這裡並不能代表上海弄堂的精髓。踏上單車,繼續尋找老上海的蹤跡。新天地距此不遠,單車騎乘一小會就能到,不過這裡更像是紅色教育基地。臨近正午到達這裡,早已是人潮滿滿,這裡的建築比田子坊更為宏大,風格介於弄堂和民國別墅之間,彷彿不是平民百姓的居所,所以更不是我想找的舊上海。無奈時間匆匆,上海此行看來要遺憾收場了,我確信我沒有找到原汁原味的舊上海風貌,只有留給今後的深度旅程了。在新天地附近的西域風情餐廳吃頓大餐吧,以彌補旅程的遺憾。
田子坊
再次登上高鐵,不一會就從上海來到了蘇州,嗯,不如叫這座城市姑蘇更妙,瞬間具有歷史代入感有沒有!話說在江南旅行,高鐵和城際交通簡直方便的不要不要的!飯店位於山塘街的東端,是一扇門開在街頭,但深入巷中的古院落,委以「山塘客棧」的鼎鼎大名,頓時感覺B格上升,怪不得遊人經過此處都會把它當做一處景觀駐足拍照!哇,我居然住在景點裡誒!即便這樣,大好的時光也不能在大好的飯店中虛度。舊時稱七里山塘到虎丘,這是指山塘街東頭到虎丘整整七里地。嗯,也就是3.5公里嘛~雖然此時已經身心俱疲,但還是下定決心,今天下午就要從山塘到虎丘!七里山塘位於蘇州城西,東連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閶門”,西接吳中第一名勝虎丘,全長7裡,故稱。是白居易調任蘇州刺史後開鑿,有姑蘇第一名街之稱,行走途中,虎丘會三次讓你遠眺。山塘街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家家戶戶前街後河,河上小船往來如梭,街上商鋪林立。於是山塘客棧作為起點,向東小兜了一圈,隨後一路向西,過了橋,山塘街瞬間變得安靜起來,只有鱗次櫛比的老房屋錯落兩旁,時不常在路邊出現個戲臺或祠堂,伴著靜靜流淌的運河水,姑蘇城彷彿開始浮現,此時彷彿穿越了一般。弄點小吃,來杯淡茶,往岸邊的石凳上瀟灑一坐,嚮來往的遊船揮一揮手,不知船上的乘客會如何看待這個獨身一人的遊客呢~經歷了上海的熙熙攘攘,再次回歸寧靜,河水倒映著老房子,彷彿時間已靜止,我突然發現,這具有一種奇特的治癒功效,帶走的不止是旅途的疲憊,更是多年來內心的浮躁與焦慮。多想就這樣,一直走下去,走過黃昏,走到黎明,百里也不嫌長。可不知不覺,虎丘已在眼前。
山塘客棧
山塘街的一側
山塘街的另一側
適逢虎丘和寒山寺景區修繕,本來也沒有進去的打算,所以在大門口匆匆逛逛也就可以了。搭乘觀光巴士慢慢開回飯店,沿途欣賞一下蘇州的風光,去距離飯店不遠處吃了個飯,醉魚和銀魚炒蛋都是比較適口的菜,醉魚很鹹,銀魚很鮮。晚上又在飯店週邊的山塘街轉了轉,就回去休息了,這一天已經接近了我的體能極限。
4.24蘇州/週莊 多雲轉陰 23-12℃
睜眼醒來,想到今日滿滿的行程,迅速就爬起了床。退房之後,還能看到最後一絲月光,此時山塘街上靜悄悄的,只有寥寥無幾的老婦人提著菜籃採購第一批食材。今日的第一站是大名鼎鼎的拙政園,其實這裡並非是我的重點,對於蘇式園林我並不感冒,也不了解,只是來一次蘇州不逛一個園子實在說不過去。雖然是清早,但這裡早已人滿為患,但那麼貴的票價,我想我怎麼也得逛一個小時吧。這裡面走來走去,確實設計精美,一步一景,但也不覺有什麼特色,並沒感到語文課文中描述的那樣精彩,也就當個公園逛逛罷了。可能真的是不懂行,但著實走著肝顫。第二站是平江路,這又是一個水鄉街區,與山塘相比,沒有那麼原始,多了一些商業化。還好昨天已經充分領略了蘇州水鄉的風采,這裡已無需特別打卡,悠然自得的逛逛也不失是一種享受。想來其實,放下所有旅程的目的性,只帶一雙欣賞風景的眼睛,反而可能是最完美的旅行方式。如果說以上兩個景點沒有目的性的話,那今日的第三處就是純粹以打卡為目的了,也是此行開啟的原因之一。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如果說此行的目的只是源自於一首詩,你會相信嗎?當然,如果你知道了它的特別之處,可能也就不足為奇了。這首詩伴隨我長大,小時後習柳楷,這首詩不知寫過多少次,柳公權的風骨特別配這首詩的意境,挫折重重但風骨不倒,也許正是人生之道。這次,我一定要親身踏上楓橋,並不是追隨古人的步伐,尋味歷史的代入感,只是想帶著我的作品和楓橋進行一次合影,裝一個文化人,也給自己的學書之路弄個儀式。這個景區之前已經攻略過,舊時風光已經蕩然無存,今日景緻全部是人工修繕,只有那河水還在靜靜的流淌。你還別說,這人工的景緻也算是可圈可點的,逛起來挺舒適的。背對著楓橋,遠處是《夜泊楓橋》的石碑,選好角度,調好相機,匆匆展開墨跡,來張合影,此行已然無憾。三個景點逛完,時間也剛過午飯點,緊張的心情總算落地,真怕趕不上下午的最後一班大巴。現在好了,時間突然充裕了,果斷決定好吃一頓。還是在山塘邊,找到了一家哈薩克風格清真餐廳,來杯三砲臺解渴,在吃點烤雞解解饞,舒適的放慢一點節奏,靜靜的享受一會午後時光。
墨跡與原跡合照
飯後開啟逛古鎮的下一波行程,目的地是江南名鎮周莊。這邊的城際巴士也算是方便,從蘇州汽車站即可有直達周莊的車,路上時間也不長,休息的同時還可以感受下江南水鄉和莫干山附近的風景,當你轉過莫干山,看到周莊的宣傳牌樓,周莊就要到了。這次旅行,周莊放在較後的位置,是想在這裡好好休閑和休整一下。於是飯店也奢侈了一把,訂了臨河的高層,開窗就能看到古鎮的風景。到了之後,老闆又給升級成頂層最好的房間,果然站
的高看的遠,這裡還有個小露台,可以喝茶,感覺棒極了。到了周莊天色已晚,老闆出來接我,把我帶到客棧。自知到這裡一定要把節奏降下來,再加上這裡要住兩晚,於是晚上就沒打算出去,窩在露台的榻榻米上,點上一壺清酒,悠然享受繁華中的寧靜。
4.25週莊 陰轉雨22-14℃
隔天一早就出發,融入這江南小鎮。週莊是江南最早聞名於世的水鄉古鎮,被稱為“中國第一水鄉”,最早可追到春秋戰國時期。鎮上水路縱橫,明清老建築依河而建,畫家陳逸飛筆下的雙橋刻畫出小橋流水人家的溫柔。古鎮南邊的南湖開闊美麗,夜晚周莊亮了燈,又別有一番意境。這裡屬於崑山市,是崑曲的發祥地,古鎮裡又有一間免費的戲臺,唱戲的是崑曲研究院的專業演員。我是一定不會錯過這享受文化盛宴的機會的。我在這裡面足足泡了兩個小時,在咿咿呀呀的崑曲唱腔中體會江南傳統戲曲的韻味。今天唱的是名段《牡丹亭》,這是我們最熟知,最能代表崑曲風格的唱段,演員婀娜的身段和柔和的唱腔令人沉醉,曼妙的舞姿把時光帶回過去,讓人可以體味那文化盛行的舊日時光。聽罷崑曲,可以沿著戲樓轉一轉,這裡其實還是個崑曲博物館,有許多藝術品和看照片。然後,我開始了圍繞這水鎮的暴走,路過雙橋,路過搖啊搖搖到的外婆橋,路過女作家三毛走過的石板路和喝茶的茶樓,路過巨賈沈萬三的故居,各種茶樓,故居,寺廟,祠堂,點綴在這涓涓流水之間,相映成趣,相宜自得。這裡畢竟是旅遊名勝,相對新市遊客要多一些,但也多了一些煙火氣息。走累了,坐上一尾烏篷船,徜徉在流水之中,耳畔是船女哼唱的船歌,真是絕美的享受啊!
週莊古戲臺
之前的行程基本上已經對水鄉古鎮完成了打卡工作,現在這個古鎮遊人如織,不如放緩腳步,不再設定任何目標,只是全身心融入去體驗,此為正道。當你心無雜念時,再去欣賞古鎮的美,彷彿這種美就更近了一層。在小河邊的長椅上坐坐,或是倚欄而立,看著河裡的小魚如精靈一般遊動,彷彿聽到了她們的嬉笑聲。向迎面而來的背著背簍的老婆婆微微笑,向阿姨懷裡抱著的小孩子揮揮手,與賣小吃和紀念品的大叔閑談幾句,也不失為一種樂趣。在老街的茶吧坐一坐,在老房子裡吃點魚,或是甜點店裡喝杯咖啡,這時光就這樣漸漸流逝。最陶醉的還是江南水鄉的老房子,怎麼看也看不膩。木製的臨街門板,木製的二層窗欞,是那麼滄桑,又那麼樸實,無時無刻不散發著水鄉氣息。烏頂白墻,翹角屋簷,顯得那麼秀氣,那麼古樸,那樣有韻味,彷彿水墨般潑灑。那佈滿青苔的石板路,濕濕的,滑溜溜的,每一步走過的都是歷史,都是文化。登上動則千年的小橋,遠眺那一幅幅水墨畫,如夢初醒。不知不覺夜幕降臨,霓虹初上,河邊亮起了一支支紅燈籠,小鎮又變了顏色,彷彿少女換上了晚禮服。此時叫一壺甜甜的黃酒,聽一首好聽的吉他,伴著換換的流水,夜色微醺。無奈並無佳人作陪,只有這水鄉之境,若隱若現,卻不曾遠去。酒足飯飽,邁著輕飄飄的腳步,這趟旅程也到了高潮。想來,旅行是那麼神奇,總是帶給人發自內心的,簡單而充實的快樂,悠然自得的徹底的放鬆。只盼歲月靜好,永遠無恙!
金鉤客棧·臨河別院
4.26 周莊/蘇州 陰轉多雲,27-14℃
泡一杯龍井,在藤蔓搭建的頂棚花園裡坐坐,享受最後一晚古鎮時光。第二天清晨,便要再度啟程,去往下一個遠方,這個遠方也就是煙花三月下的「揚州」。從周莊去往揚州,還是要經過一些周折的,要坐大巴先到蘇州,然後再轉車到揚州,全程要耗時五六個小時。這不都到中午了,我才匆匆趕到揚州。揚州的旅行者一般會關注兩個重點,一個是瘦西湖的江南園林,一個是東關街的古鎮景觀,對於前者我不甚感興趣,就像我對西湖無感一樣,我還是逛逛古街道吧。揚州作為此行的最後一站,更多的意義是到此一遊的打卡,當然我也希望能有所意想不到的收獲。飯店就是簡約的樂途飯店,就離東關街不遠,步行即可抵達。
東關街位於揚州市中心,由一塊塊石板鋪成的主街,走在上面,不時能看到青磚灰瓦的鹽商大院,依然保持著明清時的模樣,且美食和當地特色小玩意兒集中在這裡,為揚州最具代表性的一條歷史老街。東至古運河邊,西至國慶路,全長1.1km,東端的東關古渡是唐朝時揚州最繁華的碼頭,東關古渡牌坊的西側是東門遺址,但現在看到的城門是新建的,可以免費登上眺望東關街全景,城樓裡還有介紹揚州和東關街文化歷史的展覽,城墻的門洞下則是玻璃板隔開的唐宋時期城墻遺址。在這條大街上走一遭,已很難體味舊日的繁華,這裡的建築大多是重修的,並沒有之前到過的那些古鎮的風韻。溜達溜達,登上城樓,隨意逛逛也就匆匆作罷。這裡面的清真飯店倒是不少,但是菜餚的味道一般,但是頭一次看到虔誠的穆斯林隨身攜帶毯子禮拜。暮色降臨後,還是在飯店待不住,又跑了出來,回到東關街閑逛,突然看到街邊有好多「揚州修腳」的小店,想來這裡是修腳的發源地,我也從未體驗過,不妨一試。店鋪很小,但是感覺很乾凈,舒舒服服泡個腳,與修腳師傅閑聊一會,柔和的修腳工作就完成了。今天旅程雖然不作為重點,但以修腳收尾,解了一天徒步的疲乏。
東關街·登高遠眺
4.27揚州/南京/北京 多雲轉陰 16-27℃
一早從揚州坐高鐵趕往南京,發小在南京上大學,今日將與他見面,這不,他早已在南京火車站等著我了。他說,今天將帶我品嚐金陵的美食。於是我把行李存在高鐵站,與他一起直奔老門東的美食店,其實幾天前來這邊已經基本吃遍特色小吃,今天不過是查漏補缺罷了,故覺無奇。吃罷午飯,我又約了在南京深造的大學同學,於是便三人同行,坐在秦淮河畔的茶座上,品茶閑談。三個青年就在這河畔聊理想,聊未來,聊生活,聊愛情,像極了當面曹顒的當年景。無奈時間有限,我還要趕火車回京,無奈只好匆匆作別,這暢談定格在那時,那人,那景,也為此次下江南添上了華美的一章。
踏上返京的列車,窗外略過的江南之景依然深深令我眷戀,我的心中又多了一些魂牽夢繞的地方,也許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吧。過了長江,江南之景已不在。這次獨自下江南,不僅是大病初癒後對自我的釋放,也是美好未來的開端。就讓那一幕幕水鄉盛景,那一座座老房子,和一道道珍饈,珍藏在我的記憶中吧,帶我開啟美好未來~
地京常營
附1:推薦清單
飯店:智尚飯店(人民廣場)、金鉤客棧(週莊)
美食:牛肉湯包(南京韓益興)、桂花糖芋苗、赤豆小元宵、蝦爆鱔麵(仙潭老湯麵)、叫花雞(杭州福緣居)、松子燒賣(蘇州鴻興)
景點:新市古鎮、七里山塘
附2:花費清單
合計5314.4=大交通1294+小交通225.4+酒店2140+景點145+美食1160.5+玩樂3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