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古剎之旅:來朱家角圓津禪寺體驗禪意人生。

古剎之旅:來朱家角圓津禪寺體驗禪意人生。

吾庵地不過數弓,室不過數櫞,非有琳宮紺塔之觀,非有開堂聚講之盛,精廬容膝,在震旦不過一微塵耳。

                                                                                                                              地strong>

朱家角是一座江南古鎮與現代時尚結合的恰到好處的地方,也是許多上海人微度假的首選。在朱家角,除了在中南朱里雅集 南坊逛逛古香古色的老字號店鋪,品嚐朱家角傳統美食。

還有一個欣賞朱家角古鎮之美的好去處,那便是圓津禪院。

朱家角古鎮景區

圓津禪院,建於元代至正年間(1341年),坐落於漕港河邊,為朱家角鎮著名古剎,寺內塑有辰州聖母像,故又名「娘娘廟」。結構小巧,佛像不多,但都精雕細刻,光彩耀目,莊嚴肅穆。

2018年11月下午,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曾到訪這裡。在中共青浦區委書記趙惠琴的陪同下,參觀了寺廟各殿堂,並登臨清華閣觀覽了朱家角古鎮風貌。

和所有佛教寺廟一樣,禪院入口是笑容可掬的彌勒佛。進門右手邊便是三聖殿,這塊牌匾是清代的原物,而楹聯則是由中國書法學會副會長張海題書的。

大殿之前有一口古井,至今仍能打出井水且甘甜清冽。井上的「湧月」二字是元代翰林學士、書法家趙孟頫題寫。 「湧月」表示趙孟頫對佛教誠信的一種心理境界。

圓津禪院的主殿圓通寶殿,門額上「那伽定處」(指觀音菩薩禪定的地方)匾額是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玉佛寺方丈覺醒大師親筆題書敬送的。

往後走看到的三層建築叫清華閣,建於清朝順治年間。

朱家角古鎮景區

據說三百多年前,朱家角周圍沒有特別高的建築,站在這上面就可以一覽朱家角全景,所以這裡也吸引了不少文人在這裡登高望遠。

北大街

清華閣的一樓供奉千手觀音,二樓是吉祥平安鐘。看到這,你可能覺得圓津禪院與其他地方的寺廟沒有什麼不同。

放生橋

但如果你深入了解,就會知道圓津禪院它是一座極具文化氣息的禪院。

 為什麼這麼說呢?

朱家角古鎮景區

清朝時,圓津禪院九代住持覺銘撰寫的《圓津禪院小志》,收入了許多匾聯詩文,內有趙孟鬩、董其昌的匾額;劉墉、樑同書、鄭板橋、吳梅村等人寫的對聯;陸樹聲、諸嗣郢、王昶等也都有翰墨留存。

50年代初,禪院被拆,還保留有王昶所撰《重修清華閣記》、《振華長老塔銘記》,及沈光瑩撰「重脩大殿記」石碑,成為禪院遺留下來的文物。

圓津禪院的文化氣息為何如此濃厚,原因在於圓津禪院從第三代住持語石起,幾任住持都能詩善畫,所以吸引了不少文人士大夫往往流連,吟誦聚會。

朱家角古鎮旅遊區

並且經六、七代住持精心收集,珍藏了不少名家字畫。其中有宋刻“妙法蓮華經”,明文徵明手書“多心經”,董其昌等32人合寫的“金剛經”,清代梁同書的行書卷等等。可惜的是,圓津禪院內許多珍貴文物,部分毀於兵燹,部分為寺內不肖僧徒偷出變賣。

至建國初,珍品不多,後大部分為江蘇省文管會接收,藏於江蘇省及蘇州市博物館,少數保存在青浦區博物館。

如今,聽著僧侶們的撞擊鐘聲,漫步在這幽靜的禪院中,整個人跟著也靜了下來,塵世的煩惱和浮躁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在恬靜沉思的境界裡,消除片刻的塵念,打撈一泓澄澈與清明。

朱家角古鎮景區

放生橋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