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貴霜王朝,認識歐亞衢地。

貴霜王朝,認識歐亞衢地。

★旅遊地點:上海博物館之歐亞衢地特展

按說我們從一樓往上,該去二樓的展館,不過因為想著常設館以後有的是機會,自然先要看特展,這也是我們逛博物館的習慣。於是,查看了一下觀呢的導覽,直接搭乘電梯上了四樓第三展廳,這裡的特展是「歐亞衢地-貴霜王朝的信仰與藝術」。說來慚愧啊,在此之前,我甚至不知道世界上居然還曾有過一個王朝叫貴霜的。果然到了博物館,就越發覺得知識的貧乏可憐,不只是文盲,還是史盲…

貴霜王朝也稱貴霜帝國,在公元一至四世紀的時候,統治著中亞和南亞的部分地區,在鼎盛時期疆域從今天的塔吉克斯坦綿延至里海、阿富汗和恒河流域,在當時與漢朝、羅馬、安息並稱歐亞四大強國。貴霜王朝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通衢之地,保障了漢朝與安息、羅馬與印度的互動。因為地處歐亞衢地,這個王朝的文化就展現了絲路上最重要的文化精神,那就是開放與包容。

進門就看到了三枚銅幣,其中丘就卻銅幣正面是國王的頭像,面朝左側,周圍環繞希臘銘文。貴霜早期貨幣的風格,幾乎是完全的希臘風格。

閻膏珍銅幣正面是國王頭像,面朝右方,頭戴後面有飄帶的王冠,手執權杖,也屬於貴霜錢幣製作的早期階段。

威瑪·伽德菲賽斯銅幣的中間是國王的站立像,面朝左側,頭戴貴霜式的圓頂皇冠,身著伊朗式長袍卡弗丹,左手執權杖,右手伸向祭壇,可見當時王權與宗教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錢幣的風格整合了希臘、伊朗和印度的宗教文化特徵。

禮拜佛陀建築構件是公元二至四世紀的文物,浮雕正中是佛祖像,趺坐方座上,兩側各有一個站像,左側是聽法人,右側是供養人。柱頭處飾莨苕葉,柱身上有豎長條狀的線型裝飾。

公元三世紀的雕刻連體雙鳥紋構件雕刻著兩隻相連的鳥,相背而立,尾羽相接,鳥爪著地,雕琢精美。這種構件不是用在建築上,倒有些像是某些擺件之類的支撐部分。

公元二世紀的宴飲調色板是石製品,我對「調色板」這三個字有些不太理解。如果從字面上看,調色板自然是用來研磨顏料調色用的,可是這塊板有著精美的淺浮雕,中間是手執酒杯的王者,旁邊有侍者,中間下層兩側雕著小牛,雕刻得很生動。用這塊板來調色,未免有些奢侈了吧?

公元二至四世紀的豐收女神像是一尊石像,女神呈坐姿,椅座旁有立柱,身後背後,左手置在膝頭,右手上舉,雙腳踩踏在束腰圓座上,帶著很明顯的希臘風格。

西元一世紀的金飾有冠飾、耳環,看起來都像是殘部件,並不完整。冠飾只餘龍頭和龍身的部分,龍首的口中還銜著圓形的金葉子。這種佩飾在走動時,應該會有搖曳生姿的效果。

西元一至四世紀的人物押印很有意思,是動物形的紐扣,中間有小孔可以穿繫繩索,陰刻著人物圖案,像是一位挑著貨行走的貨郎。

還有一件嬰兒雕塑,通體是白色的,雕工不見得有多精美,有點像是丘比特,感覺也是很有希臘風格的。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