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宅悶許久之後,首次去逛七寶老街。

宅悶許久之後,首次去逛七寶老街。

晚飯前,到了七寶一帶,距離訂位時間尚早。

商場裡轉轉,沒有什麼能激發出特別的興趣,便想著不如趁著天還不太熱,移步到老街轉轉。

雖然也去過蠻多次,不算陌生的地方。但疫情過後,經歷過被憋悶許久的日子,毫不排斥故地重遊。

當天下午四點左右的光景,太陽不算烈。也未預報過會下雨,氣溫比較適宜。

假山依舊,臺亭依舊。

與過去比起來,只是爬上假山往這座聽鐘亭裡拍照的人,明顯少很多。

不然,一進到老街入口,這一角已是很熱鬧的了。

問,聽得什麼鐘?

不遠的斜對角,有鐘樓,名曰:氽來鐘。

就是到了老街牌坊前,正對著的那座像小寶塔似的多角簷建築。很多時候可能更注意的是,簷下、柱上,都是掛滿了祈福牌牌的那座,旁邊。

現在鐘樓旁,顯得比較簡潔。原本路過,還可以瀏覽那些牌牌上甜膩膩的各式愛情宣言。也有人留下祝福給自己的。

現在在牌坊跟前,有護欄、帳篷,引導排隊測體溫和出示隨申碼進入。

喜歡在景點門頭打卡人物+門頭的,恐怕現在比較難拍了。

除了裡面的常住居民,現在還是要走青年路上的老街正出入口。 (去過老街很多次,知道怎麼走,卻從沒注意到這條路到底叫什麼。頭回知道!)

逛過一圈,老街其他出入口,也有值班人員在崗,對於遊客是採取的只出不進。

往日裡,狹窄的老街小徑上,遊人一多只得緩緩前進。

如今,逛起來,一眼看去就蠻通暢的。

銀匠鋪、胭脂水粉店、旗袍店、書畫篆刻,這些具懷舊色彩的都還有。

路過敞開的香囊鋪,藥童人偶一身舊時的打扮,藥碾的滑輪來來回回,手裡不得清閑。

模樣很逼真!

離端午也不遠了。好看的香包裡也要有對路的藥材填塞。

天氣熱起來了。驅蟲、驅疫,也是平安健康的祝福象徵。

看看鋪子裡的草藥陳列,太高深的東西不懂呀。

但是傳統的中式款香包及上面的圖案裝飾,再墜有流蘇,五顏六色漸漸迷了眼。

也看到了幾家融入了時尚元素的精緻鋪子。

這回趁著小徑上不太擁擠,可以駐足欣賞一番。

淘幾個萌態可掬的哪吒,都可以。

浦匯塘,將老街片區劃分了南北。

隨便逛逛,路也不難找,沿著一條主道方向不會迷糊。

北大街以各式小商品為主,過了橋往南大街,小吃匯集。平常,南大街上簇擁的人群也總比北大街更熱鬧。

還好湯團是可以論個賣的。

不同的餡料選擇挺多,個個嘗便肯定吃不消。

棗泥、花生的各弄一個,都已經覺得得到軟糯也能帶來的充實力量。

逛了大半,最後還是不想錯過七寶羊肉。在上海也是有名氣的。

稱重按斤賣。

既來之,也不想空手而回。

大概是疫情後遊客少、老街未全部復甦的緣故,竟發現這次看到的價格比平常優惠。

夏季的七寶,還會有伏羊節的。

咳,過去大熱天的時候都沒來過,不知道什麼樣。

但總之,羊肉在許多人心目中,是冬也補、夏也能補的東西。

羊肉,似與強身健體是掛鉤的。想來,也是喜氣洋洋。

路走過,橋也走過。

好吃的買過了,有趣的各式物件也領略過了。

在老街上趁著人少,老房子、新氣象,還是最耐看的。

岔出去的小徑也好幾條,以文玩居多。與主路比起來,更為靜的氣氛,好像也更能映襯雅緻感。

包括幾間新式的茶館,都混搭了藝術氣息。

整體來說,這一片都不大,轉來轉去,又會回到老地方。

有次,在三八節前夕,偶然在近居民區的岔道上發覺的名頭十分應景的“三八路”,這次沒再逛到。不知又岔到哪裡去了。

在一些小徑上,望見不遠的前方有值勤人員坐在出入口,也就不再走過去了。非牌坊那道關的,都是只出不進的。

(當時舊照)

沿著河岸,有通路就繼續走了段。

後來的那段路,有些鋪子沒有開,遊人越發顯得少,卻也因此到了以前沒逛到過的一些。

主道東面的這段水岸,更為安靜、祥和,有些東西卻也顯得更為精緻。

岸邊、樹下,供遊客休息的長凳有很多。

還眺望到了對岸轉角處有座大鐘,那一定是七寶教寺了。

比之前逛過的那片去了很多次蠻熟悉的老街區,更為休閑。

很適合散步。

向東的那片沿岸,像是建了座圍攏起來美食廣場,也有不少沿街的食店。

販售的食物種類,就比老街上豐富多了。

老街上有很多傳統的小吃,這裡,小龍蝦也已趕上時機現身了。

而且,這不少食店有做宵夜時間。擼個串,那更是不在話下的。也有開在老房子裡的精釀啤酒吧。

白天的這片新食街,還是蠻安靜的。夜市面還早。

聽著「夜無知」聲聲的夏日夜晚,這裡又會怎麼樣呢?

此時,大約傍晚五點多左右的光景,這個季節天色暗的晚,在河岸邊吹吹風很舒服。

口罩還戴著。這個下午,走動,還好不熱。

等著七寶老街再「熱」起來!

先前已在七寶吃飽,想起還約了附近的晚餐......哎呀......如何是好......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