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醉白池為中國歷史名園,且佔地5公頃,上海地區有五大古典園林,就是上海豫園、嘉定古漪園、秋霞圃、青浦曲水園及松江醉白池,而醉白池在五大園林中是最古老的園林。此園以一泓清池為中心,粉墻黛瓦,朱廊飛簷,堂軒亭榭,移步換景,曲徑通幽,人文藝術與中華造園藝術在這裡積澱、融合和傳承,是上海千年歷史文脈的延續。
現在到醉白池很方便,地鐵9號線醉白池站下車(3號口出),出站往前走一點就到了。新冠疫情期間控制遊客人數也沒有旅遊團光顧,所以這時候逛古園林是很愜意的事。
磚雕照壁-醉白池公園大門口的磚雕照壁,是一座反映醉白池及松江古代風物的建築。它以斜眺俯瞰的角度、以浮雕的精緻刀法,將醉白池的主景、近景、遠景、背景等突顯出來。
磚雕照壁
潑水觀音石為松江著名歷史文化遺跡,且毀於上世紀「文革」。現立寽玉「潑水觀音」石為2013年在遼寧嫚巖縣偶得,2014年請至醉白池院內安坐。石碑的神奇之處,在於石面平時不露痕跡,一旦被水潑淋,觀音之像徐徐而現。新舊潑水觀音均為天地造化之聖物。
潑水觀音石
長廊-外湖區有一條穿湖而過的弧形長廊,長達七八十米,廊邊有石砌坐凳,廊外植有珍貴花木。長廊中段的邊上有個亭榭(建在岸上謂之亭,建在水中為之榭)。亭榭六角翹簷,簷角翹起,亭頂又高又尖,頂上停著一隻仙鶴,即華亭鶴。
顏色各異的繡球花競開放,花叢中有兩個老夫少女心的遊客在拍錄影。
雪海堂-雪海堂是一座五開間的大廳,是清末宣統年間建造。原來的大廳前廣植梅花,梅花開時,一片雪海,故叫雪海堂。堂上匾額原是邑人封文權所書,已毀於戰亂。現在的「雪海堂」 三字,是邑人朱孔陽在92歲高齡所書。 1912年12月27日,孫中山先生在視察松江時曾在這裡作過重要演講。
邦彥碑刻-醉白池鎮園之寶,嵌於醉白池廊壁上,上面刻畫著明代松江府91位著名人物,為清乾隆年間松江著名畫家,傳神名手徐璋歷經多年精心製製而成,是明代松江府的群英像。
醉白池-堂上匾額「醉白池」三字,是邑國畫大師程十發先生墨寶,風格近唐隸,運筆舒展流暢。
此處為醉白池正大門舊址,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庭廊開闊,雕樑精緻,具有明清時期江南典型庭院建築風格,門廳樑上的柚木雕刻畫了當時城市的山林風貌,再現了明清時期士大夫的生活場景。大門比起我們現在的正門相對顯得很低調。
轎廳-轎廳和寶成樓是一座前後進結構的高大的廳堂,前進為轎廳,後進為寶成樓,中間有庭院隔開。看去古色古香,是清代康熙年間的建築。 轎廳,是專供主人出門用的轎子的地方,可見當初屋主人是個有身分的財主。轎廳內東側停放專供男主人用的八人抬的大轎,西側則停放女主人四人抬的大轎,男尊女卑,非常分明。這次沒有看到裡面轎子。
盆景園非常值得一看。
疑舫-係明代遺存建築,房屋結構仿造船屋,「疑舫」匾額二字為明代禮部尚書,著名詩人、書畫家董其昌親筆寫,此處是董其昌親朋邀約小憩賞景之處,船屋環境幽雅,盛夏時蓮葉亭亭,可俯面採之。現在只能在門口看看,不能進去參觀。
雕花廳-雕花廳是由明代南安知府、松江藉名人張東海的後裔所建造的清初古建築,現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整棟建築為三進二庭四廂房,是一座結構謹嚴的江南古典民宅。門廳粱枋密佈著百花及人物浮雕,十分稀有珍貴,前廳雕百花,後廳雕人物。雕花廳比蘇州東山雕花樓早一百多年,是江南地方雕花細膩、不可多得的古老建築。
走到此處工作人員剛剛打開大門和廳內燈光,說我們運氣好,剛剛接到通知對外開放,聽了這話讓我想起了剛剛在院內看到貌似有關領導正在視察工作,讓我們沾沾領導的光了,哈哈~~~
5月是繡球花的盛花期,配著古園林別有一番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