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館正式開館半個月之後,老母親日日蹲點,終於搶到了入場券,帶上屁孩去打卡啦!雖然是真遠,但親眼看到了數量龐大、令人驚艷的各式展品,親身體驗了設計有趣、直觀易懂的各種互動裝置......現在回想起來,心情還有點小激動,畢竟是全球最大!世界頂級!滿滿自豪感!
到底怎麼逛?有什麼收獲?又有哪些遺憾呢?今天這篇不完全攻略就來一一分享,希望對你們之後的行程有一點借鑒和提示。
在攻略開始之前,我很想多說一句,有的朋友問,孩子至少幾歲才合適帶去逛天文館?太小是不是看不懂?其實我覺得,科普才是重點,激發好奇心才是目的。只要想通了這一點,保證不管幾歲的娃都可以有收獲。
哪些值得看?
天文館位於浦東臨港新片區,離滴水湖只有兩個街區的距離,從空中看,好像一座巨大的星際飛船停泊在港口。圓洞天窗、倒轉穹頂和天象廳球體的三體設計,象徵三生萬物的中國古代哲學宇宙觀。
▲網絡圖
我們到達時將近中午11點半,門口通道暢通,基本上隨到隨進。白色和灰色為主色調的外墻,配上科技金天窗,未來感和科技感十足。建議稍微留點時間拍照留念。
進館速度很快,依要求依序提供網上訂票資料、行程卡、隨申碼(包括小朋友的親屬碼)、身份證,就可以了,前後連10分鐘都不到。
提醒一下:要快速入館,務必事先準備好以上材料,只要及時出示,工作人員核驗是很快的。
進了館,第一個映入眼簾的就是巨大的展示裝置-傅科擺。
在沒有外力作用下,每一次銀球擺動,都會在順時針方向發生偏轉。
150年前法國的物理學家傅科就是用這個經典的單擺實驗證明了我們腳下的地球,是自西向東發生自轉的。
▲網絡圖
喜歡物理的娃,不妨多站會兒,親眼見證一次奇跡時刻的到來。雖然大多數小朋友(包括我家已經10週歲的多多小朋友)都沒法真正理解它背後的原理,但小鐵柱被擊倒的瞬間,一定會是小屁孩感到無比神奇的一刻,只要他記住這是科學的力量,就夠啦。
小屁孩專心看傅科擺的這段時間,爸爸媽媽們可以充分利用起來,做點準備工作。我的親身經歷證明,這幾點很必要:
①租借導覽器
強烈建議你們給娃借個導覽器,真的有用。一是能幫你們更有序地觀展,保證不遺漏點位或更有目的地鎖定目標;二是對小朋友來說,是更快掌握展品資訊的好辦法,還能鍛鍊獨立觀展的能力。
看我家多多,全程都是自己循著編號一一對照著現場展板上的數字聽講解,有他認為重要的內容還會給我來個實時解說,有時候真比我看文字介紹快,嗯嗯,這感覺不錯。
緊鄰入口閘機右手邊的小櫃臺就是租借處。數量有限,記得第一時間就去辦。
▲網絡圖
特別是文字理解能力還不太夠的小朋友,用它伴遊是性價比最高,效果最好的。
天文館的微信小程式「智遊天文館」裡面也有語音導覽的服務,不過我對比了一下,還是現場出租的這個更全面。 (當然,在現場已借光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手機藍牙,在館內智能定位接收免費講解。)
②取參觀指南
看展達人們都會有個習慣動作,就是手上一定要有張導覽圖,可以隨時查看自己的位置。這個操作在天文館也很適用。而且,這本小冊子裡還很貼心地推薦了多種類型的參觀線。
帶著8歲以下小屁孩的遛娃黨們,建議優先採納親子遊線路的玩法,一圈逛下來2小時左右,也已經差不多是孩子的體能和精力極限。出展廳休息後如果還想二刷,再進展廳打卡其它感興趣的項目就可以了。
另外天文館裡比較熱門的體驗項目時刻表也在參觀指南上列好了,有兩個項目(天象廳、VR月球漫步)是不需要預約就能體驗的,大家可以看好時間,留出提前量去排隊。
③存包
帶娃出遊就是行李多,吃喝穿用理一理就是一大包。自助儲物箱在一樓靠出口處,尺寸足夠放一個成人大號雙肩背包。建議隨身帶好水瓶、空調外套、紙巾等必備品即可,其它物件都可以暫時存在儲物箱。
一切準備就緒,宇宙之旅馬上開始囉。
整個天文館共有三大主題展區,參觀從一樓的「家園」展區開始,之後從內部扶梯上二樓參觀「宇宙」展區,最後在「旅程」展區結束,基本上沒有回頭路。
我想設計師們正是遵循了從眼前到未來的思路,讓我們從地球家園出發,一步步邁向廣袤的宇宙,了解未知。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小朋友看展覽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那麼哪些內容最適合親子家庭重點參觀呢?下面就把我們看到認為不錯的整理出來給大家做個借鑒。
家園展區
從傅科擺左手邊進入“家園”,第一趴講的是地球、月球和太陽。這一區都值得慢慢走、細細看、靜靜體會。
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半球形投影,示範著地球46億的地質變遷,而居住在地球上的人類,千百年以來,都像今天一樣,從未停止仰望星空。
整個區域的上方,是黑絲絨般的天幕、浩瀚的繁星,和形狀各異的各種人造天體,營造出幽深靜謐的宇宙景象。
緊鄰地球,是我們最熟悉的月球,一如我們已經認知的那樣樸素。它由3D列印技術,依真實的地月大小等比縮小而得。
有趣的是,仔細看月球上方的天空,竟然還「飛」著一艘探測器。
月球模型旁邊還有很多藝術裝置和可以互動的觸摸屏,講的都是日地月三球運行的因果、原理等主題。講真,原本比較深奧難懂的知識,經過這些形象的演示,好懂多了。
差不多搞懂了日地月的誕生、演化和發展,接著就進入太陽係了。
從太陽系這一趴開始,許多傳說中的名字都一一具像在眼前。而且,幾乎一半以上的內容都設計了互動環節,非常有趣。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就是一個互動項目。透過推動操作臺上的推桿,可以觀察到不同程度的劇烈太陽活動會為地球和人類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地面的多媒體裝置,也會根據推桿位置呈現出不同的熱活動範圍示意。裝置右邊還有一台互動相機,可以現場拍一張太空人造型的電子明信片,掃碼就能儲存到手機。
前面,我們看到了半個圓球形的地球、一個完整球形的月亮,那麼太陽呢?
很快,我們在一面墻上看到了這輪「LED平面版」太陽,而且,當站在它正前方2米左右的位置上時,竟然能感覺到--很!熱! 哈哈,這設計也太出乎意料了!
墻面上還有一組介紹整個太陽系成員的多媒體展示區,大點的小朋友可以透過滑動圖標來學習太陽系家族的各大行星。它們都有什麼特點?它們的內部結構相同麼?它們都有磁場麼?手指劃一劃,全都能知道。
年紀小一點的小朋友,不用學得那麼深,就跟爸爸媽媽一起看看這個玻璃球吧,這是一個示範八大行星與太陽的公轉和自轉的機械裝置,是不是很漂亮? 720度無死角的機械美感,保證瞬間征服小屁孩。
土星的展場也很熱鬧,總是圍著很多人。如果你家小屁孩也是個小天文迷,我猜他最先記住的行星十有八九就是土星,誰讓它的光環那麼特別、那麼美呢。
這裡面的模型配合了多媒體光效,做得很逼真,看起來真像一個圓環繞著中心的球在轉似的。
我們還發現這裡面有一個很直觀的體驗,你想知道大小相同的蘋果,在不同星球上手感是一樣重麼?在哪裡最重?又在哪裡最輕?嗯~我不說,你自己來試試就知道啦。
太陽系裡還有很多衛星,現場也展示了幾個比較有名氣的,例如會下「雨」的土衛六,多媒體螢幕上看起來很詩情畫意,可其實它的成份不是水,而是可燃易爆、還會讓人中毒的危險氣體甲烷或乙烷。
火山遍地的木衛一,看起來動蕩不安,它為什麼有那麼多火山?聽完介紹才明白,原來都是距離惹的禍!
家園展廳的後一大塊區域,展示了從世界各地收集來的隕石。數量眾多、各種形狀、不同顏色的天外來物,令人嘆為觀止。
館方不僅標示了每一塊隕石的來歷,竟然還做了一個詳細的隕石分類。可透過觸控螢幕式的多媒體互動設備,全方位觀看隕石外觀。還可以在顯微鏡裡看到隕石的微觀成分。
最後一趴的銀河系,還有彗星的相關知識,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在這裡面多累積一點。
宇宙展區
通往宇宙展區的墻上,有一段很特別的引言。既闡述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也表達了人類探索宇宙的堅定信念,讀起來特別有力量。
這個展廳,比起「家園」深奧了許多,出現了許多專業名詞。不過也不用太擔心,小朋友雖然沒法完全理解概念,但互動裝置的直觀感受是肯定記得住的。
星際穿越長廊,利用動作捕捉技術製作而成,每個人的影子都會隨著動作變化而變化,非常玄幻,很多小朋友都在這玩到不肯走。
多多對科學計數法非常感興趣,一邊數一邊說,他終於知道「天文數字」是代表多大的數值了。不過,那一百億億億到底是多大呢?
別急,天文館的老師們也想到這個問題啦,他們特意做了一組玻璃藝術裝置,選了九個大家比較熟悉的、不同尺寸的物質來對比說明。
其中,我們人的身高為10的0次方米,也就是1公尺多高。與之對應,地球的直徑大約是10的7次方米。然後是太陽系、銀河系,最後一個最大個的,是可觀測宇宙,它的直徑如果也用米作單位,1後面要整整寫上26個0。
瞧,這就是時空中物質尺度的真實差距,是不是直觀多啦?這句遙遠的地方,我們在地球上透過科學技術都能看得到,科學家們是不是超偉大?
人類有多聰明,還有很多印證。例如,從古至今,人類使用過哪些計時工具?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1500年前的日冕、公元8世紀出現的沙漏、13世紀末發明的機械鐘,以及目前世界上最精確的原子鐘,它們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而回溯人類文明的起源,如果把整個宇宙從誕生到現在的138億年壓縮到1年當中,多細胞生物堪堪在「宇宙大年歷」的最後一個月才正式登場!而人類遠祖「智人」的出現更是晚到12月31日23:59
臨走前,硬站在8月這一欄求拍照,說他生在太陽誕生的月份,真幸運。哈哈~你們也來看看,你家小屁孩跟哪個宇宙大事件是同月。
還有著名的黑洞,由旋轉水波演示,看起來就像一個巨大的黑色漩渦。黑洞不僅會吞噬,還會吐出很強的能量,現場的演示裝置用燈光進行了模擬,魔幻得很好看。
小朋友們還會喜歡示範自由落體的實驗裝置,它是需要親自動手操作的,一根羽毛和一個鐵球,分別裝在兩組管道裡,它們誰會先落地?來眼見為實吧。
征途展區
最後的展區名為“旅程”,展現的是天文學的發展歷程,從古代人類怎麼探索天空,一直到人類發射探測器的歷史以及我國航天科研成就。
展廳內有很多珍貴的展品,還有天和核心艙、嫦娥五號探測器、玉兔二號月球車等模型,都是1:1製作,可以參觀、操作。
▲網絡圖
可惜走到這區的時候,我家多多小朋友已經累到不行了,索性等二刷再來好好看吧。
在朋友圈裡看到這張太空角度的地球景緻,美哭了!下次來一定要補上。
▲網絡圖
體驗項目
在天文館裡,除了參觀展臺,還可以進入專門場地,體驗特別項目。其中光學天象廳和VR月球漫步不需要預約,只要排隊就能入場。
光學天象廳,其實就在家園展區那半個地球內部,每40分鐘都有一場,每場有100個名額,所以建議親們看好參展指南上的時間,不要急著非要一進館就去排。
廳內可以舒服地躺在懶人沙發上,看頭頂漫天的星座,形式跟球幕電影有點相似。
▲網絡圖
VR月球漫步,在旅程展區,也不用預約。體驗者戴上VR眼鏡,就可以身臨其境地體驗太空人登月的視覺感受了。不過這個項目太火,排隊的人真是不少,想體驗的話要多留點時間。
另外館內還有6個項目,經過微信公眾號預約可以體驗。它們分別是:
| 飛躍銀河系劇場(兒童需1公尺1以上)
在一層家園展區,每場只容納12人。你將駕駛一臺動感太空飛船,飛越黑洞,探索銀河邊緣的外星文明。
| 假如劇場
在二層宇宙展區,演繹的是一個宇宙起源的故事。從「假如」的名字裡,我們就能想到,是什麼發生了改變,這些改變化又會為宇宙帶來什麼變化?如果你搶到了這張票,就一起來思考一下、感動一下吧。
▲網絡圖
| 好奇星球(適合3-8歲兒童,1大1小或1大2小參加)
在一層球幕影院旁邊。看介紹說這是一座專為小朋友設計的奇妙樂園,是去外星球探險的主題。我家屁孩已超齡,老母親厚臉皮在門口瞄了一眼,馬卡龍色調給滿分,可愛造型給滿分,到底多好玩,穿好防滑襪,自己去探索吧。
| 航向火星(參與者需高於1公尺5)
這是一場濃縮的火星之旅,是一場有故事線的科幻體驗。每場僅6人。你會親自「駕駛」太空船著陸火星,親眼看見火星地表的樣貌,體驗如何在火星生存。
▲網絡圖
除了以上館內體驗,在天文館主館外,還有兩座天文臺-望舒天文臺和羲和太陽塔,分別是觀月觀星和觀日的。不直接對公眾開放,但會有定期的活動,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關注官方公眾號。
球幕電影怎麼樣?
非常幸運,老母親在最後時刻搶到球幕電影。掐著時間到了這個懸在空中的8K球幕影院。
看,這個角度拍出的照片是不是很有未來感?
記得官方介紹曾談及過這個頗有創意的設計,據說球體上方有天窗,天窗的角度根據上海天文館的地理位置和太陽高度,做過精細的計算,陽光會透過天窗會在地上形成環狀的投影,每天、每時、每刻的形狀都不一樣。只有在每年夏至日的正午時分,圓環才會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正圓,與地上的圓形圖案完全重合,如同日食一樣。是不是很神奇呢?
入口旁邊就是取票機,刷身份證或憑手機號+訂單號碼都可以取。我們看的這幅是《蒼穹》。坐定抬頭,頂上是巨大的球形布,想起官方說的內徑23米,果然相當震撼。
不能拍攝,但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絕對值得搶票帶娃去看!星星雨在眼前灑落的感覺真的超奇妙,有裸眼3D的直覺效果。
看完電影,可以順便嚐嚐天文館的文創冰淇淋。葡萄口味的果然好吃,20元一根,在國內一眾同類裡性價比不算差,值得打個卡。
館內有吃的麼?
接下來說說用餐,看展蠻費體力的,坐下來吃點東西,也是一種自我獎勵。
天文館是允許自備食物的,所以逛累了,可以找椅子坐下來補充一下能量。相對其它樓層,B1層空間最為寬敞,光線也好,最適合短暫休息。
如果沒有自己帶吃的,可以去B1層的餐廳,環境很好,整個弧形區域,一面全是落地玻璃。弧線兩端各有一個出入口,如果只想嚐嚐甜點和冷飲,可以從稍遠一點的入口點餐,用餐高峰的時候人會比主櫃台那個入口少很多。
主櫃臺可以點飲料、麵包、蛋糕和西式簡餐,整體看單價還可以,跟外邊的簡餐店差不多。我們點了比薩、蛋糕和咖啡,每人六十多。
網紅蛋糕「璀璨星球」。嗯,燈光下顏色真的很夢幻,味道中規中矩。
因為天文館裡不能用明火烹飪,所以只有披薩和義大利麵是熱的。披薩尺寸不小,比較薄,我家男小屁孩一人將夠吃。
比較驚艷的是這杯不含咖啡因的宇宙拿鐵,紅藍絲絨粉勾出的圖案,藍色像天空,粉紅色像星雲。喝進口裡,濃鬱的香味,不是那種熟悉的咖啡味,很特別。
可以買點什麼?
逛完了展,別急著走,天文館的商店真挺好逛的,而且都不貴。自己買樣文創文具或挑件小禮物送朋友,又特別又有意義。
許多小朋友圍在小礦石櫃台前挑自己喜歡的石頭。
迷你型的拼插類玩具,才15元/個,也很受歡迎。
各種筆類,顏值和價格都很討喜。
還有各色日用小物、大中型玩具......設計都很贊,質量看著也不錯,關鍵是買上一堆,也沒有很貴。
實用資訊
照例給大家整理一波實用資訊。
| 開館時間
每週二至週日9:30-16:00開放,15:30停止入館。逢週一閉館。
| 購票
一定要先關注微信公眾號“上海天文館”,然後提前一周登錄購票,參觀票並不包含球幕電影,電影票是單獨買的。
公號預售時間是每天上午9:30,可以選上午票(9:30-12:30)或下午票(12:30-15:00)。目前觀察下來,只要及時登錄,正常速度操作的情況下都是可以買得到票的,沒有緊張到秒光的程度。
不過如果還要買電影票,那建議兩個人分頭操作,不然先買了參觀票再去買電影,就可能沒了。畢竟一場只有200多個座位。
| 免費預約項目
也在微信公眾號「上海天文館」運作。目前「飛躍銀河系」、「假如劇場」、「好奇星球」、「航向火星」4個體驗項目需預約。
記住!預約通道每天9點和13點開放兩次,而且只能在刷票進館之後才能約,所以等於幾千人同時搶票,這個難度還是不小滴。
重點提醒大家,一定提前幾分鐘進公號,確認自己是已登錄狀態,不然心喜若狂點到預約可能會被告之沒有登錄,再重新操作一次,就啥票票都涼涼啦。
| 交通
坐軌交16號線前往天文館的注意,16號線有普通車、大站車、直達車三種方式。普通車按站停靠,從龍陽路站到滴水湖站約1小時;直達車約37分鐘,當中不停靠。
滴水湖站到天文館約1公里,步行約20分鐘;可坐一站公交車,地鐵站出發的很多公交車都到。也可以打車,5分鐘的車程。
如果自駕前往,請參考下面的停車場示意圖,直接導航即可。
▲網絡圖
| 配套服務
館內提供免費直飲水、免費輪椅、母嬰室、免費自助寄存、充電寶自助租賃等服務。需要協助,請找館內工作人員。
週邊遊玩
天文館16:00就關門了,如果不想馬上回程,還有哪裡可以玩一玩呢?
既然到了滴水湖,可以去看一眼這個由黃浦江水匯集而成的人工湖。我們去的時候,圓形的湖面平靜如鏡,上面還點綴著點點白帆,非常漂亮。
環湖一週都有步道,空氣很好,幾乎沒什麼人,可以租輛自行車代步,慢慢享受。
其實滴水湖就緊鄰東海了,想看大海的話,可以去南匯嘴觀海公園,離滴水湖只有10幾分鐘車程。這裡是上海的最東端,形成於2000多年前。
▲網絡圖
蜿蜒的防洪大堤,外面是濕地和大海,裡面是巨大的司南魚雕塑。
很多人在這兒吹著海風,等日落。
對了,如果你想在南匯住一晚,建議你考慮一下就住大堤旁的酒店,條件一般,但海景無敵。躺在床上就能看海,
清晨,直接站在自家陽台上就能看到美美的日出。美呆!
住一晚的另一個好處是,第二天可以帶娃去逛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共有航海歷史、船舶、航海與港口、海事與海上安全、海員、軍事航海六大展館。
從進門的一刻起就看點不斷,首先必看的一定是鎮館之寶「福船」。
還有古代的羊毛筏、竹筏、大型商船,
以及現代艦艇、航母,
甚至還有世界領先級的洋山深水港集裝箱碼頭,都很值得一看。
館內還有各種互動體驗和模擬展示。
小朋友還可以跟著視頻學著打幾個有用的繩結。體驗度很棒。
Lisa的天文館之旅就說這麼多啦。喵媽和小夥伴們還要給大家再推薦幾個近期不出上海也可以遛娃的展覽和活動。是不是很貼心?嘻嘻~
| 虹橋南豐城
超適合遛娃的虹橋南豐城最近又熱了,因為小屁孩大愛的「汪汪隊」來了!
這次的任務充滿挑戰,海、陸、空求援一個接一個。要完成它們,必須經過一系列的「專業」訓練。小朋友們,你們有信心取得最後的勝利嗎?汪汪隊全員都在為你加油!
| 浦東美術館
全新開幕的世界級美術館,前兩天我們也推薦過兩條超贊線路。
| 迪士尼小鎮
前幾天喵媽也推薦迪士尼小鎮星願公園的夜遊探險活動。
| 玻璃博物館
互動感滿滿的玻璃博物館在暑假也更好玩了!兩個月前喵媽曾經去逛過一次。
沒想到這個月除了常規展示,還多了好幾項全新體驗。
玻玻璃璃環球之旅是上海玻璃博物館這個月剛上線的公教活動,8月的旅程將以剛剛結束奧運會的東道國日本為目的地,從玻璃藝術史、國家風情、特色DIY,到展廳導賞活動,完成博物館一日深度遊體驗。
博物館夜宿活動,除了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逐一體驗玻璃博物館常規項目之外,還能在遊戲中收獲平時不太碰到的生存技能知識,學習First Aid知識技能,自己搭帳篷、洗漱等等,實現獨立屬性UP UP!
以上兩個活動6-11歲的屁孩都可以參加喔!
玻璃研修體驗營隊更適合10歲以上的屁孩。在日本藝術家中田一志的帶領下,用童趣的語言,雙語學習玻璃的歷史、藝術與美學,近距離觀察熱玻璃緩緩流淌翻滾,可以把自己的玩具或手印用沙子翻鑄成玻璃。沙鑄課程在外面真的不太看到,特別讓人好奇,看看成品,是不是夠特別!
▲附上常規活動時間表,攻略在手,一項都別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