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地點:上海徐家匯衡山公園
從徐家匯公園出來,隔了條馬路就是衡山公園。雖然看著規模挺小,但對於我們來說,不存在過門不入的習慣。
這座公園小則小矣,管理還挺嚴格,不像徐家匯公園是個開放性的公園,進入大門要核驗健康碼。疫情期間,許多公園都有這樣的要求。
衡山公園拓建於一九二五年,面積一萬餘平方米,是由法租界公董局所建闢的。原址北部有一條河道,地勢比較低,施工中用疏浚徐家匯河的河泥充作填土,把這塊低窪地給填平了,據說用了整整五千噸泥,看來以前的地勢是挺低的。工程基本完成後,一九二六年對外國人開放。沒錯,當時是對外國人開放的,因為在租界裡嘛,當時的中國淪為半殖民地,這也是很屈辱的一段歷史。
衡山路原來叫貝當路,所以這座公園定名為貝當公園。後來路名改了,公園自然也改名了。現在的公園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經過了修整,直到八十年代才恢復開放,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而已。
走進去就看到了一尊高踞於石塊上的銅像,這是沈鈞儒先生。雖說公園早就開放,但這座石像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才建成的。
沈鈞儒,字秉甫,號衡山,清光緒年間進士,浙江嘉興人,他在嘉興城內南幫岸的祖居現在已經改建成了沈鈞儒紀念館。在公園建先生的塑像,不知道是因為先生的號,還是因為先生在上海任過職,現在還有很多後代住在上海。我想,先生號衡山,天然就與衡山公園有了不解之緣吧。
沈先生留學日本,回國後就參加辛亥革命和反對北洋軍閥的鬥爭,一九一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是中國民主同盟創始人之一。五四運動期間,他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曾任國會議員、廣東軍政府總檢察廳檢察長、上海法科大學教務長。後來,他與宋慶齡等人發起並組織了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是著名的救國會“七君子”的領頭人。
新中國成立後,沈先生歷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和民盟中央主席等職,被譽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幟」、「愛國知識分子的光輝榜樣」。不過他更出名的,還是藏石的「癖好」。他的藏石,品種豐富,有天上的隕石、地下的化石,僅各種礦石標本就有兩百多枚。他把自己的書齋命名為“與石居”,堪稱“石癡”。後來,藏石傳給了三子沈叔羊,再傳其子沈寬。沈寬也是個“石癡”,他把自己的居室命名為“摯石居”。
公園很小,但中央的大草坪有千餘平方米,周圍的茶梅花開得很艷。公園大門口還有兩株百年香樟,據說還有一株在園東側的樹叢中,不過我們走馬觀花,也沒有去尋覓。
公園附近還有中國鐵路工人紀念塔,是紀念中國建路工人而建的。他們所做的貢獻是連接美國東西海岸,紀念塔以三千枚鐵路道釘塑造,表彰他們的貢獻。這是由美國伊利諾斯州政府於一九九一年所嶂,當時的州長是詹姆斯R·湯普森,由格洛妮亞·柯南塑造。
匆匆轉了一圈,時間已經不早。去健康公園轉公交車的時候,我忍不住又到公園裡轉了一圈。冬天沒有什麼花卉,不過南天竹的紅果子結得很艷,倒也算是勉強給冬季的健康主題公園增添了一抹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