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思南路-田子坊-辰山植物園-外灘;蘇州:拙政園-獅子林-平江路-虎丘-天平山-蘇州博物院
共花費4060:路費(飛機、火車、地鐵、公車)1893元,住宿863元,吃746元,門票470元,購物88元
D1:上海:復興中路- 思南路(思南公館-田子坊)
中午到達上海陸家嘴萬信酒店,離地鐵站非常近,很方便,對面是天物空間,用餐很方便。
下午還是逛。自複興中路起沿著思南路一路往南,思南路是上海最浪漫的小路之一,沿街的繁茂法國梧桐夾道,枝葉在半空合圍,擋去鬧市喧嘩。微風拂過,婆娑樹影斑駁,灑下片片碎金。
兩邊排開各式老洋房,卵石墻面、紅瓦紅窗、鑄鐵陽台,鐫刻著歷史的皺紋,卻有著超然於時間的優雅底氣。其間路過思南公館,可以進去拍照,梅蘭芳在思南公館居住過。
不誇張地說,這條路上,幾乎每一棟建築都有一段故事,每一座花園都是一個傳奇。
離開思南公館,可以去周公館參觀。最喜歡思南路獨有的慢活節奏。這裡面沒有步履匆匆的緊張,取而代之的是散步式的放鬆與閑適。
泰康路210弄就是「田子坊」了。田子坊是曾經的街道裡弄石庫門平常人居住的地方,由於政府的規劃與早期不少人文大咖的投入與入駐,使它抹上了藝術和時尚SOHO色彩,增添了豐富多彩的人文藝術氣息,成為年輕人與外籍人士熱情關注和了解了上海的一個點。
逛完田子坊還可以去日月光廣場逛逛,那裡搭地鐵回飯店。
D2:辰山植物園-外灘
先在飯店對面打卡網紅美食油條包麻餈,很美味。
然後和閨蜜一起自駕辰山植物園。
辰山植物園,華東地區第一大植物園,國內第二大城市植物園 。漫步湖畔花海間,文藝氣息十足,路邊上百子蓮,河裡的睡蓮,讓我想起一幅莫內油畫,撲面而來都是秋天的味道。
辰山植物園的水: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辰山植物園的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靜謐中人完全鬆弛了下來。
晚上去外灘看夜景,長長的觀景長廊得走一段時間。
D3:蘇州:拙政園-獅林-平江路
一早就搭乘高鐵到蘇州,開啟第二段旅程。每當這樣一個人在站台上,我總是會很感慨,人生如旅途,各自修行,各自向前。不要錯過欣賞沿路風景的機會,因為這趟旅程有它的盡頭,莫要在將來時後悔。雖然人無完人,人生亦難求完美,但是只要我們向前看,總能看到曙光和生生不息的希望。人生走過的路,擦肩而過的人,都是緣,是朋友就還會再見,因為緣分深;不是朋友,也無須抱怨,因為能一起走過一段路,就值得心存感激了。人生就是不斷的走走停停,錯過,分離。我們都是人生旅途上的旅客,亦是自己的領路人,如果走錯了哪條路,也不用沮喪,因為每一條我們正在走的路,都是人生中的必經之路,總有它的盡頭。
蘇州站和老公匯合後,先搭地鐵到飯店,我們選擇的是蘇州玉熙勤王府大飯店,最大的特點就是地理位置優越,就在拙政園旁邊。到達時還早,就先寄放了行李,先去逛逛。
拙政園,是蘇州有名的園林,全園以水為中心,縈繞錯落有致的假山及精緻的庭院建築,花木並茂。這一江南園林典範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並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整個園林的設計十分精巧,遊覽起來可以說是“一步一景”,處處體現著江南水鄉的韻味。
園中小徑曲折,從一重重門廊、鏤空圖案的石墻,到每個亭子、每扇窗戶都不雷同,而且與樹木花草搭配得恰到好處,構成一幅幅如畫般的風景。
中花園基本上保持明代園林簡單自然的風格,東花園更加開闊,西花園建築精美。
下面這兩幅圖是個很有意思的名景,一個是“北寺塔借景”,站在東花園往西看,可以見到1公里外的北寺塔,彷彿就在園子裡,借景的手法在園內也四處可見。
二是中花園裡的“廊橋小飛虹”,朱紅色的橋欄倒映在水中宛如飛虹,以這座橋為主體的景觀十分漂亮。不禁想起楊萬裡的《秋雨嘆》:蕉葉半黃荷葉碧,兩家秋雨一家聲。這裡面就是這樣的情趣和味道。
獅子林,蘇州四大名園之一,始建於元代,原為禪宗寺廟的後花園,後被購為私宅。雖然小,但園內的假山群很有名,這些怪石形似起舞的群獅,假山與假山間連通猶如迷宮。
園林中央為池塘和假山,有眾多怪石名峰,還有真趣亭等建築環繞池塘。獅子林這座園林深受乾隆皇帝鍾愛,他六下江南必到此地,園內至今仍存乾隆所賜「真趣」匾額。
下面這張照片是土山之上的問梅閣,是我流連最久的一個區域,閣內桌椅、吊頂、窗紋都是梅花形,屏上書畫也是取自梅花題材,閣前遍植梅樹。
園內還有長廊環繞,長廊的墻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的書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詩》的碑刻作品,很有意境。
平江路歷史街區,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是保存較為完整的古街區。
街區內水陸並行、河街相鄰,很有江南水城的特色。
街區留住了街巷的舊貌,即使是改造而成的酒吧、紀念品店、咖啡館也不張揚,看起來好似民居。
這裡面的老宅,白墻灰瓦、木製門窗,淡雅有韻味。
這裡面的橋也各有特色,橋欄兩端的抱鼓石、雲紋石柱,還有雕刻著雙龍戲珠、翠竹、花卉等圖案的欄板都十分精緻。
街區裡還有崑曲博物館、評彈博物館。到了傍晚時分,有燈光打在小橋流水、古宅街巷中,格外令人沉醉。古街區中還有許多文藝青年們愛逛的有意思的店鋪,例如貓的天空之城,一家充滿小資情調的書店。
還有小花店、蘇式服裝店等都很有特色。在這裡隨便逛逛,十分愜意。打卡了一家網紅小吃店【花園餅屋Garden Bakery】蘇州本土品牌的西餅店,起司包是招牌。只有蘇州才可以買到,嚐一下有驚喜!我們選擇了一個原味,一個海鹽味,確實吃過之後很滿足。
D4:虎丘-天平山
虎丘,雖然只是小丘,卻有懸崖峭壁和溝壑等自然景觀,又因為歷代以來的建設形成了眾多的人文景點,園內的建築與植株相互襯托,具有精緻的江南園林風範。
整個虎丘景區類似一個正方形,面積不大,橫豎均約500公尺左右,山高僅有三十公尺左右,進入景區步行遊覽即可。景區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千山、千人石和山頂。每個部分都有許多值得觀賞的風光、人文景點。試劍石,傳說是吳王閔閭試用莫邪劍的地點,現在可以看到一條裂縫穿大石而過,酷似刀劈劍削。
還有枕石、點頭石、二仙亭和劍池等景點,每一個都擁有奇幻古老的傳說。
劍池的自然風光十分奇特,在江南的小小丘陵上卻有著劍池背後難得的巖壁峭壑,在巖壁之下是一方小小池水。巖壁上有顏真卿所書的「虎丘劍池」四個大字。傳說劍池中有大量的財寶,歷史上有多位君王曾在此尋找,但至今仍千古之謎。
拾平緩的階梯而上,再向前便到了山頂,山頂有雲巖寺塔、雲巖禪寺遺址等景點。雲巖寺塔是虎丘景點裡的重中之重。它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是一座斜塔,塔尖向西北傾斜兩米多,被稱為中國的“比薩斜塔”、“世界第二斜塔”,十分特別。雲巖寺塔現在內部不准進入,在外觀賞即可。
虎丘多石,而且很有看頭,石橋、石亭、石碑、石柱,如在講述千百年來的歲月滄桑。掩映在綠樹下的奇石與摩崖石刻,更是將一段段傳說娓娓道來。一磚一石,如一幀畫歷史的畫面,注釋著這座城市古老的傳奇。
天平山,在蘇州市區西邊15公里處,是范仲淹的先祖埋葬地,海拔201米,山雖不高,但有點險峻,爬起來很帶勁。
這裡面的奇石很多,形成了隻容一人通過的一線天、飛來石等各種奇特構造,而最有挑戰的要屬亂石組成的登山路。
爬了一個多小時到達山頂,有的地方都手腳並用。但登頂之後很有成就感,在山頂望湖臺可以俯看蘇州城景。
山上環境清幽,不過一個人沒有,也有點害怕。現在正趕上每年10-12月的紅楓節,斑斕秋色,紅得艷麗。
景區進門處的兩排楓樹紅得早些,但並不是天平山楓樹的精髓,下面這張照片的古楓林,古楓樹齡都有400多年,枝葉參天,不過還沒紅,但可以想像葉子紅時會非常漂亮。
D5:蘇州博物館
認識一座城市最佳的方式,就是去逛逛它的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包括2006年起開放的新館和太平天國忠王府古建築(舊館)兩部分。 1999年,著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先生為蘇博設計新館,這位老人將封筆之作留給了自己的故鄉。
蘇州博物館的美,是公認的。這種美,很詩意,很舒服,很蘇州。一窗一風景,一門一山水,有著傳統的蘇州園林風格,高低錯落,深灰色屋頂與白墻相配,清新雅緻。
屋頂上金字塔形的玻璃天窗讓博物館內充滿自然光線,在大門、天窗廊道及各展廳都可以看到這個特色。
館中還有庭院、水池、石橋、綠竹,既傳統又現代;走在石橋上還能看到白墻下用砂石堆砌而成的畫。這種「中國黑」坡頂與自然光線的導入、人文情懷與典雅氣質的精緻門庭、蘇州園林的山水意趣等等,都讓這座博物館自身就成為了一座難得的“展品”,令人賞心悅目。
館內設有吳地遺珍、吳塔國寶、吳中風雅、吳門書畫4個富有蘇州特色的常設展覽,收藏了許多發現自蘇州的文物,璀璨奪目。下面這張照片是距今5000年以前崧澤文化時期的刻紋黑皮陶罐。
春秋時期的銅鼎
康熙年間青花鏤空開光人物圖碗
雍正年間仿哥釉露胎達摩立像
民國時期象牙雕船
在蘇州博物館看了藝術家羅荃木的個展「蜂蜜是如何釀成的」。從「肖像」系列到「養蜂人、工廠」系列,展出了六十多幅繪畫作品。在「養蜂人」系列中,穿著防護服的人物勞作在大自然中,他們構成了整個風景裡動態的部分。
在「工廠」系列裡,除了少數帶有特寫意味的作品,人物並非佔據絕對的主體地位,他們往往不處於前景,臉部乃至整個輪廓趨於模糊,表情幾乎是一致的,顯得專注、順從而忙碌,他們如同隊列般重復和排列,沒有被賦予任何個性化的特徵。
「肖像」系列繪製的大多數是他所喜愛的詩人、作家,也包括聖雄甘地這樣的人物。
太宰治
茨威格
羅曼羅蘭
他們都曾經對他的精神思慮產生過影響,這也意味著以往的文字閱讀經驗可以幫助他傳達每位作家的內在氣質。雖然每一張臉的個性獲得了生動的表現,而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安靜的、緘默的,既作為孤獨的個體,也作為所有從事生產和創造的人陷入了思考,似乎在思考著那樣一個問題:蜂蜜是如何釀造的?
在蘇州的最後一頓午餐,打卡網紅店【同得興精品麵館】這家館子是在當地人和遊客中知名度都極高的麵館,選擇了燜肉麵和蟹粉蝦仁麵,好吃。
下午搭火車返回天津,短暫假期圓滿結束。這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我放慢了腳步,河邊漫步
林間徜徉
晚上在夜色闌珊體會青石板路上的寧靜
放空了自己,放鬆了心情,開始有時間思考接下來的路,生活漸漸清晰了起來。好像被大自然治癒了,遠離了煩惱,周圍都是陌生人,只需要做自己就好了,好好享受簡單的生活。大自然那些可愛的生靈都在積極地生活著,和我們和平共處。
嚮往這樣的生活方式,遠離城市的喧囂,讓自己靜下來,慢下來,這也正是旅行的意義。保持專注,學會放下,給生活做減法是如此愜意的事情。回歸日常了,這次補充的能量滿滿,要充滿希望的生活著。在上海喝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這句話是不是能理解為,我只管負責繼續精彩,時間會負責讓我快樂開懷?
「花花世界中,只為遇見最美的你”,還有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