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南橋古華園 遊客樂融融。

南橋古華園 遊客樂融融。

        上海奉賢南橋有座“古華園”,因此處古時隸屬“華亭”而命名。

        古華園,雖非古遺存(始建於1984年,由中國古建築、古園林泰斗陳從週設計),但其核心卻古味十足,有姑蘇園林之風,集賢奉世歷代名園之精華。

        園內置東、西兩湖,周圍溪河環繞,形成大小不一的島嶼,22座石橋溝通其間,水活道暢,各島上亭臺樓閣軒榭廊宇佈局,奔放藏清雅。

         西湖上的品亭曲橋是人們喜歡的地方,亭內坐坐,賞湖中秋色,曲橋走走,引神清氣爽。

 

        西湖上有座石拱橋,名“南塘第一橋”,為園中不多的清代遺存。其初建於1736年,為木橋,建在南橋鎮東的南橋塘上,名“樂善橋”,1799年改建為石橋,改為今名,1862年毀於太平軍戰火,1867年重建, 1984年建古華園時遷建。

        步上南塘第一橋,遠眺近看皆悅目,岸邊楊柳垂綠絲,水上游船蕩清波。

        細望每條船上的笑容,聆聽男女老少的歡語,真的能感受得到他們心中的甜蜜和家庭的和睦,我們心裡也是暖暖的。

 

        湖水悠悠,蕩舟悠悠,碧空白雲也悠悠。

 

        南塘第一橋北堍,是園內園「秋水園」。

        該園仿清代張繡儀、張彬有儀兄弟在奉賢莊行的秋水園而築。在橋上看,有院,有堂,有亭,有軒,圓門伴月,漏窗疊景,埠頭繫舟,月臺聽流,移步其間,定是十分愉悅的。

        這時,且聽得嘹亮的小號和明亮的薩克斯樂聲從園中飄出,以為是市區薩克斯愛好者來園演奏,入園,才發現是當地的薩克斯愛好者在自娛自樂,不得不讓人感慨時代的變化,西洋風吹進了曾是農耕為主的老城鎮,

        音色,或明亮或柔和,吹奏,或嫻熟或生疏,置身其間,彷彿感到空氣中飄蕩的都是快樂的音符,圍著你,繞著他,也一定感染了赤紅的柱和雕花的梁…

 

        「築山」是江南園林不可或缺的構築元素,西湖北側有座高二三十公尺的土石山,山頂矗立著「望海閣」。據說,過去天氣晴朗時,在閣樓上可望見杭州灣上的大小金山,現在無望了,崛起的建築屏蔽了人們的視野。

 

        看不到遙遠的大海,且可到山麓下的「三女祠」聽聽遙遠的故事。相傳西元前478年,越王勾踐起兵伐吳,當其鐵騎逼近姑蘇城時,吳王夫差棄城南逃,在南橋鎮北二里許地,吳王見大勢已去,恐三個女兒被俘受辱,遂令護兵將三位公主活葬。後人建祠懷念。園中三女祠依原有景觀構築。

 

        走過大路小徑,並跨過板橋拱橋,到了東湖北岸的大草坪,孩子們在此“安營扎寨”,互不熟識,卻玩得興高采烈,像隻隻快樂的小鳥。

 

         大草坪旁,且為園中園「晚晴園」。它由體量較大的閱耕樓、菊石樓、聽春軒與迴廊構成,園內,池水清澈浮睡蓮,湖石玲瓏透陽光,遊客不多,煞是雅靜。

 

        出晚晴園,並沿東湖畔「柳堤春曉」南下,一路上,柳枝拂面秋陽暖,碧水映畫雙亭美,真讓人心曠神怡啊。

        (東湖曲廊中,且有一位老者在吹葫蘆絲)

 

附記:那天,聽說南橋有古華園,只想去逛逛,沒帶相機。沒想到古華園竟是上海名園之一,這麼靚麗,只能用手機取代了,好在現在手機的功能也強大了。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