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澤,坐落在上海青浦西南,是青浦區最西南的一個鎮,距離市中心約六十公里。
金澤鎮歷史悠久,鎮內湖塘星羅棋布,河港縱橫交叉,是典型的江南魚米水鄉。金澤鎮是一座以橋聞名的古鎮,向有「江南第一橋鄉」之稱,自古有「金澤古橋甲天下」的美譽。相傳昔日有穡人獲石如金,故曾取名“金石”,也有此地為水鄉澤國,且盛產魚米賽金,故稱“金澤”。
金澤
金澤老街是沿市河兩岸而建的老街,東面是上塘街,西面是下塘街。
我們下車點離下塘街近,就從許家廳開始。
金澤
人很少,冷冷清清~ 最裡間好像還有人居住,堆了很多雜物,攔著不能進了。看介紹是有六進,還有小花園呢,怎麼就不能好好修好再開放呢,哎。 。
金澤
漂亮的木雕花
不遠處的河對岸,有個倉庫,大門緊鎖,不對外開放,只好外圍拍拍照片。
更遠處的天主堂,因為封路,過不去。
金澤
金澤
很有年代感。早已沒有了昔日的繁華景象。
金澤
金澤
橋那邊遊人逐漸多了些~
據史料記載,金澤原有“六觀、一塔、十三坊、四十二虹橋”,且“廟廟有橋,橋橋有廟”,每一座橋梁不僅各有特色,而且大都與寺閣庵廟有關。如今雖絕大部分寺廟已廢,但當年的橋卻風姿猶存。
金澤的橋,不僅數量多,而且大多是歷史名橋。至今鎮上還保存著宋元明清所建的七座古橋,分別是迎祥橋、祖師橋(如意橋)、放生橋、普濟橋、天王橋、萬安橋與關爺橋(林老橋) 。建於宋朝鹹淳三年的普濟橋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石拱橋。
金澤
天皇閣橋位於金澤鎮下塘街,與上塘街的塔江橋遙遙相對。因橋北堍有天王廟,即以廟名為橋名。
天皇閣橋橋身高大,僅與朱家角的放生橋,是江南少有的三孔連拱石橋。
金澤
金澤
「金澤四十二虹,萬安為首。」萬安橋位於金澤鎮北市梢,橫跨市河,該橋為單孔石拱橋,原來橋上有亭屋,故也稱亭橋。與鎮南的普濟橋 同跨一河,南北相望,故也稱姊妹橋。
建橋時間,它比普濟橋早幾年。在橋面上建有亭閣,亭閣四周飛簷翹角,角掛銅鈴,風吹鈴響,為大橋的裝飾,增添美麗的外形,在橋的東堍,有佛國亭,即一座寺廟,樓亭飛簷,內有佛像,在橋的西堍,有財神閣,也是一座廟宇,內有財神老爺趙公明。整座石橋的結構設置,古稱橋挑廟,即一橋挑起兩座廟,這在江南古鎮中,是不多見的。
金澤
金澤
金澤
林老橋在金澤鎮北首,是單孔石拱橋,橋北對著關帝廟,故又稱關帝橋,橋身保養較好。橋面青石十分光滑,顯得古樸典雅。據記述,此橋是一位叫林青的老人出資所建,故稱林老橋。
金澤
金澤
金澤
這座普慶橋是為製作《中國虹橋》節目而建,仿《 清明上河圖》汴水虹橋之單孔木拱橋。可惜我們此次來,正在重建,還是可以看見一部分的結構,確實是捆綁式紮在一起,橋體朱紅色,建成時應該是很美的吧。
金澤
金澤
普濟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是 上海地區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石橋。金澤普濟橋有「上海第一橋」之譽。
石橋為單拱圓弧形,拱跨徑十餘公尺。坡度平緩,橋面較窄。普濟橋的拱圈砌置,與河北的趙州橋相同,它的石料,與松江方塔公園的望仙橋相同,橋石多為紫石(故俗稱紫石橋),雨過天晴時,橋面晶瑩光澤,橋體雜以青石,花崗石等石材,橋兩側置欄板,兩堍均有引橋,現已不完整。
金澤
金澤
金澤
放生橋,位於鎮南端。放生橋在如意橋北約50公尺處,因橋下有放生河,故稱放生橋,又因橋堍有總管廟,故也稱總管橋。現在,此橋保護完好,仍為水鄉的重要交通工具。
此橋為單孔石拱橋,橋柱上刻有楹聯,清晰可認,係後來修建時所加。楹聯曰:「橋連如意接康衢,水出灣潭通秀氣。」顯示此橋連接如意橋,通往康莊大道;橋下清水,流向淙淙小河。
金澤
金澤
金澤
迎祥橋在鎮南市梢。橋為六柱五孔樑架式石橋,構造形式獨特:以長青石5塊並列組成石壁式橋柱四條立於水中,形成五橋洞。石壁頂面橫置石蓋梁,梁面琢有半圓形凹槽,以穩固地擱置五根25公分粗的楠木樑,上部橋面結構由磚木組成,在楠木樑上橫鋪枋板。枋板上密鋪用石灰糯米拌漿砌成的青磚,形成磚體橋面。兩側採用水磨籮 底磚覆貼,既可保護木樑,又增加美觀,還能起到壓重穩固作用,橋面兩坡有踏級。因為元代蒙古族以騎兵著稱,常要疾馳過橋,所以迎祥橋橋面鋪磚無橋階、無橋欄。
金澤
迎祥橋縱向坡度和緩,橋體輕巧。 「迎祥夜月」被列入金澤八景之一,有「月印川流,水天一色」之勝。同時伴以精巧的橋面造型,在全國堪稱罕見。這在橋樑建築技術上被「連續簡支梁結構」。元代已能應用這種原理造橋,比西方早數百年的歷史。
金澤
磚、木、石組合結構,無橋級及橋欄。
途徑狀元樓,很多食客。我們還是比較喜歡找小吃。
金澤
金澤
珠金點心店
人太多了,麵條餛飩都來不及燒,我們就點了這裡的特色燒麥(soso~)
珠金點心店
返回老街的路上,看到了漂亮房子,好喜歡!可惜還是不開放!
金澤
金澤
金澤
縫紉機廠舊址
金澤
金澤工藝社,不對外開放,保全很警惕
金澤
側門正好三輪車進出,悄悄看一眼~~
金澤
金澤
金澤鎮也是佛教勝地,「頤浩禪寺」是趙樸初先生題詞的,現在已經局部修復,香火旺盛。
寺廟外,有老婆婆賣塌餅和蔬菜的,圍著很多香客,可能今天是啥大日子吧。
金澤
買票進入,五元一位。
頤浩取自南宋宰相呂頤浩的名字,呂頤浩在金澤建造了這棟宅院,後來 升院為寺,命名 頤浩寺,據說這也是中國唯一用相國名字命名的寺廟。
金澤
金澤
不結果的白果樹。
形單影隻的七百歲老樹,有一對鳥窩相伴,以慰寂寥寥~
金澤
額,,有點意外,心心念念 ,專程奔你而來的“不斷雲”,竟然斷的 怎么生硬~
金澤
乾涸見底的荷花池
金澤
石身三面鐫刻不同的雲朵
金澤
金澤
柱狀
金澤
遺址碑
金澤
龍墻
金澤
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親題寺額「頤浩禪寺」。
下午遊客多起來,遊船也開放了,我們結束旅程,有機會再來體驗吧。希望古鎮越來越好!
金澤
烏篷船飄搖而過,白墻黛瓦木格窗臨水而立
--這就是金澤,
在喧囂塵世的當下,依然保持著原生態的水鄉氣質,安靜祥和,讓人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