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地點:上海人民公園
人民公園是個極為普通的名字,很多城市都有人民公園,基本上地理位置都不會太偏僻。上海人民公園的地理位置更是城中心最繁華的地段,主園門位於南京西路,北鄰南京西路,南鄰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人民廣場,西鄰黃陂北路,東接西藏中路。
公園於1952年10月1日開園,由當時任市長的陳毅元帥提名。 2000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北面有古董老建築,南面隔著人民廣場則是城市新興的天際線,被很多人認為這是上海的「中央公園」。從地理位置來說,這稱呼也沒有誇張。每次去上海博物館,出來的時候總會去公園轉一轉,有時候去吃個午飯啥的,週邊還是很熱鬧的。
公園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個景區,但其實公園不大,走一圈也不用太長時間,所以也沒有必要按圖索驥。
從入口處進去,中央大道的東側是張思德塑像,面東背西,高4公尺。兩旁是雪松群,後方有紫薇和紅楓,塑像掩映在樹林叢中。
張思德,1915年出生於大巴山深處一個貧苦佃農家庭。 1933年12月,張思德參加紅軍,不久加入共青團,1935年隨紅四方面軍長徵,三度經過人跡罕至的雪山、草地。在川西茂洲地區,他神奇般地一人奪得敵人兩挺機槍,被戰士們親切地譽為“小老虎”,一時傳為佳話。 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初,張思德積極響應黨中央提出的大生產運動號召,主動到安塞縣石硤谷辦生產農場,擔任副隊長。 1944年9月5日,張思德和戰友小白挖窯的時候,突然窯頂掉下幾塊碎土,出現險情。張思德眼疾手快,一掌將小白推出洞口,厚厚的窯頂坍塌下來,把張思德埋在下邊。戰士們和老百姓從四面趕來,小白得救,張思德卻沒能搶救過來,他犧牲時,年僅29歲。毛澤東在延安張思德追悼會上作了《為人民服務》的悼念講話,給予高度評價:「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一旁散落的石頭雕刻著印章,不過這些古體字,我們大多數都不認識,勉強連猜帶蒙,也就能猜到幾個字而已。
人民公園有東山和西山,其實真是兩座很矮的小土坡,壘出地平線不遠。東山位於東南部,高9.7米,佔地2300平方米,山巔有一座重簷八角亭子,旁邊堆疊黃石,山麓有一段不太長的廊。
西山位於公園西南部,高11.8米,佔地3900平方米,北側假山是湖石和黃石堆疊起來的,規模也不大。山巔也有一座八角亭,是琉璃瓦攢尖頂,飛簷翹角的古典式樣。西山瀑布算是公園的主要景點,但可能冬季是上海的枯水期,瀑布也不成形,只能大概看個意思罷了。瀑下有潭,看起來不算深,也很小,水質倒還算清澈,大約是活水。
南極石位於公園的中部,在風光樓東側,是中國第一支南極考察隊於1982年2月21日在南極喬治島採集的。石頭是黑褐色的,高1.7米,橢圓形,上面刻著的「南極石」三個字,是宋日昌題寫的。
公園的主幹線上坐落著上海當代藝術館,但今天沒有展覽,門口有天主教徒在向遊客分發一些小冊子。
荷花池由兩個相連的池沼組成,池東是水杉林,冬天的水杉樹葉呈現出了紅褐色。池邊有石桌石凳,居然坐滿了老人。其實天氣還是有點涼的,好在今天有太陽。池塘的另一側有一座水榭,規模不大,建築風格比較簡約。
公園雖然不大,但還是有一些遊樂設施,不過也沒有什麼人在玩。要說人氣比較足的地方,倒還是荷花池一帶。
攝於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