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尋訪洪德橋。

尋訪洪德橋。

無意中得知上海浦東唐鎮有座建於清代的古石橋洪德橋。 2020年5月12日午後盡管氣溫高至28攝氏度,我還是特意前往尋訪。

洪德橋原名為虹天橋,南北橫跨在一條名為陳家溝的河流上,蘇州金山石質,單孔平樑橋,長約15米, 寬1.76米。建於清雍正四年(1726年),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曾任遵義知府的沈朝鼎重建,清道光十年(1831年)重修。

走上洪德橋,橋欄石、望柱、抱鼓石等較為精緻,石欄板刻龍鳳圖案,尤其是橋欄中間望柱上兩尊石獅憨態可掬。

洪德橋顯然前幾年在清道光年間重修的基礎上又重新修繕過,因而古石橋的部分橋石有所更換,位置也有所變動。從現在的洪德橋橋石上可以看到古石橋歷代修繕的印跡,橋東北側近橋墩處的一塊斷石上鐫刻有“乾隆歲次乙亥荷月”字樣,可見洪德橋清乾隆二十年沈朝鼎重修時之物;橋西側橋名陽文鐫刻「洪德橋」橋名,旁刻有「道光」等字樣,顯然為清道光十年重修之物。

據說,洪德橋橋墩有橋聯“花村穩閣上雲級,綠水長堤飛彩虹”,但現在橋墩橋聯石並無刻字,只有橋東側有“十里碧濤”字樣,感覺不是洪德橋舊物。洪德橋原先的刻有橋聯的條石僅存半塊刻有「綠水長堤」的殘斷已鑲砌在橋墩別的位置。

洪德橋北堍是近年新修的上海財神廟,地以橋名,洪德橋所在區域原名為“虹橋”,曾有與善庵、東岳廟、觀音堂、城隍廟等4座道教佛教寺廟,統稱為「虹橋廟」。舊時農歷三月廿八前後這裡的廟會人​​潮洶湧,香火很旺,虹橋廟附近儼然成為小集鎮。 1980年因與上海縣虹橋同名,遂更名為“王港”,2000年併入唐鎮。

財神廟內的東岳殿、慈航殿所在的老建築大概是原先虹橋廟的舊物,殿後是兩株植於清嘉慶年間樹齡200多歲的銀杏,其中一株還算生機勃勃,另一株則狀況堪憂。銀杏也稱為白果樹或公孫樹,落葉大喬木,雌雄異株,寺廟內多植銀杏,平添古意。

也許是為了與財神廟氛圍相呼應,洪德橋的周邊環境有所調整,陳家溝南岸開挖了一彎新河,使洪德橋南堍所在區域形成河中一座橢圓形小島,取名為「元寶島」。原本廟外的洪德橋成為上海財神廟內的一處園林綠地袖珍小景,古橋雖存,氣格卻未免受制了。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