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暮春詠歸。

暮春詠歸。

暮春,想到野外徒步,2020年5月3日傍晚來到了被譽為「上海最美林蔭道」的浦東新區塘下公路。

塘下公路所在的位置是修築於1949年的人民塘,而人民塘的前身則是修築於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用來抵禦海潮的浦東(川沙、南匯)李公塘(該海塘因時任南匯知縣李超群主持修築而得名)。 1949年7月24、25日,海潮借助裹挾著瓢潑大雨的強颱風摧毀了年久失修李公塘及同外側的袁公塘和預備塘。同年8月3日至9月8日,利用李公塘原址重修海塘,重修的海塘高3.5米,頂寬3米,底寬13米,根據上海市長陳毅的提議將修復後的海塘命名為“人民塘」。

1950年後,人民塘逐年加高加固,塘身高度達到7.5-8.5公尺標準,頂面寬至5公尺。隨著海岸線的向東延伸,後來又修築了勝利塘、團結塘、七九塘、八五塘、九四塘、世紀塘,人民塘不再是一線海塘。 1973年,順著人民塘走向在內側修建了塘下公路,既利於防汛搶險物資的輸送,又成為沿海的一條交通幹道。同時在人民池兩側植樹造林,營造了5,000餘畝水杉林帶,成為上海地區最長、面積最大的護堤森林帶。

車至東大公路塘下公路口,下車沿塘下公路南行,公路兩旁杉樹林高大挺拔,公路西側的隨塘河是1952年修築加固人民塘時,沿海塘內側掘土成河而成,通航能力10-40噸級。

塘下公路西側的水杉林帶因為有隨塘河,景色要勝於東側,林帶也寬闊茂密些,林間苔蘚雜草叢生,枝頭鳥雀跳躍鳴唱,頗有野趣。不少人遠道驅車而來,在林間草地露營休憩。

塘下公路旁還有些水閘之類水利設施,眼前這座東西溝通穿越塘下公路黃家窪港河流的已廢棄水閘,建於1970年,名為「黃窪港節制閘」。

此水閘主要用於調節人民塘黃家窪港水位,為東海農場農田灌溉服務。水泥的水閘框上清楚可見「毛主席萬歲」、「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聽毛主席話、跟共產黨走」等陽刻字樣。近五十年過去,這座廢棄的水閘已近乎文物古蹟了。

塘下公路走向與浦東機場一條飛機降落航道方向大致一致,漫步公路,不時可見天空中飛機沿林蔭道上空飛過,飛機的轟鳴聲有點「蟬鳴林更幽」的效果。

夕陽西下,漫步林間,靜謐的隨塘河、幽靜的水杉林,別有一番自然雅趣,令我想到《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場景。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