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為了發現上海、探尋上海的“細節美”,我們夫婦倆決定每週末抽半天時間,綠色出行利用上海便利的公共交通,去尋找上海“有意思的角落”。之所以每週末只安排半天時間,一方面是因為平時工作比較忙(有時雙休日也需要忙些單位的事);另一方面也便於做些“行前數據查詢”和“行後反思小結”工作。
內文:
出發啦!今天的路線:甜愛路-內山書店-多倫路。
地鐵8號線虹口足球場站6號口出來,沿著四川北路往前走,經過魯迅公園很快就到了「甜愛路」。途中會經過“虹口區旅遊公共服務中心”,那裡會有各種地圖供遊客索取。
甜愛路被譽為“上海最浪漫的馬路”,因與山陰路千愛里相通,又曾稱千愛里或千愛路,後改為甜愛路。路口設有特別的愛情郵筒(愛心郵筒),道路兩側是由28首中外著名愛情詩篇組成的「愛情墻」。甜愛路至今仍保持著其特有姿色,年輕人願到這裡牽著戀人的手,感受愛的氣氛,享受這份鬧市區裡少有的寧靜。
沿著甜愛路走到頭(四川北路),左轉,我們就來到了「內山書店」。這裡也是此行我覺得最有價值的景點!
內山書店是日本著名社會活動家內山完造,於1917年創立的進步書店,初址在北四川路魏盛裡,1929年遷現址。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內山書店是上海左翼進步書刊的主要出售點和中日進步文化人士的聚會場所。同時,內山書店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的聯絡點,曾保護和營救魯迅、郭沫若、許廣平等愛國文化人士。
內山書店現在對外開放的有三層樓:一樓右側房間復原了1927年的內山書店模樣,中間是現代書店,左側房間是咖啡店和花店;二樓「集外集」是供讀者閱讀的空間,環境比較雅緻,去的時候幾乎坐滿了人;三樓閣樓當時在賣些教輔書,感覺和書店有些格格不入,所以感覺不太好。
書店出來就可以看到馬路斜對面有一家伊斯蘭餐廳,據說是家老店,門口一直排長隊,以後有機會的話要來嚐嚐。
從伊斯蘭餐廳出發左轉,沿著四川北路,走4分鐘左右就到達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多倫路原名竇樂安路。呈L形,全長不超過550米,卻曲靜幽道。街道兩邊的小樓鱗次櫛比,風格各異。多倫路是中國近代史上臥虎藏龍之地,在20世紀初也是文化界的重地,近代許多標炳史冊的文壇名流都曾工作、居住於此。如今,多倫路上還有許多小型私人收藏博物館繼承並延續多倫路特有的城市脈絡。
多倫路文化名人街是個老景點了。很久以前來過,還挺不錯的。這次來感覺不如以前,文化氣息減少了,有些小店與文化名人街的氛圍不符,感覺怪怪的。有些雕塑的修繕工作也沒有跟上,整體感覺這條街有些沒落,有些冷清。
彩蛋:
路上無意中發現的“魯迅小徑”和“紅色路線地圖”,如果跟隨它們,是不是會有驚喜?到時候安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