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總是為了追尋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長的旅途上 ----星野道夫
離去年最後一篇遊記已有半年時間了, 回望過去的幾個月,好像沒有啥特別有印象的事件發生,因此需要改變下,多出去接觸人,多參加活動, 把之前的輸入轉化成輸出,因此繼續整理過去自己曾經走過的地方的所見所聞所想-----
去年與朋友相約國慶期間出去走走,於是就有了廣富林遺址一日遊。 2020.10.5
廣富林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東週時期的遺址The Guangfulin site of ancient culture, 位於松江佘山,被確定為距今約4000年的新見考古學文化,它既包含了來自南方的良渚文化痕跡,也有來自北方黃河流域的龍山文化印記。可以看到原生態保護的古遺址、農耕生態文化,感受原汁原味的田園風光。廣富林的遠古文明已由科學考古而得到初步證實,早在5000年前,廣富林一帶就有鬆江先民在此地勞作生息。
遺址內包含景點有知也禪寺、骨針廣場,陳子龍紀念館、朵雲書院、富林塔、三元宮,古陶藝術館,藝術展示區、演藝中心以及週邊商業圈,如禪茶館、富林麵館、城市咖啡等
廣富林古文化遺址朱雀門:設計比較特別,宛若被破壞的斷垣殘壁<img src=\"https://dimg04.c-ctrip.com/images/01050120008k92kqiD7FA_W_671_0_Q90.autg?proc
知也禪寺:據《方松街道志》第二十九章民間傳說記載:相傳唐代晚期,有一天,一位叫「大致」的高僧從洛陽雲游至此,被眼前松江九峰環翠的美景深深吸引,便發願在此建寺、弘揚佛法、普渡蕓蕓眾生。於是,他四處化緣。經過十年化緣,終得巨資,在四面環水的高亢廣富林之地建起一座宏偉的大殿,即知也禪寺。
富林塔:四方三層木塔,明顯的仿唐風格
廣富林文化展示館:少有的「在水一方」的建築即水上建築,房頂在水上,就像水淹了房。
設計採用的是現代中式的建築風格,就像是漂浮在水中一般,寓意著人類文明和水的交融關系。
展示館以「時空之旅」為理念,透過廣富林考古記憶、上海成陸演變先民活動、城邑特徵形成、松江縣府興盛、上海城市崛起、邁向未來明天等場景設計,讓觀眾在時光隧道中體驗並閱讀上海這座城市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展示館是通過玻璃的圓形建築從地下進入展館的,猶如一個「加強版」的歷史博物館,從遠古時代的上海一直到近代上海。設計精緻且別有玄機,文字介紹通過背光打出漸變效果,參觀路線不走回頭路,蜿蜒的小徑有“移步換景”效果。文化層分為三層:上層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吳越文化層、中層為夏商時代的馬橋文化、下層為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層
上海民間有雲:「十年上海看浦東,百年上海看浦西,千年上海看松江。」松江,稱為「上海之根」 ,而鬆江廣富林文化遺址的發現與開挖,揭開了松江「上海之根」的神秘面紗
模擬挖掘現場
復原的老上海的街景生活樣貌
記得剛來上海時住在臨青路的石庫門房子,當時也是用老虎灶的熱水,雖然那時日子挺清苦的,但很快樂,對上海這座城市也是充滿了探索和好奇---------,二十多年過去了,上海已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更時尚現代了, 不過還是很懷念那個簡單快樂的清貧純樸的年代!
走完文化展示館猶如穿越5千年的時空,從遠古時代慢慢過渡至近現代,5000多年來的文化、人文、歷史統統浮現於眼前,不管是先民的漁獵農耕生活還是明、清,乃至民國時期的松江繁華,老底子的藥鋪、鐘錶店和繁華的上海南京路,一瞬間似穿越回民國時期,都在不露聲色的向每一位到來的遊客闡述著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產物的魅力。
古陶藝藝術館:本人非常喜歡的館,陶器素雅精美!精選幾張照片讓大家飽飽眼福,若想探個究竟自己去發掘----
素面
骨針:中間豎立著一根象徵先人編製衣被漁網的工具,這是從廣富林發掘出來的代表性遺物。
那天的雲特別特別美! !天也是非常非常的藍色!
遺址正門面對的是華東政法大學松江校區,多部青春偶像劇拍攝地
回來時在地鐵裡站台上拍的,一根根小石墩很有特色,但不知幹嘛用的!
TIPS:週邊景點:西面與廣富林郊野公園;往北是辰山植物園,往南是泰晤士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