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庫門是上海的民居特色,新聞報道2021年11月上海新開了一個海派潮流城市景觀“今潮8弄”,成為虹口區新地標。
今潮8弄在虹口區的四川北路、武進路交界處,東方明珠向北5公里,距我家12公里。 2021年12月12日上午9點半與夫人去看石庫門景點,陰天下小雨,剛剛雨停,騎自行車到藍村路,4號線到海倫路轉10號,到四川北路下,地鐵站3號出口就是「今潮8弄」入口處。
10:20分到,陰天,雨霧茫茫的樣子,地上濕答答,老大媽一群群在你眼前晃來晃去,穿的花里胡哨,聲音都很大。
出示健康碼,測體溫,8條弄堂一條條走起來,清水裸磚墻修繕的很好,玻璃窗明凈,上部戴了不同的護欄,一棟棟房屋如今都派了用途,或展示或小商品,可惜大都關了門。
走在弄堂裡拍照,高樓大廈總是在前方探頭探腦看著你,提示這是在大上海的市區。一間屋子關著門,招牌上寫著:第16回虹口腔調,早春樂,四季會有風物、市集。
上海的歷史底蘊都藏在小弄堂裡,摩登風味、海派文化大都是「螺絲殼裡做道場」的無奈。 弄堂是江浙滬地區特有的民居形式,弄堂代表了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徵,上海人都是有弄堂情結的,上一輩上海人創造了形形色色風情獨具的弄堂文化。
我出生在成長在蘇州胥門外小日輝橋弄,屬於弄堂裡長大的一代,東西向的弄堂不足300米,西寬東窄,一排排的粉墻黛瓦房幾進深,有的門就是石庫門,我家也是,只不過朝南的大門抹的是洋灰,仿了石庫門。孩子很多,成天在弄堂裡打彈子打棋子,刮洋畫滾銅板,兩塊磚兩根樹棍就能玩“啃肉骨頭”,少年不識愁滋味,童年的快樂和弄堂聯繫在一起。
走到景點的邊緣,一長溜的塑膠遮陽帳篷,都是小商品攤點,今天下雨,有的沒開張。走進上海 「物藝至文化傳播公司的畫室,賣冷飲、畫作、小禮品,只有人拍照,不見生意成交。
10:50分走近“未來已來數字藝術作品展”,不開門。看門口廣告牌,有「海派精彩藝術集、藝想申城文藝演出、城市奇遇空間藝術展、青藝無界青年藝術展」等,雙休日節假日熱鬧時這些都會登場? 給夫人拍照,背著墻、靠著窗、扶著門。弄堂修繕一新,五、六公尺寬,鋪了地磚,乾凈卻不真實。想起了小時候養育我的那條弄堂,鋪了彈石路,夏天的傍晚真是熱鬧,太陽下山家家戶戶門前潑水,搬出了長凳桌椅、門板竹榻,天未黑已開飯,等到亮燈時,小孩在路燈下下棋打牌,大人蒲扇啪啪啪聊天,年輕人講故事、唱滬劇,蘇州的市井文化一代代在弄堂裡口口相傳。
8條弄堂60棟石庫門,走進一間老房子,一樓沿街的門面在賣汽車,電梯上到3樓,一片建築工地狼籍,2樓不停。小雨濛濛還在下,11:20坐地鐵回家。
弄堂和北方的巷子對應,中國漢代以來城市的主幹道為街,居住區內的小路為巷。北京有王府井大街,成都有寬窄巷子,蘇州獨特的吳文化生生不息,靠的就是古城區一千多條街巷裡弄承載。 (1121字)
唐:知道了街巷裡弄好多知識,小時候童年回憶滿滿的。
楊:蘇州現在在老閶門北碼頭也搞了一個民國時代房屋。有機會也可以去觀嘗一下。
朱:上海灘的房子是寶貝了。
吳:唐姐今天下雨也出門了,美美噠。
唐:今天我倆休息,可以走遠一點。
陳:弄堂文化今昔對比,歡樂親切,嘩啦道來,聽者如臨其境,回憶童年生活,如數家珍,引讀者共鳴。
李:童年的記憶,美好的回憶。
王:唐姐的美姿,讓石庫門增光添彩。石庫門的故事,引發兒時生活的樂趣。走進上海,感受上海。唐跟:哈哈,美姿向你學習喔。
宋:美女阿婆真漂亮,石庫門穿了新裝還是舊模樣。
王:童年的回憶,唐姐美美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