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傅雷故居,母親的指望-上海3日(15)。

傅雷故居,母親的指望-上海3日(15)。

★旅遊地點:上海浦東傅雷故居

沒想到我們入住的客棧旁邊就是傅雷故居,自然是不容錯過的。於是,第二天的行程就把傅雷故居加進去了。

故居隱在一個小院子裡,門口一點兒都不起眼,幸好萬能的地圖上標誌了這個景點,否則真有可能路過而不入。

走進巷子,我還是懷疑自己找錯了地,分明是民居,圍墻外的院子裡荒著,房子似乎也有些破敗,看起來像是年久失修了似的。直到有人在白墻前對我招手:「故居在這裡。」我才放下了心。看來,循圖而來卻不得其門而入的,並不僅僅只有我一個人。

1908年,傅雷出生在這座週浦鎮的傅家宅,因其出生裡哭聲震天,而為其取名雷,字怒安。始祖傅慶在明代永樂年間從浙江海鹽移居今日的鹽倉鎮。傅氏家族信奉儒家的教育思想,世代耕讀,傳世十二代。

傅雷從小就接受四書五經的教育,不過傅家算是開明的家族,還另外延請英文及算術教師,也稱得上是文理兼備了。五四運動發生那年,傅雷離開私塾,進入周浦鎮小學就讀。他天姿聰慧,成績優異,可是母親卻仍不放心,經常去學校督教,讓傅雷十分惶恐。

不過在周浦鎮小學他並沒有讀多久,很快就轉學到了上海。二十歲留學法國,在巴黎大學文科學習,同時到羅浮美術史學校索邦藝術講座聽講。在留學期間,可能由於過分用功的關系,精神逐漸不佳,在房東太太的陪同下,曾去瑞士作短期旅行和休養。

傅雷的母親對兒子的管教十分嚴厲,其態度和方法在旁人看來,都有些不盡人情。她常常憂慮地對人說:「我只有這一個孩子,倘若不能把他管教好,將來成為廢物,那我還有什麼指望呢?」誠然傅雷後來能有這麼大的成就,與其母的嚴格管教分不開。可是他最終選擇輕生,可能也因為母親從小的管教導致在性格上有所缺陷相關吧?

他一生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包括巴爾札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 1960年代,由於在翻譯巴爾札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貢獻,被法國巴爾札克研究會吸收為會員。可惜的是在文革期間,他遭到紅衛兵抄家。 1966年8月底,他受到連續四天三夜的批鬥,包括罰跪、戴高帽等凌辱,被搜出了所謂的「罪證」。 1966年9月3日上午,女傭發現傅雷夫婦雙雙自殺身亡。傅雷吞服巨量毒藥,享年58歲。夫人朱梅馥在窗框上自縊身亡。

在文革中遭受劫難的並非只有傅雷一家,像當年著名的作家,大多都遭受過迫害,但是他們依然頑強地活下來了。或許,傅雷之所以走上了絕路,與他幼時的生活不無關。母親雖然把他培養成為一個著名的學者、作家、翻譯家,他的成就確實讓人矚目,但他的童年無疑算不上幸福。所以,在面對劫難的時候,他放棄了生的希望。

管理員說到傅雷的時候介紹了很多,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母子之間的相處方式。或許一般人沒有辦法理解望子成龍的母親採取了這樣嚴苛的方式吧?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