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吳房留踪。

吳房留踪。

聽說上海第一批9個鄉村振興示範村之一的奉賢區青村鎮吳房村景緻不錯,就想實地看一看。 2020年8月16日到奉賢,下午回程時特意轉道去了吳房村。

一進吳房村,便覺眼前一亮。看得出房、農、林、水、田、路、橋等都進行了精心設計佈局和改造,原有農舍在原來基礎上改建和重建成外觀風格統一、錯落有致的鄉間民宿、創業辦公樓等。

經過改造後的村莊,保留原有的鄉村風貌,粉墻黛瓦的建築與鄉野環境相融合,建築色調素雅整潔,又有所創新,柔美的坡屋面流線、樸實的木飾線條與窗框、繪有傳統風格壁畫的建築外墻,步移景異的村落景觀展現出海派水鄉的柔美和鄉野風貌的淳樸自然。據說吳房村的整體風貌改造設計源自於中國畫《桃源吳房十景圖》,看來改造後的吳房村的確有點中國畫裡的鄉村的味道。 “所見之處皆風景”,體現了“將美麗繪於鄉村,讓藝術留住鄉愁”的設計初衷。

桃源吳房村的桃是黃桃,據說吳房村最老的黃桃樹栽種於上世紀80年代初。 1990年代,吳房村所在的上海市奉賢區青村鎮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黃桃之鄉」。粉墻黛瓦的鄉村建築與鄉野桃花最相得益彰,我到吳房村已是黃桃成熟時節,已非春天桃花盛開的吳房村最美時節,因為驕陽似火,桃葉低垂無力,樹景不佳。盡管沒有桃花映襯,但有綠樹碧水映襯,吳房村依然令人賞心悅目。

抬眼望去,村宅旁宅前屋後可見保留下來的原有黃桃樹、橘子樹、柿子樹、苦楝、櫸樹、石榴等樹木和竹林及菜圃,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等小三園點綴在農舍旁。

豐富的植被營造鄉野氛圍,建築週邊、道路交叉口及橋邊點綴染井吉野櫻、梨樹、石榴樹、美人梅、臘梅、紅楓、雞爪槭及羽毛楓等,下層種植黃金菊、雛菊、繡線菊、美麗月見草、細葉美女櫻、佛甲草、大花六道木及南天竹等。

為了更好地營造鄉野氣息,村內人行小路以老石板、小青磚、鵝卵石等元素鋪就而成,配以鄉野植物與淳樸小品的組合設計,令步行道更具鄉野氣息。鋪地、圍墻等採用富有鄉野氣息的材料,村民不要的瓶瓶罐罐、磨盤等農耕用具,則被佈置成了景觀小品。

村裡這座已成為村史館的百年老宅較為完好地保留了當年的建築風貌,原先安裝的鋁合金門窗改回中式木頭窗、門,達到了修舊如舊的效果。

吳房村的自然河道顯然經過疏浚整治,河邊植有蘆葦、花葉蘆竹、蒲葦等增添了野趣;水面種植黃菖蒲、鳶尾、荷花、睡蓮、梭魚草等多種挺水、浮水及沈水植物,河埠還停泊著小木船,放眼望去隨處是一幅幅如畫的水鄉風景。

吳房村水系豐富、河川密布,橋樑自然也不少。據說村內共有近20座橋梁,數量雖多,但別具特色。整體上功能與風貌相適宜,可車行的橋因體量較大,點綴以石質欄桿;而人行橋則輕盈而小巧,融於週邊風景中。

經過改造的吳房村這片區域面積不大,佔地面積僅358畝,轉一圈半個小時就能走遍,應該只是吳房村一個村民小組或是一個自然村落,吳房村莊更多的區域恐怕還是原有模樣。鄉村振興示範村投資不菲,吳房村這一小片區域看樣子打造的是創意文旅鄉村性質的片區,有鄉村青年雙創中心、鄉村美食部落、鄉村閑憩室、生活驛站、村民之家民宿、鄉村文創體驗館、自然教育課堂等項目,這片村落的改造沒有上億元恐怕是下不來的。因為還是初創階段,有些場所還未完工,有的大門緊閉。

漫步吳房村,村貌淡雅整潔,卻多少有些寂靜。盡管是周末,但遊客寥寥無幾。吳房鄉野精緻雖然雅緻但區域不大,徘徊小半日也足矣,吳房附近沒有什麼特別的自然風景,也沒有迪士尼那樣的大型休閑娛樂去處,難以吸引中心城區遊客在吳房下榻。吳房村民宿據說有17間房,取名晨雲、行露、溪澗等,有點古時山水田園生活意趣,但好像開門迎客的很少,我對吳房民宿及鄉村旅遊的前景並不感到樂觀。

不管什麼,對吳房村這片改造後區域的村民而言,生活在如此雅緻整潔、賞心悅目的居住環境裡倒是件美事,這倒真是一種理想中的詩畫裡田園鄉村場景。當然,要持續和維護這樣宜人的人居環境,需要持續的不菲投入,不是能輕易可複製可推廣的。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