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志願軍文獻館,向英雄致敬-上海3日(10)。

志願軍文獻館,向英雄致敬-上海3日(10)。

★旅遊地點:上海東方地質科普館之志願軍文獻館

志願軍文獻館坐落在地質館之後,廣場上有坦克和高射砲,它們都是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這座博物館是為了紀念抗美援朝戰爭的,展廳內收藏了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各次戰役的戰利品、文物、紀念品數千件,真實地還原了六十多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走進大門,是很氣派的大廳,遊客居然還不少。親子活動的人還留在地質館,這裡是另一撥人,可見上海市民還是很重視下一代愛國教育的。

高高的墻上,掛著上海籍志願軍的照片。那時候還沒有彩照,一色的黑白小照,卻是一根根民族的脊梁。他們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拋頭顱酒熱血,換來了我們的和平年代。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譜寫了一媽媽贊歌。 「軍魂」兩個大字,濃墨重彩,一下子擊中了參觀者的心臟。

我們仰首看著一楨楨年輕的照片,向參加抗美援朝的上海志願軍戰士們致敬。上海人民,乃至全國人民,都不會忘記他們。雖然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是都知道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付出的鮮血,灑下的汗水。

銅浮雕是志願軍的群像,是志願戰士浴血奮戰的場景。他們奮勇爭先,不怕犧牲,鑄造了錚錚軍魂。

一側有塊牌子,是紀念當代著名詩人、散文作家、小說家魏巍誕辰100週年。我們都學過魏巍的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可能是前不久在這裡面舉行的活動吧。

紀念館裡還有一些當年的文物展示,當時的武器遠比不上現在的先進,各種用具都顯得比較簡單。

最特別的還是「上海地下大廈」的復原場景,規模很大。現在上海有不少現代化的大廈,都不乏地下部分,規模也是宏大的。不過當時的大廈可是十分簡陋的,簡陋的指揮部,簡陋的辦公場所,簡陋的休息室,簡陋的……戰爭年代,自然不可能會有現代化的設施。

坑道是志願軍在朝鮮戰爭中所發展起來的一種防禦工事,1951年秋季戰役結束後,為了貫徹持久作戰和積極防禦的方針,全軍普遍展開了構築坑道工事的熱潮,從那時起到朝鮮停戰協定生效止,全軍共構築大小坑道長達1250公里,主陣地還有上下迴旋多層,四通八達,這一軍事工程是軍史上的偉大創舉。

坑道裡低矮潮濕,戰士們找了一些木頭弄成一張簡易的床鋪,讓辛苦指揮戰鬥的部隊首長晚上能夠睡個安穩覺。可是首長看到身旁的戰士睡在地鋪上,堅持把床鋪讓人戰士睡。戰士當然不肯睡,非要讓首長睡。最終首長用指令讓小戰士睡了床,首長最後還是睡在潮濕坑道裡的地鋪上!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就是回答。

軍大衣、軍用水壺,還有一些武器,掛在粗糙的墻面上。或許,當年他們戰鬥的地下大廈,還沒有復原後的條件呢!真難以想像,就是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志願軍一次又一次粉碎了敵方的進攻。

二樓陳列了一些簡單的家具和辦公用具,還有當年的一些圖冊雜志。一側有志願軍第九兵團赴朝參戰的地形模型。第九兵團有三個軍,由輯安、臨江徒步進入朝鮮,在長津湖地區迎接敵軍,展開第二次戰役東線戰場。

志願軍空軍圖片展,用簡潔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再現了當年朝鮮空中戰爭的全過程。在血與火的錘煉中,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一往無前,不畏強暴,展現了大無畏的非凡品質。

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魏巍誕辰100週年展也用豐富的圖片和簡潔的文字,介紹了這個文人戰士的一生。

志願軍前線戰地報的陳列也很豐富,新聞工作者親歷前線,在砲火中發回的報道,是現在我們緬懷英雄們的珍貴史料。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