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上海旅遊:江南著名園林豫園觀景(圖)。

上海旅遊:江南著名園林豫園觀景(圖)。

如果來上海是一定要來豫園看一看的,作為上海的著名園林,雖然它居於鬧市,面積只有2萬多平方米,但由於設計巧妙,佈局曲折有致,鬧中取靜,因此成為海內外旅遊者一直嚮往的旅遊勝地。記者記不清已經是第幾次來上海了,但來豫園卻記憶深刻,記得上世紀的1992年11月13日記者來參加「第四屆上海電視節」期間首次光顧此地。轉眼13年後的2005年5月18日,當記者第二次來豫園時萌發了應寫篇遊記才不虛此行的想法,於是,觀賞遊覽後欣然做瞭如下的記載。

舊城隍廟景觀(攝影:馮贛勇)

上海的豫園是與老城隍廟連在一起的。充滿了濃鬱民族風情的老城隍廟,是上海的又一處著名旅遊景點,這裡一座座具有明清風格的樓宇間,各種琳瑯滿目的小商品令人目不暇接,一聲聲熱情的叫賣聲不絕於耳。老城隍廟的小吃源遠流長、久負盛名。到了中午吃飯時間,和豐樓裡的小吃廣場幾乎座無虛席,廣式蒸點、蟹粉生煎、三鮮豆皮、麵筋百面、香辣蟹、串燒等各種特色小吃多達500種,全都採用自助形式銷售,十分方便。

老城隍廟商街(攝影:馮贛勇)

所以說來豫園,首先要穿過幾道熱鬧非凡的商街,之後你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發現。豫園前那典雅、別致的九曲橋,與湖心亭相伴成為上海的標誌之一。遊人行走在橋上彎來拐去、鬥折蛇行、移步換景。

湖心亭、九曲橋(攝影:馮贛勇)

曲橋為什麼以「九」為數呢?據了解,按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九是陽數最高的數,具有吉利之意,故取名“九曲橋”,實有取其吉祥如意之意。民間更是流傳著「兒童走九曲,幸運久久;學子走九曲、考分九十九;情侶走九曲,天長而地久;老翁走九曲,活到九十九」的民謠。

外國遊客、湖濱(攝影:馮贛勇)

 走進豫園,江南園林獨特的優美景緻令遊客賞心悅目。資料記載:明代豫園為滬上重要的傳統旅遊勝地,享有「奇秀甲於東南」之譽。該園由明代進士、曾任四川布政史的上海籍人士潘允端於 1559年(明嘉靖 38年)始建,有「愉悅雙親」之意。初佔地 70餘畝,曾盛極一時,後幾經戰亂,現尚存 30餘畝。

記者兩次豫園留影(攝影:尤勇、吳昌敏)

園中佈局精緻、景色宜人。亭臺樓閣參差錯落,曲經迴廊交相掩映,池水縈繞與假山懷抱,名貴花木與奇石爭輝,盡顯「江南名園」之風範,並留有清代上海著名「小刀會」起義的遺址。

聽濤閣、假山(攝影:馮贛勇)

豫園內有一座頗有名氣的大假山,高約10米,用約2000噸浙江武康黃石隊徹而成。這是明代造園高手張南陽的創作。塊塊頑石堆徹的自然,層巒疊嶂,洞壑深邃,使遊客有如進入深山。既可遠望,又可近觀。

長廊、流翠門洞(攝影:馮贛勇)

 園裡的圍墻,蜿蜒起伏,頂上飾以龍頭,並用瓦片組成麟狀,象徵龍身,一垛墻如居龍遊動,稱為龍墻。在我國古代,龍是封建帝王的象徵,是不能隨便用在建築物上作裝飾的。豫園在建龍墻時已是清末,而且「龍」只有三,四個爪子,是為了避去「五爪金龍」之嫌。

水花墻、卷雨樓(攝影:馮贛勇)

 玉華堂前的「玉玲瓏」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也是豫園中的瑰寶。古人品評石之高下,有「皺、漏、透、瘦」四個標準,玉玲瓏則四者俱佳,而以「透、漏」論之,更是冠蓋全國,稱譽海內外。豫園中有許多磚雕、泥塑、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十分精美。

豫園景觀選(攝影:馮贛勇)

 豫園中的名樹古木也為數眾多,百年以上的古樹就有三十餘棵。園中最古老的樹是萬花樓前的銀杏樹,高壽已四百餘年。當代大詩人郭沫若一九六一年參觀豫園時,寫下了「玲瓏玉壘千鈞重,曲折樓臺萬姓遊。坐使湖山增彩色,豫園有史足千秋」的詩句。

豫園亭景(攝影:馮贛勇)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直以來,上海豫園管理處就非常注重這座古典園林名勝古蹟的修復和保護工作。記者在豫園裡看到像「古戲臺」等的一些景點還在整修。時間荏苒,十五年轉眼過去了,記者相信,如果現在再來,一定會看到一座景緻更為完美的豫園。 (圖文:馮贛勇)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