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
每人約4000元
出行方式:
親子,自由行
交通:
來回動車,遊玩時公車、地鐵、共乘單車。
主要遊覽景點:
上海科技館、豫園、城隍廟、外灘、東方明珠電視塔、電影博物館、宋慶齡故居、巴金故居、武康路、多倫路名人文化街、孔祥熙故居、魯迅紀念館、魯迅公園、魯迅墓、魯迅故居、南京路、1933老場坊、杜莎夫人蠟像館、田子坊、新天地石庫門創業園、上海博物館、上海馬戲城等。
行程安排:
D1:坐動車到達上海。
D2:上海科技館、豫園、城隍廟、外灘。
D3:宋慶齡故居、巴金故居、武康大廈、武康路、電影博物館。
D4:多倫路文化名人街、魯迅公園(魯迅紀念館、魯迅墓)、魯迅舊居、1933舊場坊。
D5:杜莎夫人蠟像館、田子坊、新天地
D6:上海博物館、外灘、上海馬戲城。
D7:坐車回家。
貼士:
1、上海交通非常方便,出遊坐公車、地鐵或共乘單車就很好,不建議打的,經常塞車。
2、上海菜偏甜偏油,估計很多北方人會不適應。上海的特色美食有八寶辣醬,白斬雞,脆皮乳鴿,紅燒獅子頭,水晶河蝦仁,松鼠黃魚,扣三絲,熏魚,草頭圈子,紅燒肉,油爆蝦,響油鯡糊,蟹黃豆腐,蟹黃籠包,灌湯包等。
3、上海市區較大,所以建議住在南京路、人民廣場、外灘周圍,吃喝玩都比較方便,可以節省很多路上的時間。
4、大部分景點、博物館都是9點以後開門,週一博物館類的閉館,時間要提前規劃好。
5.網上訂票是必要的一個方法,比售票點便宜,最主要是可以省去很多現場排長隊買票的時間。
先上幾幅圖熱熱身
第一天(8.17日):坐車到達上海。
花費:
1、動車票1072元
2、住宿(覽信民宿)300元
貼士:
1、虹橋高鐵站離上海市區比較遠,坐地鐵比較劃算,有2號線和10號線,往市區方向最晚一班地鐵大約22:30左右。
2、如果睡眠不好的朋友,最好不要住在機場和高鐵站附近的飯店裡,整晚上基本就是三分鐘一架飛機起落,轟轟的聲音實在太吵了,我一晚幾乎沒睡。
第二天(8.18日):上午上海科技館,中午在上海老飯店吃飯,下午到豫園、城隍廟,晚上到外灘看夜景。
花費:
1、住宿383元(老陜客棧)
2、門票135元(科技館網購60/人,豫園30/人)
3、地鐵34元
4、吃飯319元(上海老飯店)
5、交通卡200元
6、其他11元
貼士:
1.如果打算以公交車或地鐵為主要出行方式的話,建議買一張交通卡,含20元押金。在大世界地鐵站就可以買。用不完可以退卡,但要到人民廣場地鐵站或別的地方才能退。有了公車卡可以搭公車和地鐵,非常方便,省了找零錢和買票的時間。
2、科技館週末和暑假的人很多,8:30開始售票,9點開門。網上買票的話可以直接進大門,去服務臺換票就可以了,省了排長隊的時間,必須推薦。週一閉館。
3.科技館裡可以領免費的體驗券,有地震體驗(5分鐘)、機器人表演(15分鐘)、相對論共三種。大約每場的間隔時間是半個多小時,依領取的時間劃分體驗的場次時間,不可以挑選時間和場次。每人拍一次隊只能領一張券,所以想體驗的話要早晨早早排隊去領,大約十點半就領完了。
4.大孩子建議從三樓往下參觀,三樓和二樓適合青少年,一樓適合年齡小的孩子。
5.上海老飯店是網紅店,飯菜很貴,招牌菜基本上都是100+,嚐嚐就可以了,也沒覺得多麼驚艷。
上海科技館
暑假是旺季,排的大長隊呀
地鐵上遇見的小老外,很可愛呀
豫園
豫園,經常有外國旅遊團
這個大西幾媽媽很萌
據說的老字號,特別貴,口味一般
這是17年的菜單,真貴呀,倆人要了四個菜,319,其實味道一般,也就是去嚐嚐所謂的名店。
菜量很小,所以倆人四個菜,也就半飽而已。這個油爆鮮河蝦最不值,118,這智商稅交的。 。 。 。 。 。
桂花香拉糕,這個還挺清爽的,淡淡的桂花香
城隍廟,有名的商業街,逛逛就行了,反正全國的商業街都差不多樣子。
有漂亮的小姐姐
給人剪頭像的大叔
外灘的百年老建築,人潮洶湧。
即使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這些建築仍然很氣派。
黃浦江對岸是時尚華美,流光溢彩的現代建築。
這里永遠是遊人如織的狀態。
每一棟建築都很美,端莊大氣,渾厚氣派。和對岸的現代建築完全不同的風格和氣質,就像大家閨秀和小網紅的差別。
曾經的十里洋場,繁華依舊。
shanghai
百年風華,現在仍是大熱門打卡地
第三天(8.19日):上午徐家匯天主教堂、宋慶齡故居、巴金故居、武康路,下午參觀上海電影博物館。
花費:
1、門票129元(電影博物館60元/人,宋慶齡故居20元/人)
2、電影票24元(電影博物館4D電影30元/人)
) p>
3、吃2 02元(五芳齋、伊秀壽司)
4、其他74元
5、住宿389元(老陜客棧)
貼士:
1、宋慶齡故居掃描關注送書簽。
2.巴金故居在武康路,離宋慶齡故居不遠,可以順路一起看看,裡面是免費的。
3.武康路中段有一個遊客服務中心,裡面環境很好,可以坐下看看書、喝水、諮詢、休息。
4、電影博物館9:00——17:00,下午16:30開始從四樓往下依序清場。所以建議從先四樓往下參觀。
徐家匯區天主教會,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宣統二年(1910年)告成,1980年重修。為中世紀哥德式建築,是鴉片戰爭後上海第一座天主教堂。
當時在維修,沒進去,外觀還是很漂亮的。
路上看見的環保海報,很形象,很有創意。
上海宋慶齡故居是宋慶齡一生中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也是她從事國務活動的重要場所,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瞬間和大量文物。
上海宋慶齡故居位於淮海中路1843號,是一幢紅瓦白墻的小洋房。這棟房子原為德國人的私人別墅,從1948年到1963年,宋慶齡在這里工作、生活達15年之久。
這個外廊很好,坐在外面吹吹風,喝喝茶,看著眼前的碧綠草坪,多愜意。
民國時期的小地磚,特別精緻,也很耐用,樹影斑駁,很美。
上海洋房的氛圍感
宋慶齡穿過的香雲紗旗袍,做工精緻,端莊典雅。
家族照片
宋慶齡的汽車
宋慶齡故居裡面有豐子愷畫展
豐子愷的畫作充滿了生活氣息,老幼婦孺喜聞樂見。
所有的題材內容特別貼近生活
巴金故居禮的貓最受大家歡迎
巴金的腳印
漂亮的貓
我拍了它半天
真好看,我快成它的粉絲了
這隻眼神犀利,神情倨傲
這只被我一直跟拍,都被拍的不耐煩了,走了。
這只玳瑁色的也好看
室外草坪遇上幾位寫生的大叔
左手也能畫的這麼好
五芳齋
五芳齋
有名的網紅打卡地-武康路
路邊的梧桐樹
路邊很多老別墅
17年的房價
路邊有一些文藝小店和小畫廊
很漂亮的一些小建築
童年的男神等級-------佐羅。配音大師童自榮老師的聲音也佔了童年記憶。
很多熟悉的面容
童年的記憶
純手繪的手稿
有些六七八十年代的影片
都是曾經的大片
童年的小英雄
當年張瑜和鞏俐的戲服
還有一段星光大道,可以體驗當明星的感覺
下午出來遇上以為很有氣質的阿姨,一看就知道當年的眉眼很漂亮,她說她從小就在這附近長大,有時候會被拉來客串個群演。
伊秀壽司的小廚師和配餐檯
伊秀壽司
味道不錯,賣相也不錯
第四天(8.20日):上午南京路步行街、魯迅公園(魯迅紀念館、魯迅墓)、魯迅舊居,下午多倫路名人文化街(孔祥熙舊居、湯恩伯舊居、多倫現代美術館)、1933老場。
花費:
1、住宿358元(老陜客棧)
2、吃飯283元(九陌香、南翔饅頭店湯包)
3、門票12元(魯迅舊居8元/人)
4、其他244元
貼士:
1、魯迅紀念館和魯迅墓都在魯迅公園裡。
2.魯迅舊居在山陰路,離甜愛路和多倫路都不遠。對面是瞿秋白故居,但沒有開放參觀。
3、魯迅舊居不可以獨自參觀,大約20分鐘進一批,有講解員帶領參觀,不可以拍照。大約十分鐘就看完了,裡面的家具和用品都是魯迅先生的遺物,還是很值得去看的。
4.市區有觀光巴士,分三條遊覽路線,可以24小時內隨意上下,白天100元/人。晚上好像五點以後,50元/人。
5、1933老場人氣不旺,裡面開的店很少,很多年輕人是為了去拍照的。
很喜歡房子上這樣典雅的浮雕裝飾
這座大樓的墻上用的彩色磚拼出來的幾何花紋很特別,有種編織的質感
窗戶也很精美
現在當成體育大廈了
19世紀中葉,外國僑民陸續湧進上海,隨之把近代競技體育運動帶進了中國。 1928年,在蜚聲中外的「十里洋場」-南京西路上,建造起了一幢專為僑居上海的西方青年提供休閑、娛樂、體育、聯誼的棕色馬蹄形大樓,取名「西僑青年會”,它的落成時間比一旁的國際飯店整整早了6年。這里便是如今體育大廈的前身。大廈的造型亮眼別致,採用美國工藝美術派風格,仿芝加哥瑞萊斯大廈,外形及裝飾略帶古典式樣,凹凸感的設計使大廈呈現出馬蹄形狀。多米諾骨牌式的凹陷設計和鋪滿深棕色面磚的墻面,讓大廈從裡到外都透著濃濃的「美式風情」。
細節也很耐看
路邊隨便一個不起眼的建築就很有設計感,也很有年代感
路邊這樣不同風格的老建築很多
路邊小公園裡老人的休閑生活很是豐富,湊在一起排練合唱呢
高手在民間
民族脊梁
魯迅故居裡面不讓拍照,有專人全程陪伴講解,湊夠幾個人以後,就讓講解員講解,這種形式是第一次見,倒也挺好的。
多倫路文化名人街,有幾座民國時期政界、文化界的名人故居,也有很多文藝小店,推薦來逛逛。
孔祥熙故居,我感覺那周圍最漂亮的一棟房子,特別柔美秀雅。
1924年建造的具有濃厚伊斯蘭情調西班牙風格的磚木結構2層樓住宅,孔祥熙這幢住宅在正門入口及弧形外墻的窗框間都有帶馬蹄形連續拱的圖案,圖案中沒有人及動物造型,這是典型的阿拉伯風格圖案。在室內外墻面上使用釉面墻磚,屋頂有兩座馬蹄卷四方亭,原亭上有圓頂。
該宅抗戰勝利後曾作為孔祥熙的寓所,也是孔祥熙上海的四處舊居之一,另三處在東平路、虹橋路、永嘉路。
從多倫路入口及主樓入口都有精緻的鐵門,1958年,主樓入口處的鐵門被拆除,在「大煉鋼鐵」年代被當作廢鐵熔化。 1989年9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佈多倫路250號住宅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現為上海市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築,編號11。目前,是居民住宅樓,平時不對外開放,謝絕參觀。
開在老房子裡的小店感覺也很文藝
挺喜歡看這些老房子的,一釘一卯都很有年代感。
這裡面的老房子隨處可見
各有特色,拍個都很有氛圍感
中式的老建築
現在大門緊閉,不能參觀,只能透過大門的空隙看見裡面很氣派高大的大理石柱子
湯恩伯公館,坐落在上海四川北路2023弄35號的金泉錢幣博物館原來曾是國民黨將領湯恩伯的豪宅。整幢建築是法國新古典主義風格,紅墻配上白色的簷部、窗套以及入口變形、有二層樓高的科林斯巨柱,十分壯觀華麗。湯恩伯住宅原為廣東李氏兄弟於20世紀20年代建造,抗戰期間被日軍侵占為軍官司宿舍。抗戰勝利後被湯恩伯所佔,人稱\"湯公館\"。後來為國民黨浙江省主席陳儀居所。湯恩伯為陳儀一手提攜,得陳資助舉薦,並娶其外甥女黃競白為妻。湯對陳表面上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樣迷惑了陳。 1949年初,陳儀派外甥丁名楠帶親筆信去上海,策動湯恩伯起義未果,反被出賣。在這棟房子裡陳儀被捕,押至臺灣被害。
還是很喜歡看孔祥熙故居,很好看
裡面佔主要位置的是畫家王超的作品,很獨特的風格和主題。
水墨很完美地表現出手套的質感和褶皺效果
挺喜歡館裡這個圓形穹頂和小鴿子
美術館裡面的裝置藝術
有名的網紅打卡地,拍照很有氛圍感的1933舊場坊。
1933舊場坊原來是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場,1933年,由工部局出資興建,著名英國設計師巴爾弗斯設計,中國當時的知名建築營造商建造的上海工部局藥廠在上海虹口區沙涇路正式建成。建築面積:約3.17萬平方米,建築層數:5 層,結構方式:鋼筋混凝土結構。
據史料記載,建造這個宰牲場光建築和設備就花費白銀三百三十多萬元,全部採用英國進口的混凝土結構,墻體厚約50公分,兩層墻壁中間採用中空形式,在缺乏先進技術的30年代,巧妙利用物理原理實現溫度控制,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依然可以保持較低的溫度,可見這棟建築當時工藝設計的前瞻性和先進性。風格樣式:1933舊場坊的建築融匯了東西方特色,整體建築可見古羅馬巴西利卡式風格,而外方內圓的基本結構也暗合了中國風水學風水學說中 \"天圓地方\"的傳統理念。 \"無樑樓蓋\"、\"傘形柱\"、\"廊橋\"、\"旋梯\"\"牛道\"等眾多特色風格建築融會貫通,光影和空間的無窮變幻呈現出一個獨一無二的建築奇葩。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角度,永遠可以領略到1933舊場坊不一樣的風情。
拍照的好地方,特別推薦
裡面有一些文藝小店
牛道是1933老場坊的建築特色之一,當時生產流程和工藝已經跟隨國際接軌,實行人畜分離的製度。方便動物行走的牛道經過特別的防滑設計,道面粗糙不平,配合有分流作用的廊橋,使整個生產工藝井然有序。如今的1933舊場坊依然保留了這原本的建築特色,遊客拾步而上,依稀間仍可感受七十多年前的風貌。
南翔饅頭店的湯包
味道還行,蟹黃包也不錯,是主打,可以嚐一嘗
第五天(8.21日):上午杜莎夫人蠟像館,中午去雲海菜餚吃飯,下午田子坊和新天地。
花費:
1、住宿358元(老陜客棧)
2、吃飯265元(席永記、雲海菜、麥當勞)
3、門票300元(蠟像館網購成人170元,學生130元)
4、其他217元
貼士:
1、蠟像館10:00開始換票,人超級多,建議網上訂好票後,提早一個小時來排隊。中午可能人能少一點。如果不想排長隊的話,工作人員會推薦你每人加100元,就可以直接進去了,估計土豪們可以考慮,感覺濃濃的銅臭味。
2、裡面的所有消費都挺高的,比如和有償蠟像合照的話,3張照片130元。做手模100元還算不太宰人。
3.田子坊適合逛吃逛吃,喜歡拍石庫門建築或有調調的文藝照,建議去新天地(北區)。
排隊好長好長的,一個小男孩和爸爸打打鬧鬧,很可愛
看他穿23號的球衣,格外好玩
綠巨人
好幾個蠟像有道具,可以穿戴拍照,我覺得這張很好玩
五年以前的科比像,沒想到五年以後再重寫攻略時,巨星已經隕落,太遺憾了。沒想到呀
可以和赫本合影,不過收費的
看來大家都喜歡有錢人呀,喬布斯那裡熱鬧非凡,大科學家愛因斯坦這裡門可羅雀。
姚明的腳和我的腳
上海杜莎蠟像館的創使人杜莎夫人
陳坤
鄧麗君
湯姆克魯斯
還有動漫角色
小貝夫妻
張震
五年前的范冰冰還沒糊,絕對的一線
雲海菜餚,雲南菜以前在北京吃過,所以特意找的上海分店。
菠蘿米飯好吃,菠蘿清香
忘名字了,西米露和椰子片也好吃
雲南特色鮮花餅
雲端南米線
適合逛吃逛吃的田子坊
也有小畫廊
曾經的陳逸飛工作室,如今大師已經逝去很多年了
超寫實油畫
街頭畫畫的老師
曾經的老洋房
喜歡這種老式木地板,歲月的痕跡,深深淺淺
田子坊的另一扇門
田子坊外面大街上無意中看見一個瓷畫店,全是瓷畫的小裝飾和小家具,很喜慶,濃濃的中國風,特別好看
瓷畫的鐘錶,杯墊
裝飾畫
瓷畫的首飾盒
瓷畫裝飾的家具,中國風、混搭風都可以
席永記湯包
新天地的老別墅,現在改成各種店了
石庫門
賣火腿的店
在洋房裡開的火鍋店是不是也得超級貴呀
一個店裡的刺繡扇面,很有蘇繡的精美秀雅
都很精美
家具和餐具也很華麗
第六天(8.22日):上午參觀上海博物館、大英百物展,中午在上海人家吃午飯,下午外灘拍照,晚上去馬戲城看雜技表演。
花費:
1、住宿359元(老陜客棧)
2、吃飯232元(上海人家、舟山漁港)
3、門票300元(雜技150元/人)
4、其他214元
貼士:
1、上海博物館是免費的,週一閉館。 9:00開門。
2.現在的特展是大英博物館的百物展和匈牙利茜茜公主展,所以人超級超級多,我早上八點鐘去排隊,已經有三、四層人了。
3.大英展有專門的解說器可租,20元/個,押金100。沒必要租,因為有講解詞的只有22件文物,不如用手機掃二維碼講解好。
4.馬戲城有馬戲和雜技表演,可能是隔天表演,可以提前上網查演出時間。好的位置有點貴,雜技表演是150——750元的票價,最便宜的150元的票就是在旁邊和後面的位置,因為是環形表演廳,如果看表演的話,也可以。如果想拍照的話,就不太方便了,很多表演的角度是正對著中間座位的。
上海博物館,有大英博物館百物展和茜茜公主與匈牙利兩個特展,吸引了全國各地許多觀者。
著名畫家朱耷的作品,經典的“翻白眼”
子仲姜盤
春秋子仲姜盤是春秋早期青銅器,出土於山西,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春秋子仲姜盤高18厘米,口徑45厘米,重12.4公斤,盤內裝飾了浮雕和立雕的各種水生生物,魚、龜、蛙、水鳥一應俱全,每個圓雕動物均能原地作平面360度的旋轉。內壁鑄有銘文六行三十二字。
春秋子仲姜盤體現了春秋早期極高的製作工藝水平,是世所罕見的奇物。
備受關注的《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將於6月29日至10月8日亮相上海博物館,全球巡展到第9站,這號稱「百物」的100件組合文物,將在上海博物館以全新的形式講述這同一個關於人類的故事。
這一展覽觀展人數達38.4萬人次,最長排隊時長達6小時,創下了上博參觀人數之最。
大英博物館的「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上海開展了。它已經環遊世界去過了日本、阿聯酋、臺灣、澳大利亞、北京等8個博物館,作為大英博物館世界巡展的第9站,難得一見的藏品亮相上海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展期將從6月29日持續至10月8日。這是一個透過100件物品述說200萬人類歷史的展覽,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濃縮的歷史,記錄著人們當時的重要轉折點,此次展出的展品中,共有9件來自中國,包括良渚文化的玉琮、西周早期的沫司徒疑簋、商周時期的青銅鎛、東漢釉陶六博俑、唐三彩文官俑以及元青花瓷盤等,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在世界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薩珊國王狩獵盤,銀,西元309-379年,可能製於伊朗
密特拉屠牛像
但是有一位大神卻穿梭於各大宗教當中,他就是密特拉。他是古印度教的密多羅神;也是佛教中的彌勒菩薩,譯為慈氏;還是波斯拜火教阿胡拉•馬茲達在人間的代表;而在基督教中,密特拉又化身成四大天使之一的米迦勒。大英博物館的密特拉神像是從倫敦的廟宇遺址發掘的。他正用金劍刺入公牛頸處。狗是他的寵物與助手,而牛身下的蛇,蠍則象徵邪惡。
奧古斯都頭像
英俊的臉龐、高挺的鼻樑、深邃的雙眸……展廳裡這位安靜的美男子,便是羅馬帝國的第一位君主、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凱撒·奧古斯都大帝。
奧古斯都是「霸道總裁」的最佳代言人,當時沒有美顏相機,那就塑像好了。在位時,奧古斯都在帝國各地都矗立起自己的標準像。盡管他活了76歲,但目前各地所發現的奧古斯都雕像們,卻沒有年齡變化的痕跡,一直保持他三十多歲英姿勃發的樣子,顏值如此之高,被媒體朋友戲稱為「凍齡美男子」。不管疆域多麼遼闊,奧古斯都大帝都要讓他的臣民知曉君主的權威,這尊雕像正是他希望展現的理想形象。
埃及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花崗巖,約西元前1280年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埃及埃勒分蒂尼島庫努姆神殿 花崗巖 西元前1280年) ---西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出現了王朝統治。拉美西斯二世是埃及的法老王,於西元前1279至前1213年間在位。他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統治者,埃及在他的統治下迎來了國力昌盛、君臨天下的黃金時代。他在北方建立新都,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稱為派拉姆西城(Pi-Ramesses),意即「拉美西斯二世之家」。他的這尊雕像手持彎鉤和連枷權杖,頭戴雙王冠,顯示他統治著一個包括上埃及和下埃及的大一統國家。
6月1日下午,由上海博物館和匈牙利國家博物館等聯合舉辦的「茜茜公主與匈牙利-17-19世紀的匈牙利貴族生活」在上海博物館隆重開幕。展覽集中展示了149件來自匈牙利國家博物館的館藏精品,共分為「哈布斯堡王朝與匈牙利」、「衣著服飾」、「日常生活」、「武器裝備」、「宗教信仰」五個部分,見微知著地展現了匈牙利在這段時期內的歷史與藝術風貌。本次展覽由展品來自匈牙利國家博物館,這批展品將開始做全球巡展,而上海博物館是巡展的首站,當9月3日結束在上海的展覽後,還將在我國的北京故宮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和雲南省博物館等館展出。
茜茜公主風華絕代
盡管伊麗莎白皇后的婚姻生活並不如意,但她在政治上積極奔走,長期支持匈牙利的解放事業,1866年,在她的牽引下,促使奧地利和匈牙利通過多次秘密和談,最終達成了和平協議。第二年,奧匈帝國成立,伊麗莎白皇后功不可沒,她被加冕為匈牙利王后,也獲得了匈牙利人民的長期愛戴。 《伊麗莎白皇后肖像》(19世紀末,匈牙利國家博物館藏)是在茜茜公主死後,畫家卡貝應她丈夫——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要求所畫。此畫贈予伯爵夫人瑪利亞·菲斯提蒂茲。自愛子魯道夫死後,茜茜公主便常年身著黑色,以此為念。
匈牙利聖冠
此次展出象徵王權的匈牙利聖冠,又稱聖·斯蒂芬王冠,它和權杖、寶球、斗篷、寶劍均為匈牙利國王加冕時所用的配飾。這次展出的是這件聖冠的複製品,原件由匈牙利國家博物保管,2000年被轉移到了匈牙利國會議事堂永久保存。
茜茜公主的畫像
伊麗莎白皇后(茜茜公主)的上衣,那時候的女裝腰圍太細了
這件上衣的袖子是典型的19世紀90年代的樣式。在兒子魯道夫於1889年過世後,伊莉莎白皇后便只穿著一身黑衣,以展現自己無盡的哀思。
這件衣服很可能是她在頻繁的旅行和散步時所穿,由宮廷裁縫約瑟夫·費希爾為她量身定做。
男士外套,也很華麗
禮服
與歐洲其他國家的貴族階層一樣,匈牙利貴族數百年來生活富足安康,並且能夠接受高水平的教育,10-18世紀間形成的軍閥貴族家族興盛了幾個世紀。匈牙利貴族喜歡身著祖先的服飾,或在訂製新衣時加入一些祖先服飾上的元素。展品中,一套做工繁復、用料名貴的匈牙利女性服裝(1867年,匈牙利國家博物館藏)引人注目。據考第一個穿著它的女子是戈瑞·毛伊拉蒂伯爵的妻子斯特凡·普拉多,她在弗蘭茨·約瑟夫一世1867年加冕典禮上身著這套服飾。此後,這件衣服由伯爵夫人的後人於1896年匈牙利千禧年慶典時穿著。
男童宴服
步兵半身甲和盾
約1630年
鋼鍍金,黑鋼
頭盔高:30厘米,胸甲高:64厘米,盾牌:74厘米×64厘米
匈牙利國家博物館藏
這套儀式用的護甲是哈布斯堡家族使用的。頭盔為圓錐形,被分成了十二塊,背面有插羽毛的孔。黑色頭盔的整個表面飾花束、葡萄和鼠勒葉,並以鎏金勾填。巨大的胸甲表面以線繩裝飾,形狀如三角,邊框以鉚釘裝點。胸甲的中部有雙陰線,底部呈鵝腹狀。鎏金的葡萄藤和花葉從胸甲中部竄出,呈中心對稱狀。背甲亦是類似裝飾,只是葡萄藤蔓上的葉片較大。胸甲和背甲又與腿甲相連。盾牌的裝飾方式與胸甲類似,亦是同系列的裝備,呈橄欖形,有裝飾線繩和鉚釘。在盾牌的中部可見一個十二角星。
下午的雲特別好看,臨時決定去外灘看看,的確神清氣爽。
上海馬戲城,晚上來看看精彩的馬戲雜技表演,很驚險刺激。
飛車錶演
柔術表演
雜技表演
最後壓軸的是摩托車錶演,非常驚險。
就在這個大圓鐵籠子裡面,很多輛摩托車飛來飛去,稍微有一點點失誤,大家都會同歸於盡,車毀人亡。
第七天(8.23日):坐車回家。
花費:
1、車票1072元
2、其他31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