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漫遊上海 —— 奉賢莊行,古華園。

漫遊上海 —— 奉賢莊行,古華園。

奉賢者行


草長鶯飛的季節,不看到那抹金黃感覺都沒有過春天。於是,出走上海最大的油菜花田,感受一下那撲面而來的田野氣息。


年年宣傳不斷,年年人潮湧動的奉賢莊行,我驅車前進......


空空如也的停車場,圍墻上的宣傳還停留在2019年菜花節。


停車場旁的農家餐館,想必去年今日,這裡應該是另一番喧嘩景象吧。


雖然世界按下了暫停鍵,但菜花田外圍的引導牌上,還是換了新的年份「2020」。


像是抗議著人們對其的忽略,入口處碰到的2位工作人員說,今年的油菜花長勢勝過前幾年,菜花長得都有齊人高了。人入花田,基本上可以淹沒其間。


看來我是幸運的,雖然第一次到莊行,雖然花期接近尾聲,花朵已在萎縮,但這片花海屬於上海,在上海也可以看到一片片齊刷刷、金燦燦、黃嫩嫩的油菜花像展開的一幅巨大鵝黃色的絨地毯,一直鋪到遙遠的天邊。

您的瀏覽器暫不支援播放,我們將盡快解決,建議使用Chrome或FireFox瀏覽器查看


陽光燦爛,艷陽高照,明里、暗裡、光暈下的油菜姿態妖嬈。


路邊裝飾的窗欞,拍出去的景有點雜。


幾乎繞花田一週的櫻花已謝了一半,枝丫上長出了綠葉。


看不到人的花田有點寂寥,所以還是閨蜜遊走花田,潛心創作的照片帶著點生氣。


在莊行撒了個野,還未盡興,於是就近前往奉賢的“古華園”,可能是奉賢最有名的公園。

奉賢古華園


何為“古華”,是因為從唐代天寶十年(公元751年)起,建立華亭縣,從此這裡歷經唐、宋、元、明,直到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建奉賢縣前,在這長達975年的時間裡,均屬華亭縣境地,公園乃「古之華亭」之地,故命名為」古華」。


進園前,介紹說這里以22座奉賢境內的古橋串起整個公園,想著拍齊,結果走著走著走岔了,也就不再回頭......


品亭橋


有石板曲橋伸入湖中,橋上建有三座亭子,東亭名“水香亭”,西亭名“水明亭”,中亭名“水綠亭”,三亭名稱,分別由書法家林仲興、胡問遂、趙冷月手書。此二亭呈「品」字型排開,故又統稱為「品亭」。


南塘第一橋


因原位於南橋塘東頭,故稱南塘第一橋。建於清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1983年遷至園內。


雙亭橋,又名同心橋


橋,很多橋......


這座橋的後面,有個“三女祠”,並堆土為岡,即“三女岡”。據奉賢史載:春秋時期,吳越爭霸。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秣兵厲馬,終成強國,而吳王勾踐,驕奢淫逸,燈紅酒綠,沉湎酒色而輕信讒人,最後越王勾踐率鐵騎長驅直人,吳王夫差棄姑蘇城南逃,途徑南橋鎮北二里許,吳王恐三女落入勾踐之手,就將三女活葬於此,故後人稱為“三女岡”,建“三女祠”,以志紀念。


“望海閣”,由前中共上海市委書記夏徵農書額,這是古華園居高臨下的主要景點,據說在天空晴朗的時候,在望海閣裡可以遠眺杭州灣,看到海中大、小金山島。我站在圍欄裡,視野並不開闊,因為太多樹木遮擋。


四月,微風不躁,陽光正好,我站在春風裡,聆聽花開的聲音,凝望柳枝的綠意......


捨不得丟棄的畫蛇添足:閨蜜同事老羅的作品,春日之午餐。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