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印璽,從西周到清朝的印章。

印璽,從西周到清朝的印章。

★旅遊地點:上海博物館之中國歷代印璽館

我一直以為印璽專指皇帝的璽印,這個璽字感覺就特別高大上。不過看到印璽館的時候,才知道原來印璽就是印章的意思,用作印在文件上表示鑑定或簽署的文具,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江南的常熟就有虞山印派,杭州有西泠印社,都是以印章出名的。

上海博物館珍藏了西周至清朝各個歷史時期的官私璽印四百餘方,不僅有先秦兩漢時期的各種官印,也有明清以來開山立派級的大師作品。

西周的渦紋璽銅質,背面凸起的部分鑄鼻鈕,中間有洞,可穿繩攜帶。據推測,這枚印璽可能是西周時期某個氏族作為標誌的印記。殷墟考古曾發現過多枚商代銅璽,可見早在商代,印章就已經有使用了。

戰國時期的“匈奴相邦”,玉質,覆鬥鈕,是戰國時期三亞的趙國製作,用來賜封匈奴首領之用的。 「相邦」是相國、丞相的意思,看來當初匈奴只是附庸於趙國的。這件印璽可以說是目前可見最早的中原王朝頒給週邊少數民族的官印,印文結構平穩。

「禺疆」是戰國時期的一枚銅璽,鼻鈕,刻的不是字,而是一個生有雙翼的人,頭部兩側有蛇,雙足還踏著一條蛇,這是海神禺疆的形象。這是印璽裡的肖形印,也稱為圖像印,戰國時期的肖形印一般有動物和神話主題。

「沅陵侯三璽」銅質,柱鈕,外觀居然磨損得還不算太厲害,也可能是經過了文物的修復工序。這種璽是楚系璽印中特殊的形制,有兩合、三合璽,意思是將合符與璽印由二人或三人分別執掌,三璽分開持有,需要合起來才算有效,這是古代的一種十分嚴密的憑信方式。目前三合璽部件倒是發現了不少,但大多無法拼合完整,目前要說完整的三合璽,僅有兩件。

西漢的「武意」是一枚非常漂亮的玉印,覆鬥鈕,是漢代鳥蟲書印中的代表作。 「武」字的上下分別有一隻鴻雁,展翅長鳴。 「意」字首尾彷彿一條遊魚,鳥蟲篆入印,非常精巧別致。

東漢的「魏霸」是玉質,覆鬥鈕,是目前存世形制最大的一枚漢代玉質私印。魏霸是東漢和學時期的鉅鹿太守,後來拜光祿大夫等官職。

西晉時期的「祝遵印信·祝遵·漢輔」是一組三套印,銅質,辟邪鈕。套印就是由大小兩或三枚印套合而成的印章,也稱子母印,起於東漢,盛行於魏晉六朝,印文多作深細朱文。這組套印三種印文,是西晉時期朱文印的典型風格。

「晉歸義氐王」金印,是西晉王朝頒發給氐族首領的官印。 「歸義」是嘉稱的一種,王的地位最高,故頒給金印。傳世的漢晉金印,存世較少。

新莽時期的「設屏農尉章」是一枚銀印,是新莽時期的官印。設屏,就是西漢張掖庭,新莽時期改名為設屏郡。農尉是官名,新莽時代沿用了這一官名。這枚印璽不看印的內容,就看印的樣子也是很新奇的。印璽上是一隻小烏龜,非常可愛。

明朝「文彭刻七十二峰深處」是一枚象牙印章,是他早年製作牙章。 「文彭」兩字草書款,很能反映了晚明印壇的審美風氣。

明萬歷三十一年「何震刻笑談間氣吐霓虹」是壽山石印璽,是目前屈指可數的何震的傳世真品之一。這是何震為明朝文學家朱之蕃所刻,這是禮贊朱之蕃的文字才華。

清朝康熙二年「載本孝刻冒闢疆六面印」是青田石印章,可以鈐出八個印面,印文分別是「冒襄辟疆私印」「巢民」「冒襄」 「闢疆氏」「真賞」「小三吾鑒藏」「忍辱忘怨」和鳳棲鐸形。

清乾隆三十九年的「黃易刻小松所得金石」是青田石的,這位清朝的黃易可不是當代的玄幻作家,而是「西泠八家」之一。這枚印章是為了紀念尋訪得漢代《禮三公山碑》,並移入龍化寺保存的事件。後來他在收藏的碑版拓印上,經常用此印。

清光緒三年的“吳昌碩刻倉碩·俊卿之印”,是昌化雞血石,是晚清書畫篆刻大家吳昌碩的自用印,一面刻的是“倉碩”,另一面刻“俊卿之印」。此印作於吳昌碩三十四歲,印面磨損正是因為他長期使用,可見他對這枚印章的喜愛。

清光緒三十一年的「胡矍刻硬黃一卷寫蘭亭」印章是晚清篆刻家、書法家胡矍的代表作,以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為主題創作而成的印作。

清朝趙之謙「刻賜蘭堂」是青田石的材質,趙之謙的晚年代表作,是他為好友潘祖蔭刻的齋號印。印字的兩側各有一條龍紋,取自漢代印章的裝飾紋樣又加以提煉。

清朝的「多羅定郡王印」是鍍金的銀印,麒麟鈕,印文以滿漢兩種文字刻成,印鈕的麒麟造型作昂首狀,很威嚴尊貴。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